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Q开关755 nm紫翠宝石激光联合外用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从浙江省荣军医院皮肤科2020年6至12月期间就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采用半侧面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A组左侧面部黄褐斑采用调Q开关755 nm紫翠宝石激光大光斑(直径5 mm)、低能量密度(1.6 J/cm2)、短脉宽(70 ns)模式(简称A模式)治疗,2周1次,共6次,术后即刻外涂氨甲环酸精华液,早晚各1次,连续6个月;右侧面部黄褐斑单纯外涂氨甲环酸精华液,早晚各1次,连续6个月。B组左侧面部采用调Q开关755 nm紫翠宝石激光小光斑(直径3 mm)、中等能量密度(5.0 J/cm2)、长脉宽(150 μs)模式(简称B模式)治疗,2周1次,共6次,术后即刻外涂氨甲环酸精华液,早晚各1次,连续6个月;右侧面部单纯外涂氨甲环酸精华液,早晚各1次,连续6个月。C组左侧面部治疗方法及术后处理同A组左侧面部;右侧面部治疗方法及术后处理同B组左侧面部。激光治疗结束后12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评估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MASI),分值为0~48分,分数越高,皮损越严重;(2)医生整体评价(PGA),分值为0~6分,分数越高黄褐斑残留越多;(3)患者自我评价,即患者满意率,为非常满意与满意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率。计量资料以±s表示,MASI评分及PGA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患者满意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A、B、C 3组各30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3.0±5.8)岁、(32.3±7.2)岁、(32.9±6.5)岁(P>0.05),病程分别为(3.5±2.3)年、(3.3±1.9)年、(3.5±1.5)年(P>0.05)。激光治疗结束后12周效果评价:(1)MASI评分。A组两侧面部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或<0.05),且治疗后左侧评分[(9.67±4.10)分]明显低于右侧[(18.13±7.67)分](P<0.01); B组两侧面部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或P<0.05),且治疗后左侧评分[(9.97±3.74)分]明显低于右侧[(18.01±7.17)分](P<0.01);C组两侧面部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治疗后左侧面部评分[(9.92±4.11)分]高于右侧[(7.95±3.27)分](P<0.05),即B模式激光治疗效果优于A模式。(2)PGA评分。A组面部左侧评分为(1.63±1.32)分,低于面部右侧的(2.97±1.50)分(P<0.01);B组左侧评分为(1.27±1.02)分,低于右侧的(2.87±1.46)分(P<0.01);C组左侧评分为(1.97±1.16)分,高于右侧的(1.27±1.02)分(P<0.05),表明B模式激光治疗效果优于A模式。(3)患者满意率。A组患者左侧满意率为67%(20/30),高于右侧的37%(11/30)(P<0.05);B组左侧满意率为73%(22/30),高于右侧的47%(14/30)(P<0.05);C组左侧满意率为53%(16/30),低于右侧的80%(24/30),说明B模式激光治疗侧满意率高于A模式(P<0.05)。结论调Q开关755 nm紫翠宝石激光联合外用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可获得较明显的改善,且采用直径3 mm光斑、5.0 J/cm2能量密度、150 μs脉宽的参数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蜡疗联合雷公藤多甙及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侯马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3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蜡疗及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进行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骨性关节炎(WOMAC)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hs-CRP、ESR及WOMAC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hs-CRP、ESR及WOMAC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量及关节压痛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蜡疗联合雷公藤多甙及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聚桂醇介入治疗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子宫壁厚度及月经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金华市文荣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及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组)和研究组(30例,甲氨蝶呤联合聚桂醇介入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瘢痕处子宫壁厚度、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7d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及治疗前后子宫壁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成功率为70.00%(21/30),研究组成功率为96.67%(29/3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680,P<0.05);治疗前,两组β-HCG及hs-CP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97、0.197,均P>0.05);治疗后,两组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t=22.803、10.233,均P<0.001),hs-CP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t=-16.357、7.854,均P<0.001),两组治疗后β-HCG及hs-CP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13、-20.306,均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9/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t=5.080、5.398、7.599,均P<0.001),但两组治疗后的瘢痕处子宫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聚桂醇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成功率,快速恢复月经,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预处理组(50只)、脑梗死组(50只)、假手术组(10只)、正常组(10只),前2组大鼠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脑梗死模型(缺血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前将线栓置入大脑中动脉阻断血流15 min),假手术组大鼠行假缺血预处理和假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24 h,缺血预处理组和脑梗死组造模后2 h、6 h、12 h、24 h、48 h,每组取10只大鼠,采用TUNEL染色检测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缺血半暗带区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精氨酰-tRNA合成酶(ArgRs)基因和ArgR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脑梗死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率、Caspase-3阳性表达率、ArgRs基因和ArgRs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率、Caspase-3阳性表达率、ArgRs基因和ArgRs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以抑制脑梗死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ArgRS基因及ArgRS蛋白、Caspase-3的表达,减少脑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和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镇痛泵在儿童肋软骨切取术后镇痛效果,为儿童术后镇痛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科将123例小耳畸形患儿分为试验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9.06±2.92)岁和对照组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9.38±3.17)岁。