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7月19日至23日,由《飞天》文学月刊编辑部主办,中共环县委宣传部承办,环县文联协办的“感受环县对话文学”——全国著名作家“走环县、看环县、写环县”采风活动在甘肃环县成功举办。
简介:和许多朋友们谈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诸多已被经典化的小说,总会听到类似的感叹:那个时候的小说真好写。这样的感叹大多是就作品的“文学性”而发的。《班主任》《伤痕》《李顺大造屋》乃至《平凡的世界》这些曾经并且仍然脍炙人口的名作,无论从人物的是否复杂还是结构是否巧妙的标准考量,比起其后的很多小说都要单纯得多,甚至可以说幼稚得多。那些作品的确只能代表新时期文学的青春时期,而非成熟年代。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站在宋诗的角度去反观初唐,也会感慨当年的诗好作。
简介:郑小驴:在当代作家里,您是唯一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对探讨人性的内在深度兴致勃勃的作家。正如您所说的,"理性的海、人性的地狱和天堂",您认为人性里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邪恶、伪善、纯洁或者什么都不是?
简介:
简介:文学写作在新世纪以来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相对于甚嚣尘上的市场化商品文学和现代主义余脉的所谓"纯文学",民族文学这一最初由官方文化规划下的严肃文学日益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由最初带有众声合唱的一体化意识形态下的组成因素进而逐渐生发出自己的主体性话语,成为边
简介:赣西文学部落,是赣西(萍乡、宜春、新余)所有写作者的一个概念总括。这是一个群体的自我命名,或者换句话说,是一个正在努力争取得到更大范围内被命名的作者群体。这个概念发起人是赣西
简介:著名作家王蒙目前出任盛大文学顾问.并寄语网络文学“文以清心,网更动人”。
简介:2015年,冯唐翻译泰戈尔诗集《飞鸟集》引起巨大争议,这是公共领域对于翻译问题的第一次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其中引发出翻译观、什么样的诗歌翻译是好的翻译等诸多问题。2016年,有关翻译的话题也频繁见诸报端,虽然热度不及《飞鸟集》,
简介:古人说:诗贵清真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就把自己的词集命名为《清真集》每每翻阅《回族文学》.在心里,便会起一番敬意,便有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心里,这样的刊物,在国内是唯一的,而它的读者却是广布海内外回族读者喜欢读,不是回族的读者也喜欢读读者都希望通过这本刊物看到一个清新宁静的世界,看到回族这个民族独特的生活风貌虽然读者属于不同的民族,其实人们的精神向往都差不多。
简介:如同去年开花,今年我们才闻到花香。越南作家保宁先生199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战争哀歌》,直到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才被译介到中国,这委实有些无论邻家梨树上多大的果实,我们都只觉得是一颗庸常小枣的感觉。相比欧美文学,即使一粒葡萄,也可以很快在中国放出桃梨之香的景况,这不仅让人觉得可笑,而且也让人觉得无奈后的合理。
简介:军事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积累,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面临着新时期的挑战。首先,自新时期以来,军事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自觉承担了现实主义的使命担当,并对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构建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在塑造中国当代文学的脊梁、增强当代国民精神的血性上,军事文学功不可没。
简介:莫言:《等待摩西》。《十月》2018年第1期发表在《十月》开年第1期上的《等待摩西》延续了莫言惯常的叙述风格:第一人称的视角、诙谐幽默的笔调、充满民间风味的语言。《等待摩西》读来却更觉平静,莫言倚靠叙事过程的放松与结尾的节制传递了别样的人生况味。文章的标题就有两层内涵:《圣经》中的摩西有等待拯救的意味,既暗合了小说中摩西的爷爷和妻子信奉基督的情节,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地频繁。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具有很多古典文学作品;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居,在韩国古典文学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中国古典文学与韩国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在国际上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进一步研究中韩古典文学,笔者以《中韩古典文学比较研究》为课题,从比较中韩古典文学的意义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促进中韩古典文学发展的策略。
简介:近年以来,中国大陆文坛的新移民文学(或留学生文学)的热潮方兴未艾。《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北京人在纽约》等都曾一纸风行神州。这种轰动的接受效应,正反映了大陆读者打开门户,探首域外,尤其感兴趣于大洋彼岸的那块神秘的新大陆的热切心态。作为发端,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但从文学发展和审美批评的视角去看,它们又都带着学步期的印痕。一是它们大都沉溺于“我的故事”,以个人自传作为小说的底
简介:关于赵柏田:赵柏田,小说和随笔作家。1969年8月出生于浙江余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有作品两百余万字,入选多种选刊、选本及年度排行榜,部分作品译介到国外。曾获"十月"散文奖、2000年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全国大红鹰文学奖等。致力于思想史及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
简介:《华文文学》是由汕头大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出版的一本文学季刊。笔者出席汕头“海内外潮人作家研讨会”时,跟其他与会作家一起各获赠一套《华文文学》。此季刊的宗旨主要是发表与研究中国大陆以外各地区的华文文学,重点是台湾、香港、北美及东南亚等地区,借以促进文学交流,是一本创作与研究并重的刊物。其版型为十六开本的杂志型。笔者所得到的《华文文学》是从1988年2月出版的第9期到1991年11月出版的第18
简介:年轻的船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个秋天,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年轻的船》,开篇序里的几句话,现在看来虽有些稚嫩,却是我生命中的永远:"风吹红了满山的枫叶,秋天来临了,又是一个丰实的秋天。""万紫千红的春天固然充满希望,令人欣喜;然而硕果累累的金秋中那份清澈,那份寥廓,那份冷峻,又何尝不是通往冬日阳光下精神家园的通衢大道?"
简介:本文首先回顾了缅甸华文文学发展的艰难历程,指出缅甸华文文学的发展是伴随着缅甸华文报刊的兴衰而几度起落;其次分别介绍了缅华社团代表——朱波吟社,缅华代表作家:黄绰卿、陈尊法、许均铨,以及《缅甸华文文学作品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缅甸华文文学的特点;文章在结语部分联系现实指出了缅华文学所面临的后继乏人的危机,并初步介绍了有关人士对缅华文学出路的探讨,文章最后呼吁加强对缅华文学的关注。
“感受环县 对话文学”活动剪影
重构文学与现实的联系
文学需要哥白尼式的革命
方青卓和她的文学梦
2011年《民族文学》阅读启示
关于赣西文学部落
报告文学写作试探(上)
王蒙出任盛大文学顾问
文学翻译,如何是好?
清新宁静的《回族文学》
东方战争文学的标高(评论)
当代军事文学的现实取向
隐秘精神负荷的文学书写
中韩古典文学比较研究
新移民文学的成熟之作
从“历史场”回到“文学场”
《华文文学》放异采
《三峡文学》函授启事
文学予我生命的力量
缅甸华文文学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