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逐步完善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去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决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要求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 标签: 环境损害赔偿 民事诉讼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损害 损害赔偿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
  • 简介:三十年来,最高法院发布了逾七千件民事判决,这是一笔巨大的司法资源,昭示学界亟待走出以往的个案分析局限,从宏观、整体、全局的角度,一体把握和深入解读其中蕴含和彰显的民事审判思维,理清其来龙去脉,盘点其进退得失,揭示其审判规律,评判其未来走向。本文在总揽上述全部民事判决的基础上,得出的初步研究结论是,最高法院的民事审判思维既相对成型,又正在转型。前者体现为从经验决断转向规范分析,后者体现为从类型思维转向结构思维。审判思维的双重转换,体现出司法品质的与时俱进。同时,受制于最高法院自身复杂多元的功能定位,相对成型和正在转型的民事审判思维,仍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其未来整体走向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民事判决 审判思维 成型(转型) 四元结构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纠纷引起的民事诉讼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我国已经就如何解决纠纷问题对医疗卫生方面的立法进行不断完善,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确保能够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可以和平共处,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医疗纠纷 民事诉讼
  • 简介:当前在民事协助执行领域,协助义务主体显性对抗协助执行请求的情况已不多见,但消极协助、隐性不协助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出于对法律的错误理解、自身免责的功利性考虑、业务量的均衡分布考量及懒政思维等诸多原因,实践中协助义务主体多以内部规定不允许协助、不能协助为由委婉地拒绝协助请求,甚至许多执行人员都已见怪不怪地默认了这些内部规定。为了进一步优化协助执行秩序,应当以审执分离改革为契机,将协助义务主体对抗协助请求的内部规定进行统一的清理,明确执行员的身份地位,探索“执转破”的路径,通过公法契约的形式细化执行联动机关的责任,并加速建立信息共享的互联网执行。

  • 标签: 执行联动公法契约 职权主义 “执转破” 互联网执行
  • 简介:民事诉讼法执行检察监督权的宣示既经历了漫长的孵化过程又实现了跳跃性地突破。《民事诉讼法》第14条和第235条规定的执行检察监督使法检两家面临如何构建执行中协同型关系的新问题。执行检察监督权的具体配置将对执行权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处理好执行救济与执行检察监督的顺位关系和优位关系,执行检察监督运行中的积极和消极规则,以及执行检察监督范围和监督方式的封闭和开放问题。

  • 标签: 民事执行 检察监督权 配置 运行规则
  • 简介: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在认真贯彻执行民诉法的同时,就民事诉讼程序简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意见,并大胆地进行了有益尝试。在民事诉讼中,变“受案、查证、调解、开庭、审理”四部程序为“一步到庭”就是其中广为倡导的一种。如何规范“一步到庭”的操作程序,这是一个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结合审判实践,谈点初浅的意见。

  • 标签: 民事诉讼程序 民诉法 受案 改革意见 审判人员 庭审活动
  • 简介: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程序法学的入门课程。但长期以来,受"重实体轻程序"、"重刑轻民"等传统思维的影响,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与研究也成为"轻中之轻"。民事诉讼法学教学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事诉讼法学自身研究的贫困化与真空化。除此之外,还有四个关键因素不容忽视。就授课主体而言,民诉课程需要兼通实体法与程序法,谙熟三大诉讼法,并充分了解司法实务的教师。就授课教材而言,民诉课程需要更为简明扼要、结合实体、关注实务的"实用"教材。就授课对象而言,民诉课程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合理安排课时与内容,注意课程之间的协调,重视案例解析与基础知识的传授。就授课方法而言,民诉课程应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司考教学与慕课教学等五类教学方法作为今后改革的重点。

  • 标签: 民事诉讼法学 教学改革 主体 教材 方法
  • 简介:<正>上级主管机关承担民事责任问题是我国民事责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经济合同法》第33条和《民法通则》第116条对此都有原则性规定。然而,这一问题在我国民法学界问津者甚少。司法实践中也难以运用。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一探讨。以就教于理论和司法实际部门同仁。

  • 标签: 主管机关 民事责任制度 经济合同法 民法通则 违约责任 上级机关
  • 简介: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最混乱不堪的程序环节奠过于立案程序。深孚众望的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下简称新法)增改的三个重要条款——先行调解(第122条)、法定起诉权的司法保障(第123条)、案件分流机制(第133条),其初衷是在实现政治和谐、保障当事人诉权、加速司法效率三大宗旨之间谋求平衡~①,但这一宏大抱负却囿于旧的规范框架和程序结构之内而无法施展,加之立法技术在政

  • 标签: 立案程序 当事人诉权 起诉权 审前程序 混乱不堪 起诉状
  • 简介:<正>合伙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有时指一种合同关系,有时指一种共同经营组织。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规定,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法人组成的共同经营组织,一是由公民(自然人)组成的共同经营组织。前者为法人的合伙型联营,后者为公民的个人合伙。民法通则第30条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