试验组采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术后2、6、12、24、48、72 h评估患儿在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状态,记录观察期内患儿补充镇痛次数,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在术后2、6、12、24、48、72 h疼痛数字评分在静息状态和咳嗽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补充镇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是儿童肋软骨切取术后简单、便捷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镇静、营养支持、平喘、祛痰、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治疗等。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3.65±0.87)d]、咳痰消失时间[(3.49±0.46)d]和退热时间[(3.32±0.61)d]均短于对照组[(5.54±0.91)d、(5.32±0.71)d和(4.65±0.79)d](t=12.827、18.482、11.38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84.36±6.78)%]、最大呼气第1秒容积(FEV1)[(2.87±0.54)L]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89.74±4.31)L/min]均高于对照组[(70.18±7.54)%、(2.05±0.41)L和(82.13±3.78)L/min](t=11.948、10.333、11.34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0.89±0.14)pg/L]、IgG[(9.01±0.65)pg/L]和IgM[(1.48±0.21)pg/L]均低于对照组[(1.06±0.12)pg/L、(9.81±0.54)pg/L和(1.81±0.15)pg/L](t=7.887、8.089、10.92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4.13±6.59)mg/L]、白细胞介素6(IL-6)[(16.32±5.21)ng/L]和C反应蛋白(CRP)[(7.28±1.43)mg/L]均低于对照组[(37.48±8.97)mg/L、(28.78±6.19)ng/L和(18.93±3.45)mg/L](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78%)高于对照组(73.34%)(χ2=7.180,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明显,患儿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炎性反应明显减轻。
简介:目的:评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对干休所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山东省军区青岛第三干部离职休养所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为常态组与科研组,每组38例患者,分别采取阿司匹林及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案,主要对其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常态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科研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心功能指标值则高于科研组,且治疗期间常态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34.21%高于科研组的不良反应率7.89%,P值<0.05,对比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对干休所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氯普鲁卡因联合芬太尼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行罗哌卡因远端收肌管阻滞,研究组行氯普鲁卡因联合芬太尼远端收肌管阻滞。评价患者阻滞前后静息疼痛反应程度(VAS评分),记录阻滞成功率、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应持续时间;测定患者阻滞前后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统计康复训练起立行走试验耗时、10 m步行试验和跌倒情况,观察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阻滞后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3、0.46,P=0.689、0.644);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效应持续时间[(5.02±0.94)min和(2.64±0.39)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7.49±1.12)min和(7.08±0.92)min](t=5.73、13.02,均P < 0.001),而研究组阻滞成功率(100.0%)与对照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0);研究组阻滞后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HSS评分[(4.68±0.44)级、(112.57±9.96)o和(70.56±6.8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19±0.42)级、(101.30±9.67)o和(62.47±6.16)分](t=3.42、4.64、6.58,均P < 0.001);研究组起立行走试验耗时和10 m步行试验耗时[(7.95±1.48)min和(4.67±0.63)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3.41±2.05)min和(6.24±0.77)min](t=8.23、6.74,均P < 0.001),且研究组跌倒发生率(11.3%)显著低于对照组(29.5%)(χ2=4.47,P=0.034);研究组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9.1%)与对照组(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502)。结论氯普鲁卡因联合芬太尼行收肌管阻滞可有效满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短时强化镇痛要求,实现镇痛充分、最大保留运动功能、起效快、恢复快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马钠钾氯共转运体1(Na+-K+-2C1- cotransporter, NKCC1)在七氟醚致新生大鼠神经行为学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出生6 d的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七氟醚组(S组)、七氟醚+布美他尼组(SB组)。C组吸入30%O2 6 h, S组和SB组吸入2.1%七氟醚+30%O2 6 h, SB组在七氟醚吸入前15 min腹腔注射布美他尼1.82 mg/kg. 4周后,大鼠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 PPI)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1周取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NKCC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结果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3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开放臂停留时间缩短,PP3和PP6对应的PPI指数(PPI%)降低(P<0.05);海马NKCC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增加(P<0.05);与S组比较,SB组开放臂停留时间延长,PP3和PP6对应的PPI%增加,海马NKCC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减少(P<0.05)。