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审计质量关系着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的影响不断扩大,审计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法治环境、决策和管理水平、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素质等。提高审计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审前调查、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及审计报告等一系列环节,而加强审计现场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此,充分认识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意义,客观分析审计现场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科学制定审计现场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对于促进审计工作上层次、上水平,推动审计工作在新阶段的新发展举足轻重。加强审计现场质量控制,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审计项目现场质量控制体系,对此,笔者有以下一孔之见:
简介:高审计质量是审计部门所追求的目标,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成果的标志和生命线。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我认为,科学的审计计划、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和周密的审前准备是实现高审计质量的前提;精确计算、严格审计、完备的审计工作记录是达到审计实施或者审计过程高质量的重要途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评价恰当、法律依据准确、定性及处理处罚适当的审计报告和其他审计文书是高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哪一方面出现漏洞或过失,都会影响审计质量。从另一方面来讲,要实现较高的审计质量,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高素质审计队伍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严格执法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充足的审计经费与审计质量的
简介: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管理机制上暴露出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如一些审计机关对全面质量控制的认识还不全面,把审计署颁布的6号令简单理解成一种审计行为外在形式的变化,如增加审计日记、改审计意见书为审计报告等,而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审后跟踪和审计成果转化利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另外,审计执法权能制衡机制不健全,一个审计项目从制定计划、审前调查,到现场审计、审计处理处罚、审计执行,都由同一个部门“一竿子插到底”,这种“集权式”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缺少必要的内部制衡机制,容易产生以审谋私的问题。同时,审计实施现场过程控制不严,审计实施方案和具体审计实施存在“两张皮”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简介: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法定程序,这对加强干部管理、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经济秩序、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权力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组织部门选拔、任免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大量干部调整离任时,极易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撞车”,审计任务过于集中,审计资源过度透支,加大了审计实施的难度,使审计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对大多数领导干部执行的是“先离任、后审计”,事实上成为一种“马后炮”式的事后行为,丧失了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