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的肾移植受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298例接受供者年龄≥60岁的器官捐献供肾的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年龄将其分为A组(<30岁,59例)、B组(30~39岁,125例)、C组(40~49岁,83例)和D组(≥50岁,31例),观察不同年龄层术后AR发生情况;同时根据供受者年龄差将其分为年龄差≥25岁组(166例)和年龄差<25岁组(132例),观察AR发生情况。结果A、B、C、D四组术后1年内AR发生率分别为15.3%(9/59)、8.8%(11/125)、7.2%(6/83)和3.2%(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25岁组和年龄差<25岁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2.5%(20/166)和5.3%(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周、1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年内血清肌酐水平、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和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受者中可获得满意的移植效果;随着受者年龄的降低,AR发生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供受者年龄差≥25岁的受者AR的防治。
简介:摘要患儿,女,3岁,因"咳喘2 d,发热伴无尿1 d"于2019年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采用回顾性分析。患儿于0.5年前因慢性肾衰竭开始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此次入院后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症甲型H1N1流感。经高容量腹膜透析(HVPD)、机械通气、帕拉米韦、甲泼尼龙等治疗好转。文献检索显示,国内外均未见应用HVPD治疗儿童急性肾损伤的病例报道或队列研究。本病例提示,HVPD能有效清除溶质、控制容量,而无严重低蛋白血症和高血糖,其可能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已成为当今各国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尽管科学家致力于COVID-19的研究,但与公共健康相关的一些关键因素如病毒的传播模式和传染途径等,目前还知之甚少。目前研究提示,除了呼吸道传播,2019新型冠状病毒还可能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不少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器官损伤。这对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血清中不同D-二聚体水平与炎性因子及器官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29日援鄂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房收治的72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入院时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炎性指标、细胞因子和器官功能指标。根据患者D-二聚体水平分为D-二聚体正常(<0.5 mg/L)和升高(≥0.5 mg/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炎性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D-二聚体与器官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患者初次就诊与入住重症病房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的变化值(ΔSOFA)≥2分定义为存在器官功能损伤,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二聚体对新冠肺炎患者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72例患者中有65.3%合并凝血功能异常,D-二聚体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普通型(14例)、重型(49例)、危重型(9例)分别为0.43(0.22,0.89)、0.66(0.26,1.36)、2.65(0.68,15.4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二聚体正常者32例(占44.4%),升高者40例(占55.6%)。与D-二聚体正常组比较,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7.7±11.6比54.0±13.1),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2受体(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更高〔WBC(×109/L):7.16(5.55,9.75)比5.25(4.59,6.98),NEU(×109/L):7.11±5.46比3.33±1.58,PCT(μg/L):0.08(0.06,0.21)比0.05(0.04,0.06),hs-CRP(mg/L):27.9(3.4,58.8)比1.3(0.8,6.6),IL-6(ng/L):11.80(2.97,30.61)比1.98(1.50,4.73),IL-8(ng/L):19.90(13.33,42.28)比9.40(12.35,15.30),IL-10(ng/L):5.00 (5.00,8.38)比5.00 (5.00,5.00),IL-2R(kU/L):907.90±458.42比572.13±274.55,TNF-α(ng/L):10.94±5.95比7.77±3.67〕,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单核细胞计数(MON)更低〔LYM(×109/L):1.14±0.49比1.46±0.42,MON(×109/L):0.63±0.25比0.87±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小板计数(PLT)均呈显著负相关(β值分别为-0.493、-11.615、-0.018,均P<0.05),而与呼吸频率(R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均呈显著正相关(β值分别为0.485、0.107、0.291、0.404,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预测新冠肺炎患者器官功能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可信区间(95%CI)为0.753~1.000;当最佳截断值为2.36 mg/L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8.1%。