结论七氟醚可致新生大鼠神经行为学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KCC1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 CHL)和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后幼年啮齿动物神经细胞凋亡及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以及有无药物蓄积效应。方法新生SD幼鼠78只(按出生时间分两批完成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水合氯醛组(CHL组,19只)、右美托咪定组(Dex组,19只)、药物混合组(C+D组,20只)和生理盐水组(NS组,20只)。4组大鼠自出生第8天开始,分别腹腔注射镇静剂量CHL 40 mg/kg、Dex 10 μg/kg、CHL 20 mg/kg+Dex 5 μ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4 d。各组在每次注药次日断头法随机处死3只大鼠取脑组织,半脑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半脑制冰冻切片TUNEL法进行凋亡观察。剩余幼鼠饲养至7~8周,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5 d定位航行训练和60 s空间探索实验,以评估学习记忆能力。结果4组大鼠各时点cleaved caspase-3条带均不明显,冰冻切片TUNEL法未观察到凋亡小体。水迷宫定位航行训练中各组大鼠到达目标平台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L组首次穿越平台区域的时效有降低趋势,与NS组和Dex组比较,CHL组大鼠首次穿越平台区域时间延长,相同时间内首次穿越平台区域的只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镇静剂量CHL对SD幼鼠脑细胞凋亡、结构和成年后学习能力没有产生影响,而空间记忆功能有受损趋势,上述影响没有蓄积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分别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0例AMI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CTFC)、血清肌酐(SCr)水平、且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CTFC值、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ST、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在PCI围术期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出血少、用药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对患者氧化应激、肾功能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荣军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治疗组在氯沙坦钾片基础上口服百令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肾功能和微炎症因子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9%(43/47)]高于对照组[68.09%(32/47)](χ2=7.982,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38.16±5.67)U/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48.20±3.78)U/L]均高于对照组的(119.74±3.64)U/L和(41.36±3.29)U/L,丙二醛(MDA)[(2.78±0.32)mmol/L]低于对照组[(3.21±0.3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742、9.358、5.934,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BUN)[(4.32±0.45)mmol/L]、肌酐(Cr)[(54.45±8.98)mmol/L]均低于对照组[(6.53±0.62)mmol/L和(78.31±10.16)mmol/L](t=19.777、12.063,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8.36±6.64)μg/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94±1.25)mg/L]、白细胞介素18(IL-18)[(176.58±17.49)ng/L]均低于对照组[(71.32±6.07)μg/L、(6.87±1.49)mg/L和(229.31±20.09)ng/L](t=9.876、10.328、13.572,均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可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氧化应激、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且可获得良好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女性精神分裂症(SCH)患者认知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女性SCH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分]、糖脂代谢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低密度脂蛋白(LDL)],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50.74±4.45)分]低于对照组[(56.48±4.39分)],P<0.05;两组患者MCC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48.61±4.63分)]高于对照组[(45.98±4.29分)],P<0.05。治疗8周后,对照组IRI、LDL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高于同期研究组(P<0.05);对照组HDL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同期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2.5%,13/40)与对照组(47.5%,19/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明显减轻女性SCH患者阳性及阴性症状,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且对患者糖脂代谢水平影响较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屈螺酮炔雌醇片Ⅱ与地屈孕酮片在子宫内膜息肉(EMP)患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太原市万柏林区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EM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90例,分别于TCRP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Ⅱ与地屈孕酮片进行预防性治疗。比较两组EMP患者TCRP术后复发情况、月经改善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月经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月经情况均改善,且A组月经正常率大于B组,月经过多率、过少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逐渐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90)低于B组(10.00%,9/90),P<0.05。结论EMP患者TCRP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Ⅱ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地屈孕酮片,能更好的改善月经、抑制内膜增生,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2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联合组,各41例。