  • 标签: 个人合伙 法人合伙 独立民事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合伙组织 自然人
  • 简介:美国民事诉讼排除规则是既判力理论在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请求排除和争点排除两方面内容。排除规则在美国民事司法中的良好运行,根源于其具体的制度设计、司法理念乃至美国的政府结构、政府职能。反观我国,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和受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既判力无法发生效力。当然,美国民事诉讼排除规则也并非尽善尽美,深入理解其制度的内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才能真正使之为我所用。

  • 标签: 排除原则 既判事项 间接禁反言
  • 简介:法官的裁判是司法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线,法律适用是法官在审判过程申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维系司法公正的核心工作。法官如何适用法律,以及适用法律的水平与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与保证,而且直接关系到司法社会功能的发挥。“法律必须经由解释,始能适用”因此,理解和适用法律的能力,也是法官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要求法官具有准确理解立法精神、立法原则,灵活运用法律,恰当处理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在此遏程申,法官要有深厚的法律功底,了解法理,熟悉法律,切实以公正之能求得公正之效。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发(2005)4号《关于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若干意见》申提出了,加强法官的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应着力提高适用法律的能力。.本文试图从民事审判的视角,论证法律解释内容及规则,以此对司法能力的建设有所裨益。

  • 标签: 裁判 法律解释 规则
  • 简介:作为宪法规定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在性质上属公权力对公权力的刚性监督。以解决"执行乱"为目的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遵循法定、谦抑、有限监督原则。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尊重民事执行程序的规律与特点,以提出检察建议为主要方式,重点就法院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执行行为展开监督。同时,还应明确执行检察监督的管辖、受理以及审查等程序性规则。

  • 标签: 民事执行 检察监督 监督范围 监督方式 监督程序
  • 简介:在德国民事诉讼中,判决最终生效前有可能经过三个审级:初审、控诉审以及上告审,判决形式分为判决、裁定和决定。此外,在督促程序中还有一种特别情况,即执行决定。法律救济的途径亦有三种:对判决提出控诉或上告,主要对裁决进行抗告。本文主要探讨了裁判既判力的概念、界限及其冲破。所谓既判力的冲破,是指已发生的形式既判力嗣后再次消灭,具体方式包括根据《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33条申请恢复原状,根据《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78条及其后各条申请再审,根据《德国民法典》第826条提起诉讼,以及根据《德国基本法》第93条第1款第4a项,《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法》第13条第8a项,第90条及其后各条提起宪法诉讼。

  • 标签: 生效判决 既判力 法律保护 《德国民法典》 取消之诉 宪法诉讼
  • 简介: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诉讼代理的职业化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推进。民事诉讼不仅仅是解决纠纷的方式,它还是法院用来"确定何为法律的手段"。相关国家就民事诉讼的代理均采用律师代理或强制律师代理的制度。法律职业者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参与是健全的司法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民事诉讼代理职业化的推进,存在着从观念认识到制度安排方面的诸多障碍。要改变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种种负面效应,只有正视民事诉讼的理性空间,动员法律共同体的力量,才能达到充分保护当事人权益和维护民事诉讼程序良性运行的目的。

  • 标签: 民事诉讼 诉讼代理 职业代理 法律职业
  • 简介:<正>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问题,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当前进行民事诉讼法修改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为背景,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定性切入,提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改革的目标,并主张以监督方式多样化与监督范围严格限制为改革方向,改革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 标签: 民事检察监督 民事诉讼法 检察监督权 检察机关 监督范围 民事案件
  • 简介:建立检察机关以提起诉讼、参加诉讼和事后抗诉等多元方式介入民事诉讼的制度,学界在当前已初步达成共识。但是,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机制的设计一直是个难题。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从三个方面重构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机制:一是重塑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二是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制;三是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程序保障机制的构建。只有完成这些改革,检察机关介入民事公益诉讼才具有程序上的可操作性。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诉讼 法律定位 程序规制 程序保障
  • 简介:民事诉讼法》修改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计划,此次修订的核心在于强化当事人的诉权保障。在民事抗诉实践中,笔者发现,我国民事诉讼公告送达制度存在诉权保障缺陷。为实现程序公正,保障诉权,应当对我国公告送达制度加以完善,使其具有正当性。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送达制度 公告 修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 诉权保障
  • 简介:虽然各地正在或者已经开始了化解医患矛盾、实现医患关系和谐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医患之间的非良性关系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应当说建构或者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从多角度进行努力。本文试图探索医患关系的现状与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试图以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改革助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一、医患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沿革我国医患纠纷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自改革开放以来

  • 标签: 举证责任分配 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 医疗侵权 证据制度 过错推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