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鄱阳县管驿前晏公庙位于饶河之畔,主要供奉晏公、定将王等水神神灵。据载,该庙始创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年之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由当地老人发起,晏公庙得以翻修扩建,1992年开始举办庙会并建构出酬神演戏、祝寿拜寿、大型圣宴以及"三年两头庆"的斋醮仪式等庙会习俗。庙会的筹备、组织、管理到各仪程的主要参与者,都是管驿前的老人们,他们在一年一度的神仙诞辰活动中既发挥余热实现了自我价值,又收获了集体娱乐带来的满足感。

  • 标签: 晏公庙庙会 酬神演戏 拜寿 大型圣宴 斋醮仪式
  • 简介:甘肃省陇东地区的“耍社火”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内涵。然而,在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之下,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在当地农村正在日益淡化,而官方组织的社火比赛,尽管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但在传统内涵方面已明显变味。

  • 标签: 陇东地区 社火 农耕文化 民俗
  • 简介:内蒙古中部地区蒙古族牧民在生产活动和生活中形成了系结习俗,这一习俗从一个侧面表述了游牧文化的广泛内涵。这些系结方法普遍具有简便、快速、易结、易解的特点,同时这些系结类型和方法的形成,不仅与牧民长期的经济生产活动的对象、方式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

  • 标签: 蒙古族牧民 民俗 系结习俗
  • 简介:我国《婚姻法》在实施过程中,有关婚姻自由、法定婚龄、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规定与民间订婚习俗、早婚早育、彩礼等传统婚俗之间始终进行着一定的互动,陕西定边县的诸多事例显示:西部农村地区婚姻自由与传统订婚习俗、法定婚龄与早婚早育习俗、夫妻财产制与彩礼习俗等之间的矛盾冲突较为严重,这对农村女性的婚姻自主权、生育权、财产权等权益产生较大影响。有鉴于此,婚姻立法既要对侵害女性合法权益的不良婚俗进行必要的规制,同时也需要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定,尊重一些善良习俗,在立法和习俗之间建立起良性有序的互动来保障女性合法权益。

  • 标签: 婚姻立法 农村婚俗 互动 女性权益 保护
  • 简介:景吭村傣族从灵魂不灭的观念出发,认为人死后与活人一样地生活,生前生活在同一个村落,死后也同样生活在同一个墓地。于是,整个丧葬礼仪都围绕着死者的灵魂展开,其和谐意识贯穿于丧葬过程的始终,成为傣族葬仪的主要特点之一。

  • 标签: 民族文化 傣族 丧葬礼仪 丧葬习俗 和谐意识
  • 简介:归扣是指在共同继承中,继承人在被继承人生前取得特种赠与,遗产分割时从应继份中予以扣除的一种方式。现行《继承法》对此还属于一片空白,但在民间大量存在归扣的做法。归扣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法律的公平理念和衡平继承人之继承利益的价值追求。我国《继承法》有必要引进这一制度。

  • 标签: 遗产分割 归扣 特种赠与 直系卑亲属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提出《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弘扬节气文化的意义入手,结合陇西县思源实验学校这一城乡结合部学校特点,举行关于低年级段“传承节气习俗约定,助推儿童文化自信”活动探索,为城乡结合学校课后服务多样性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传承 二十四节气 文化 
  • 简介:摘要: 目前,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校园教育事业走上全新改革的道路, 越来越多有效教育方法的提出, 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本文也是立足于高中阶段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重点了解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这一课堂为例,希望能够了解到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优势, 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改善, 以此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和经济。

  • 标签: 高中 历史教学 学生 核心素养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简介:“响门”是流行于山东东营农村地区的传统婚俗形式,是该地区男方筹办婚礼过程中的重头戏之一。在传统婚俗文化不断经历着整合与变迁的现代社会,“响门”婚俗传统的继续流行并非偶然。文章从“响门”对俗民群体的习俗化和“响门”婚俗的现实功能两个方面阐释了山东东营农村地区延续“响门”传统的现实动因,通过探讨“响门”传统继续活跃于当下社会的文化事实,进一步分析传统婚俗文化对俗民群体的民俗人格养成与民俗文化认同所起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响门 东营农村地区 俗民群体 习俗化 现实功能
  • 简介:春节是过年习俗的仪式表述,是人们在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通过使用一系列的仪式活动,期望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在集体中得以展示.这种仪式表述是在辞旧与迎新的自然时序和趋吉与度厄的意义转换中得以完成.本文通过青海乐都瞿昙镇磨台村落春节习俗为个案,力图展示汉族春节在完成敬神祭祖、人际交往等仪式行为中度厄主题的实现.

  • 标签: 度厄 仪式表述 过渡 春节
  • 简介:摘要: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仅代表着团聚与祝福,更蕴藏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将中国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既能让幼儿充分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 标签: 传统节日 幼儿园教育 环境创设
  • 简介:庙会文化是草根社会最具群众性的习俗。张家川恭门镇汉族庙会促进了民间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族群关系的网络互动,同时也激活了民间信仰仪式、伦理道德、民族团结意识等文化资本诸要素的运行。当地汉族群众通过庙会不仅实现了"入世"上信仰层面的满足,也在现实中增进了与他民族的互动,而且把地方性文化与民族国家主流意识进行了"接轨",彰显了地方性文化内生成秩序及其与民族国家之间互动的动态过程。

  • 标签: 地方性文化 回汉关系 民族凝聚力 文化自觉
  • 简介:江苏省五严规定出台后,高中历史学科的课时严重缩水,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历史教师的不二选择。我市高中历史学科大胆进行课型改革,将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与讲评课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作业前置(课前),教师对学生的前置作业进行认真批阅和统计分析,以备上课讲评之用。

  • 标签: 作业设计 高中历史 中学生 物质生活 新课型 变迁
  • 简介:摘 要:从“绿色发展”理念视角出发,以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A嘎查蒙古族过年习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及访谈法,探讨了蒙古族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启示。研究发现,蒙古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其伦理原则体现出“自然——社会——个人”的三维视角。研究认为,目前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本主义”为逻辑起点。但面对生态环境愈加恶化,以致影响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当今世界,社会工作价值观需要将“自然”维度纳入进专业价值观及伦理原则中,以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 标签: 绿色发展 蒙古族传统文化 社会工作价值观 过年习俗
  • 简介: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之一。黔西南民族地区汉族民众传统的清明节习俗有着典型的"节气"和"节俗"融合发展的色彩,并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过节习俗相互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地民众的清明节祭祀等习俗发生了较为人性化的调适,并依旧能坚守传统,发挥清明节祭祀、娱乐、农时等功能。在未来清明节习俗的传承上,建议倡导积极向上、生态环保、崇尚科学的理念,合理发挥其娱乐功能,并将生态农业、清明节、地域文化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同发展。

  • 标签: 黔西南 农村 汉族民众 清明节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