对照A组予以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B组予以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联合组予以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统计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神经生长因子(NGF)、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躁狂(HCL-32)、抑郁(HAMD)、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A组(73.17%)、对照B组(70.73%)(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TGF-β及NGF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TNF-α、IL-1及IL-1β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CL-32及HAMD评分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A组、对照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清TGF-β、NGF水平,降低TNF-α、IL-1及IL-1β水平,显著改善抑郁、躁狂情况,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奥沙利铂与紫杉醇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山东省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依据入组编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奥沙利铂+紫杉醇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紫杉醇治疗,在治疗周期结束时评价两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人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附睾蛋白(HE4)水平和免疫功能、体能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26%(36/46)比58.70%(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79,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125、VEGF、HE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3.27 ± 5.65)kU/L比(30.55 ± 5.71)kU/L、(214.94 ± 23.89)ng/L比(247.62 ± 19.97)ng/L、(26.62 ± 4.23)pmol/L比(32.24 ± 6.68)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然杀伤细胞(NK)、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287 ± 0.032比0.239 ± 0.027、0.403 ± 0.052比0.333 ± 0.046、0.261 ± 0.029比0.228 ± 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低于对照组[(1.37 ± 0.26)分比(1.89 ± 0.34)分],生命质量问卷(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65.69 ± 7.58)分比(58.35 ± 6.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奥沙利铂与紫杉醇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抑制肿瘤血管增生,对免疫功能、体能状况及生命质量均有改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Y"形铺置法在腹腔镜女性腹股沟疝经腹腹膜前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TAPP)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TAPP手术(keyhole法)的女性腹股沟疝患者共40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依据补片铺置方法的不同分为"Y"形铺置法组21例、常规法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补片铺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的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完成TAPP手术,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Y"形铺置法组手术时间及补片铺置时间分别为(54.9±9.0)、(10.8±2.5) min ,常规法组分别为(62.8±11.2) 、(20.3±3.5)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17;t=9.925 、P<0.001)。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 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腹腔镜女性腹股沟疝修补术(keyhole法)中,"Y"形铺置法可有效缩短自固定补片铺片时间,从而缩短手术时间,且并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具有一定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脘腹祛痛汤结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疗效,探讨对胃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脾胃病科106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脘腹祛痛汤。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新悉尼系统直观模拟评分法进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胃泌素17 (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计算PGⅠ/Ⅱ比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1/53)、对照组为79.2%(42/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4,P<0.01)。观察组治疗后胃脘隐痛、饱胀、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四肢倦怠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88、3.632、3.816、1.590、2.183、2.103,P值均<0.05),黏膜慢性炎症反应、炎症活动度、萎缩程度、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83、2.106、3.773、1.922、3.095,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17[(14.47±3.06)pmol/L比(10.67±2.47)pmol/L,t=10.510]、PGⅠ [(130.31±14.79)μg/L比(102.36± 12.63)μg/L,t=8.178]水平及PGⅠ/Ⅱ比值[(10.45±0.48)比(9.17±0.72),t=2.104]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脘腹祛痛汤结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可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G-17、PGⅠ、PGⅡ水平及PGⅠ/Ⅱ比值,促进胃黏膜修复。
简介:目的:探讨硫辛酸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应用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病例,以计算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用硫辛酸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前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血糖水平无差异,治疗后实验组高于参照组,实验组血糖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用硫辛酸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控制患者血糖,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