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书法和绘画是艺术百花园中的一对孪生姐妹,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自古至今,对于二者关系的论述颇多,唯徐复观先生把二者分属为两个系统进行论述的观点颇有建树。首先,徐先生认为:“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于画的似是而非之说”。其次,徐氏澄清了书画“艺术性格上的关联”与“历史发生上的关联”的区别。第三,徐氏纠正了人们把书画艺术性格关联上“相得益彰的附益关系”说成“因果上的必然关系”的错误。

  • 标签: 徐复观 中国书法 中国绘画 艺术性格
  • 简介:九、十部乐与坐、立部伎皆是我国封建社会音乐鼎盛时期唐代的著名乐部,也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两大支柱。“十部乐”天疑是“九部乐”的伸延和发展,乃是一种纵的关系。诚然,它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增加了一部“高昌乐”,“坐部伎”和“立部伎”则是泾渭分明的不同演出形式,应是一种横的关系。问题的症结在于,九、十部乐与坐、立部伎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换言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两者之间是平行关系,还是继承关系,抑或是交叉关系?对此,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 标签: 立部伎 十部乐 坐部伎 宫廷音乐 交叉关系 十部伎
  • 简介: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源远流长。当她们同为一体作为古代的乐舞时,除了先秦时有关于舞蹈与音乐关系的探讨的记载,文献中极少见到关于音乐与舞蹈关系分歧的讨论当这对孪生姊妹从乐舞中脱胎并分别作为现代文明的精神产品后,二者的关系就显得有些微妙或复杂,分别从事舞蹈和音乐的专业工作者,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对这种关系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

  • 标签: 《高山流水》 《扇舞丹青》 音乐 舞蹈 表演过程 身体
  • 简介:琴本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之际,琴的私人化及非礼用的色彩渐趋浓郁;汉魏六朝期间,文人善鼓琴者日渐增多,文人与琴的亲近不仅在于琴“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具有解忧消愁、陶冶性情的功用,更主要的是,在魏晋玄学思想的熏陶下,琴与玄思哲理相关联,渐渐融为魏晋风度的组成部分,使琴与文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成为魏晋六朝文人追求人格独立、精神富有与自我觉醒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的象征与寄托。

  • 标签: 玄学 文人 闲情范式 汉魏六朝
  • 简介:逸品(格)作为品鉴标准进入绘画领域后,自然涉及到对其绘画主体和本体两个方面的认知。关于唐宋时期逸品(格)品鉴地位的研究,以往论者大多从唐朝绘画重再现,宋代绘画重表现(宋尚意)绘画本体角度入手,而很少从社会学的角度展开对主体的分析。

  • 标签: 品鉴 画论 逸品 文人士大夫 逸气 内在关系
  • 简介:<正>在探讨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剧作家李渔的美学思想方面,杜书瀛同志近半年多来相继发表了三篇论文,读后获益不浅。其中发表在一九八○年第四期《文艺研究》上《李渔论戏剧导演》一文,着重就李渔对戏曲舞台艺术的各个方面的论述,作了比较系统的阐发。杜书瀛同志表彰了李渔在系统总结古代戏曲导演理论方面的贡献,称他为“筚路蓝缕的开创者”,我看不为过誉。只是,作