结论新冠肺炎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炎性因子和器官功能相关,可以用来预测器官功能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通过调控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和自噬对狼疮小鼠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狼疮组和雷帕霉素+狼疮组,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每组6只,雷帕霉素+狼疮组和雷帕霉素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0 mg/kg)治疗;狼疮组和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认知功能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yr61和自噬蛋白程序性死亡受体-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区病理改变;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和尼氏小体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yr61及LC3B在海马区的定位及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0.73±0.08),(0.81±0.12),(0.80±0.03)]比较,狼疮组Cyr61(0.99±0.15)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1),Beclin-1(0.64±0.04)和LC3B(0.54±0.05)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25,P=0.008);雷帕霉素组和雷帕霉素+狼疮组Cyr61(0.75±0.05),(0.75±0.08)、Beclin-1(0.84±0.08),(0.92± 0.04)、LC3B(0.93±0.16),(0.76±0.08)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雷帕霉素组比较,狼疮组Cyr61(0.99±0.15)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6),Beclin-1(0.64±0.04)和LC3B(0.54±0.05)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3,P=0.001);雷帕霉素+狼疮组Cyr61(0.75±0.08)、Beclin-1(0.92±0.04)、LC3B(0.76±0.08)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P=0.999,P=0.241,P=0.062)。与狼疮组比较,雷帕霉素+狼疮组Cyr61(0.75±0.08)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6),Beclin-1(0.92±0.04)和LC3B(0.76±0.08)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2,P=0.017)。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yr61和LC3B主要定位于海马神经元胞质中表达,定量检测结果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趋势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32)。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狼疮组小鼠海马区细胞层次和数量减少,排列稀疏,细胞核深染,呈核固缩、偏移等表现;尼氏染色可见尼氏小体相对减少,神经元排列松散,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区,在雷帕霉素治疗后狼疮小鼠上述表现均有所改善。结论雷帕霉素对狼疮小鼠认知功能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组织Cyr61表达并促进自噬实现的。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2-氨基乙酯二苯基硼酸(2-APB)干预砷中毒致大鼠心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32只12周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染砷组(24只)。染砷12周后,将染砷组大鼠分为自然恢复组、低剂量干预组、高剂量干预组(每组8只),给予2-APB干预21 d。最后一次给药结束后,使用超声仪器测量记录各组大鼠的常规参数和分层应变参数;随后处死大鼠,获取其血液及心肌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改变。结果自然恢复组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内膜下层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endo)、中层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mid)、心外膜下层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epi)及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圆周应变率(SrC)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CK-MB和LDH高于对照组(均P<0.05);低、高剂量干预组大鼠的部分超声参数及生化指标较自然恢复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0.05);GCS-endo与CK-MB的相关性最高(r=-0.931,P<0.05)。心肌HE染色显示低、高剂量干预组较自然恢复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和坏死程度减轻、红细胞渗出减少。结论分层应变技术可用于评估2-APB对砷中毒致大鼠心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其中以GCS-endo较为敏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对脓毒症致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盲肠结扎和穿孔术组(CLP)、CLP+NAC(50 mg/kg)和CLP + NAC(100 mg/kg)组,每组10只;CLP造模后24 h处死小鼠,留取血液和肾组织样本;采用HE染色法评估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肾损伤分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Sirt3蛋白表达;RT-qPCR法测定Sirt3 mRNA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并计算线粒体密度,同时检测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导致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加重(P<0.001),肾功能指标Scr、BUN、KIM-1和NGAL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01),肾组织Sirt3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01),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破坏增加,线粒体密度的明显减低(P<0.001),肾皮质中抗氧化酶SOD、GSH-Px和CAT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同时脂质过氧化物MDA显著升高(P<0.001)。与CLP组相比,虽然50 mg/kg NAC预处理组肾损伤评分、肾功能指标Scr、BUN、KIM-1和NGAL水平均有所降低,肾组织中SOD,GSH-Px和CAT的水平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给予100 mg/kg NAC预处理可显著降低CLP引起的肾组织病理损伤(P<0.001),并且均明显降低Scr、BUN、KIM-1和NGAL水平(均P<0.001),显著升高肾组织Sirt3蛋白[(50.20±2.79) vs. (20.00±0.75),P<0.001]和mRNA [(0.57±0.07)vs.(0.41±0.07),P<0.001]表达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更加稳定,线粒体密度明显增加[(0.60±0.05)vs.(0.43±0.06),P<0.001],均显著升高SOD(U/mg)[(67.37±3.79)vs.