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对大鼠肺的炎症损伤和氧化应激的损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气管滴注染毒,测定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同时,取右肺组织,提取RNA,PCR检测MIP-2和IL-1β的表达量。结果:对照组体重逐渐增加,而各染毒组体重逐渐减少,LDH、AKP、白蛋白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CP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均有剂量-反应关系。MDA、SOD各指标,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肺部MIP-2和IL-1β的表达量也相应增加。结论:PM2.5对肺组织中产生炎症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对肺组织造成损伤。

  • 标签: PM2.5 肺损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Wistar大鼠 大气颗粒物
  • 简介:[目的]分析配有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含铂颗粒物的表面特征。[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等离子质谱技术对颗粒物进行分析。[结果]尾气颗粒中含有大量的Si和Al,平均浓度分别为30.88%和23.71%;≤2μm的颗粒物占64%,颗粒物颜色为深褐色或黑色,电镜下观察颗粒物形状不规则,表面较粗糙,呈多孔状,汽车尾气颗粒物中铂含量为280±1ng/g,大气颗粒物(人民广场)中铂含量为27±0.5ng/g,尾气颗粒物中铂含量为大气颗粒物中铂含量的10倍。[结论]配有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含铂颗粒物以细颗粒物为主,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大气中铂的主要来源。

  • 标签: 汽车尾气 含铂颗粒物 扫描电镜(SEM) 等离子质谱技术(ICP-MS)
  • 简介:空气中的半挥发和不挥发污染物绝大多数吸附在颗粒物上,其中细颗粒物载带污染物的能力最强,且极容易进入呼吸系统并沉积在肺泡,对人体呼吸系统及全身其它器官造成极大危害。空气细颗粒物是由不同来源组成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复合型污染物,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及过渡金属成分。单一质量浓度已不能说明健康影响问题。

  • 标签: 大气 细颗粒物 污染特征 生物效应 空气污染
  • 简介:粒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由于其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且携带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多种金属、多环芳烃等,容易被吸入人体呼吸道深部,直至进入肺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 标签: 遗传毒性 吸入 携带 肺泡 呼吸道 细颗粒物
  • 简介: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逐渐认识到PM2.5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更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细颗粒物的浓度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下降,低体重出生,宫内窘迫等健康问题的发生。因此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

  • 标签: 免疫系统 损伤 低体重 细颗粒物 心血管疾病 健康问题
  • 简介:测定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浓度目前国家标准的检验方法为称重法,鉴于称重法操作麻烦、费时(采样时间长)费力等缺点,实际监督监测很难做到。为此,早在50年代国内许多学者就己开始研究快速、准确,能直接给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浓度新方法。本文研究了激光法作为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检验标准方法。

  • 标签: 室内空气 激光 可吸入颗粒物 监督监测 研究 污染
  • 简介:为客观评价室内或车内的空气质量,准确检测其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尤为重要。但目前国家标准的检验方法为称重法,不仅存在操作麻烦、采样时间长、费力等问题,实际监督监测时很难做到,而且由于过滤采样的净化作用对小体积有限空间的颗粒物浓度产生直接影响。理论推导说明:测试浓度与有限空间实际浓度的比值取决于有限空间的体积与采样体积的比值,该比值越大,测试偏差越小,该比值越小,测试偏差越大,当该比值小于5以下,测试偏差大于10%。计算结果表明:若使用万分之一天平,有限空间的体积不应小于100m^3。小轿车一类的场合明显不适宜用称重法测试PM10浓度。文中对现有测试PM10的仪器类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以通过式方式测试颗粒物的光散射测尘仪是测试小体积有限空间中颗粒物较好的选择。最后,本文根据分析讨论的结果给出结论和建议。

  • 标签: 小体积有限空间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称重法 仪器法 光散射测尘仪
  • 简介:经典测尘方法——滤膜称重法是测定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基本方法。关于基本测尘方法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制定的国家标准:BG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以及GB6921-86《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中均作了明确的规定。

  • 标签: 粉尘测定 作业场所空气 中期 大气飘尘 浓度测定 BG
  • 简介:采用光散射法快速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关键是确定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在预防医科院环监所、环工所以及全国各地诸多卫生防疫站同志K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适用于公共场所PM10浓度监测的可见光光散射数字粉尘仪和激光粉尘仪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经验值的确定进行了介绍。“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光散射光”已于1999年11月在福州获得全国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本文所介绍的K值经验值,已作为该标准的附录B被编入标准。

  • 标签: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 公共场所 空气 PM10 大气监测
  • 简介:探讨性因子在PM2.5心血管毒性中的可能作用机制。PM2.5染毒心血管内皮细胞24h后,提取内皮细胞中的m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及电泳的方法确定PM2.5染毒前后心血管内皮细胞中IL-4、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xtaxin)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大气PM2.5染毒浓度的增加,0.05mg/ml,0.2mg/ml染毒组心血管内皮细胞中IL-4和extaxinmRNA表达产物的相对含量显著增高,说明IL-4、extaxin等Ⅰ型变态反应相关性因子在PM2.5的心血管毒性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标签: 大气细颗粒物 心血管系统 extaxin IL-4 炎性作用 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