  • 标签: 古代戏曲导演理论 李渔 舞台实践 戏曲理论 戏曲舞台 戏剧
  • 简介:通过组间和组内混合设计的实验发现,心理弹性与军人个体感知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能力密切相关。在高应激水平下,高心理弹性军人表现出较少的消极情绪;在低应激水平下,高心理弹性军人和低心理弹性军人在消极情绪的体验上无显著差异。此结论说明,虽然在低应激水平下心理弹性并不发挥作用,但在高应激水平下,心理弹性较高的军人表现出较少的消极情绪,受压力环境的消极影响较小,心理复原能力更强。这一发现为在军队心理防护工作中开展心理弹性训练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佐证,心理弹性训练可能成为提高军人心理素质,进而提高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高应激 低应激 心理弹性 心理健康 军人
  • 简介:随着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散杂居地区的回汉族际交往逐步增强。由于受儒家文化濡染,处在散杂居区的西马垓回民把以宗教信仰和与之相匹配的风俗习惯为核心的伊斯兰文化作为主体,同时吸纳与伊斯兰文化不相违背的具有共通性儒家文化成分,从而构建了伊儒文化有机结合的民族志范例,减弱了民族文化之间的反差,增强了民族文化间的共同性,促进了回汉民族间的和睦相处,推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 标签: 儒家文化 散杂区 民族关系 和谐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军事小说50年历史的考察,认为,中国当代军事小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二律悖反现象:即,我们在强调军事小说反映现实的军事或战争生活的同时又不自觉地让其承担起过于沉重的功利的负荷,导致现实主义精神的失落.这种倾向在中国当代军事小说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标签: 军事小说 当代 现实主义精神 自觉 倾向 失落
  • 简介:"顶门"是传统家族观念影响下重男轻女思想的一种表现,虽说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开放,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百姓来说,他们对传统观念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顶门"也随之不断延续,它影响着家族内部及社区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个课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北农村地区人们的家族关系及社会关系

  • 标签: 家族观念 家庭观念 “顶门”观念
  • 简介:宁夏隆德黄土高原"塬"地域的地理特征与白家"祖坟"文化相结合,人们因"塬"而居,农昌人兴;因"墓"而继气脉,因敬而舍土"塬";白家人的土地敬祖观:生死相隔非两茫,只为祖业守宗堂。本文对白家人的土地归祖观这三种心理状态的前世、今身进行了客观描述和探究,从而对处于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驱动下的白家地与人之关系出现裂变,人与祖之情贯以调适的真实现状作了进一步呈现,以期揭露出在经济大潮推动下的城市化浪花中被席卷的村落居民对土地之情、祖先之情,对过往、今世和未来心理变迁的联结过程。

  • 标签: “塬”地域 “祖坟”文化 关系 白家屲
  • 简介:《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传说,源出波斯,原称Wāqwāq,大概摹拟风吹树响和娃娃哭声;但为什么用以称“倭”国,不大清楚。吃人参果的远淡背景是蒸食小孩,因为原始(性)迷信认为吃了人、尤其是保存群团精髓的儿童,可以同类相生,“保健疗疾,延年益寿”,增进灵性、生命或性能力。人形块根植物,如人参、茯苓、何首乌、蔓陀罗等,因而受到病态的关爱。参仙、人参娃娃和人参果故事则是它的美化或喜剧化。这些也都跟“焦侥”、乃至“俾格米”等小人国传说相关;除了小美牛肝茵等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和“菌人”之称外,这些传说还跟歧视特殊人种、残障等有牵连。而人参果树,直到某些摇钱树、枝形灯或圣诞树,都应该看做“生命树”的特殊形式。

  • 标签: 小人 吃人 喜剧化 故事 《西游记》 生命树
  • 简介:凡是成熟的、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小说、诗歌、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作品,艺术风格是作者个人艺术创造的产物,是作者的艺术个性在作品中的表现。但各种舞台表演艺术和影视艺术作品的风格并不取决于某一个人,而是由一个创作群体共同决定的。惠州市实验剧团演出的话剧《警钟》体现的是整个《警钟》剧组的艺术风格。这个剧组的创作者们来自

  • 标签: 艺术个性 二度创作 艺术风格 导演风格 艺术创造 演员
  • 简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全区第二次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会议,昨天在拉萨闭会。这次会议回顾总结了第一次会议以来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制定了规划和措施,协调了各种关系,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抢救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自治区副主席拉巴平措在讲话中说,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是党中央一贯倡导的文化艺术工作的重大方针。藏民族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引以为自豪的“宝贵遗产”。对于民族文化遗产我们首先强调“抢救”二字,因为,西

  • 标签: 民族文化遗产 拉巴平措 文化艺术 民族优秀文化 集成志书 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