(21.09±0.89),P<0.001]、GSH-Px(U/mg)[(265.61±9.61)vs.(180.00±3.31),P<0.001]和CAT(U/mg)[(8.58±0.65)vs.(5.19±0.58),P<0.001]水平,同时明显降低MDA(U/mg)表达水平[(40.36±1.79)vs.(83.81±1.70),P<0.001]。结论NAC可通过上调Sir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脓毒症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肾功能、维持线粒体结构稳定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对CLP诱发AKI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蛭草茶合剂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7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低浓度蛭草茶合剂治疗组(低浓度治疗组)、中浓度蛭草茶合剂治疗组(中浓度治疗组)、高浓度蛭草茶合剂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每组15只。糖尿病组、不同浓度治疗组小鼠按60 mg/kg剂量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建模后4周,低浓度治疗组、中浓度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大鼠分别按30、60、120 ml/kg的浓度行蛭草茶合剂灌胃治疗。每两周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及血糖。第8周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免疫荧光检测GFAP、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ELISA分别检测VEGF、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小鼠体重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血糖升高;不同浓度治疗组小鼠血糖呈降低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GFAP蛋白表达升高(t=38.318,P<0.001),GS蛋白表达降低(t=29.737,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组比较,低浓度治疗组、中浓度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小鼠Müller细胞GFAP蛋白表达下降(t=13.677、19.387、16.305,P<0.05),GS蛋白表达升高(t=5.170、19.399、6.705,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不同浓度治疗组均降低。结论蛭草茶合剂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MKP1转基因(MKP1)小鼠(购自武汉华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各自随机分为两组:WT、WT+TNF-α组和MKP1、MKP1+TNF-α组。WT+TNF-α组和MKP1+TNF-α组的小鼠按6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TNF-α;WT组和MKP1组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心肌MKP1表达、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抗氧化剂和呼吸复合物表达以及线粒体凋亡情况,采用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与WT+TNF-α组比较,MKP1+TNF-α组的小鼠心肌线粒体分裂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分裂因子(Mff)相对表达下调(Drp1:1.80±0.20比1.00±0.30、t=-10.134、P<0.05;Mff: 2.80±0.20比1.10±0.30、t=-8.3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升高[GSH:(29±2) nmol/mg比(49±3) nmol/mg、t=12.127、P<0.05;SOD:(2.2±0.1) U/mg比(8.1±0.2) U/mg、t=10.301、P<0.05;GPX:(50±4) U/mg比(172±6) U/mg、t=11.1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呼吸复合物(complex)Ⅲ和ⅢⅡ相对表达上调(complex Ⅲ:1.00±0.20比2.20±0.12、t=10.715、P<0.05;complex Ⅱ:1.10±0.09比1.90±0.08、t=8.3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相对表达下调(Caspase-9: 2.20±0.11比1.15±0.09、t=-5.210、P<0.05;bax:2.30±0.12比1.42±0.09、t=-6.0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诱导心肌损伤的机制涉及线粒体的过度分裂、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和能量代谢的破坏以及线粒体凋亡。而MKP1过表达可明显抑制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心肌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口腔初乳涂抹(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colostrum, OAC)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非盲试验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间在生后24 h内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出生体重≤1 500 g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后48 h内开始分别给予OAC(0.4 ml母乳涂抹口腔,每3小时一次,每天8次)或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直至生后10 d。主要结局指标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和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 LOS)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达完全经口喂养日龄、体重增长速率、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通气时间、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如动脉导管未闭、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破损。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207例,排除7例,5例退出研究,最终纳入195例,其中对照组97例,干预组98例。(1)主要结局指标:干预组Ⅱ期及以上NEC以及LOS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1%(3/98)与10.3%(10/97),χ2=4.116,P=0.042;4.1%(4/98)与13.4%(13/97),χ2=5.322,P=0.021]。(2)次要结局指标:干预组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较对照组小[22.0 d(16.0~29.0 d)与25.0 d(19.0~40.0 d),Z=3 814.000,P=0.017],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1/98)与7.2%(7/97),Fisher精确概率法,P=0.035]。2组间其他次要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干预组内超低出生体重儿与对照组内超低出生体重儿相比,LOS发生率降低(0/13与3/7,P=0.031),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较小[36.0 d(31.0~42.0 d)与46.0 d(42.0~71.0 d),Z=13.500,P=0.008],其他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2组均未观察到口腔黏膜破损发生。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给予OAC可以降低NEC、LOS和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并缩短达完全肠内喂养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牛磺酸(Tau)对百草枯(PQ)诱导的帕金森病(PD)样小鼠海马、黑质区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19年4月,将36只SPF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aCl)、Tau对照组(150 mg/kg)、PQ染毒组(10 mg/kg PQ组、15 mg/kg PQ组)、Tau干预组(Tau+10 mg/kg PQ组、Tau+15 mg/kg PQ组),每组6只小鼠。腹腔注射PQ构建PD样小鼠模型并于PQ给药前1 h腹腔注射150mg/kg Tau进行干预,每周2次,连续6周。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和神经行为学(悬挂实验、旷场实验、游泳实验、悬尾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及新物体识别实验)变化,评估小鼠的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染毒和干预结束后取小鼠脑组织进行尼氏染色检测海马、黑质区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及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黑质区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核抗原(NeuN)、多巴胺(DA)能神经元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α-突触核蛋白(α-syn)、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炎性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量;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黑质区TH与Iba-1、TH与α-syn的共表达情况。结果PQ染毒组小鼠出现反应迟钝、行动减少等一般行为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小鼠悬挂实验得分、新物体识别时间比减少,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15 mg/kg PQ组旷场实验水平爬格数、直立次数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停留时间比减少(P<0.05);与PQ染毒组比较,相同剂量Tau干预组小鼠悬挂得分增多,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减少(P<0.05);与15 mg/kg PQ组比较,Tau+15 mg/kg PQ组旷场实验水平爬格数、新物体识别时间比增多(P<0.05)。尼氏染色和IHC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海马和黑质区的尼氏体数目减少(P<0.05),黑质区神经元NeuN、TH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5),α-syn和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表达量增多,炎性因子(iNOS、IL-1β)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PQ染毒组比较,相同剂量Tau干预组海马和黑质区的尼氏体数目增多(P<0.05),黑质区NeuN、TH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5),α-syn、小胶质细胞Iba-1和炎性因子(iNOS、IL-1β)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Tau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保护PQ诱导的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和海马神经元丢失,有效改善PQ诱导的PD样小鼠神经行为学、脑组织病理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基转移酶Colgalt2基因缺失对于对乙酰氨基酚(APAP)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Colgalt2+/+野生型小鼠20只和Colgalt2-/-小鼠20只(均为C57BL/6J品系)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APAP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小鼠分为4组,Colgalt2+/+野生型对照组、Colgalt2+/+野生型给药组(APAP 500 mg/kg)、Colgalt2-/-小鼠对照组、Colgalt2-/-小鼠给药组(APAP 500 mg/kg),测定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评价肝脏功能,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肝脏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对肝损伤相关蛋白c-JNK氨基末端激酶(JNK)进行检测。多组样本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方差齐者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Games-Howel法。结果与Colgalt2+/+小鼠相比,Colgalt2-/-小鼠给予APAP后,小鼠生存率明显升高(86.7%比40.0%),小鼠肝细胞死亡及炎性细胞浸润轻于Colgalt2+/+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降低[丙氨酸转氨酶:(5 291.90± 1 016.34)U/L比(1 616.90±330.65)U/L,P = 0.000;天冬氨酸转氨酶:(4 978.00±1 028.43)U/L比(1 851.00±437.55)U/L,P = 0.000],肝组织中JNK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在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Colgalt2基因缺失对于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Colgalt2可能成为APAP诱导的肝毒性的潜在治疗选择。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常见合并心血管、肾脏并发症及骨质疏松症等合并症。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 SGLT-2i)通过促进尿糖的排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同时具有减重、降压的疗效。多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SGLT-2i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本文在讨论SGLT-2i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之外,聚焦其对心肾结局及骨代谢的影响。SGLT-2i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降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降低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且具有肾脏保护作用。而且其对心肾保护作用在非2型糖尿病人群中依然存在。SGLT-2i对骨矿离子及骨代谢相关激素存在调节作用,其对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值得关注。虽然有数据显示卡格列净可能增加骨折风险,但多项临床试验meta分析结论表明,SGLT-2i并不会显著增加骨折风险。但是针对骨折高风险的患者,应在用药前进行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检查,评估骨折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早期预测脓毒症器官功能损伤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成人脓毒症患者81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和诊断脓毒症24、48及72 h的外周血常规指标,并计算NLR。研究的主要终点为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肝衰竭(ALF)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脓毒症合并器官功能损伤患者28 d内死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器官功能损伤及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对脓毒症患者发生器官功能损伤及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714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诊断脓毒症24、48及72 h的NLR在发生器官功能损伤(AKI、ARDS、DIC、ALF)与未发生器官功能损伤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诊断脓毒症24 h的NLR与28 d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为1.006(0.994~1.019),P=0.323〕;但诊断脓毒症48 h和72 h的NLR与28 d病死率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48 h NLR与28 d病死率的OR及95%CI为1.026(1.013~1.040),P=0.001;72 h NLR与28 d病死率的OR及95%CI为1.021(1.005~1.037),P=0.010〕,说明脓毒症诊断48 h和72 h的NLR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脓毒症48 h的NLR预测28 d病死率的AUC为0.598,95%CI为0.540~0.658,P=0.02;当NLR为10.1时预测28 d病死率的敏感度为75.2%,特异度为58.0%;诊断脓毒症72 h的NLR预测28 d病死率的AUC为0.595,95%CI为0.536~0.655,P=0.03;当NLR为9.24时预测28 d病死率的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59.9%。结论NLR不能早期预测脓毒症相关AKI、ARDS、DIC、ALF的发生。NLR在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其预测效能偏低。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深度学习的AiContour®©与图谱库的Raystation®©两种自动勾画方法对放射治疗中直肠癌患者CT图像的危及器官勾画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20年1-6月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0例,资深放疗医生勾画好的直肠癌患者20例的CT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分别基于两种软件的数据模板库对其进行自动勾画。采用豪斯多夫距离指数(HD指数)、平均距离指数(MDA指数)、形状相似性指数(DSC指数)、贾卡德指数(JC指数)四种指标定量评估两种自动勾画方法获得的危及器官轮廓体积的精确性。结果两种勾画方法除左股骨头[(6.81±2.66)与(7.24±2.10)]、右股骨头[(7.38±3.91)与(8.14±3.71)]、骨盆[(24.00±9.01)与(24.66±9.67)]的HD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股骨头=-0.831,t右股骨头=-0.821,t骨盆=-0.357,均P>0.05)外,其他危及器官的勾画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iContour®©自动勾画的DSC指数的均值均>0.7,而Raystation®©自动勾画的DSC值除了左肾、右肾、直肠、膀胱DSC值<0.7,其他危及器官DSC值均>0.7。此外,AiContour®©软件勾画出来的HD、MDA、JC值普遍优于Raystation®©勾画的结果。结论两种自动勾画软件勾画的危及器官经过略微修改均能满足临床使用,但是AiContour®©勾画效果要优于 Raystation®©勾画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下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本中心并接受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的PO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POP定量分期均在Ⅲ期以上。年龄70~82岁,产次1~3次,均为阴道分娩。手术前后所有患者的各项尿动力学参数均未见明显变化,但术前半数患者合并有逼尿肌过度活动,且均在术后消失。此外,同步X线影像显示术后的盆腔器官更为接近正常解剖位置。POP定量分期提升明确,相关量表显著改善。1例患者门诊复查时诉术后过度拉伸时偶尔出现腰背部不适,予以对症支持处理后好转。结论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对POP患者的疗效满意,安全性好。术后解剖位置恢复满意,对下尿路功能影响小。
简介:摘要滨州医学院自2016年开始,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s based curriculum,OSBC)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班,实行混合式教学改革。OSBC模式下的内分泌系统整合课程混合式教学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采用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专业双语教学、科研化教学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评价教学效果。OSBC模式下的内分泌系统整合课程混合式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师资素质要求较高、教学准备时间较长、网络学习监管难度较大等局限性,但已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显示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成效、较强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