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策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病情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策略,能够有效改善病情恢复情况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容量控制(VCV)和压力控制(PCV)3种通气模式下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通气进而评估其动脉血气及气道压的不同。方法选择本院需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PCV-VG通气模式,B组采用VCV通气模式,C组采用PCV通气模式。结果SpO2比较在A组内差异无显著(P>0.05)、B、C两组组内差异显著(P<0.05),T2、T3时点SpO2(A)>SpO2(C)>SpO2(B),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酸(Lac)A、C组内差异无显著(P>0.05),B组组内差异显著(P<0.05),T2、T3时点Lac(A)<Lac(C)<Lac(B)组间差异显著(P<0.05)。气道压(Paw)气腹后均大于气腹前和气腹结束后,组内差异显著(P<0.05),T2、T3时点Paw(A)<Paw(B)、Paw(C)<Paw(B),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全麻过程中,采用PCV-VG通气模式较VCV及PCV更有利于患者通气性肺损伤的保护,也更有利于患者动脉血气及内环境的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例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血糖的发生与降糖药物使用不当、饮食不合理、运动过量、糖尿病相关知识淡薄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低等多种原因有关,经治疗及相关知识宣教,患者症状改善,低血糖发生率下降。结论合理选择降糖药物、调制生活方式、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家属定时探视者作为观察组,无家属及家属不在本地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家庭关怀度量表(Family-APGAR)评分,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Family-APGAR量表适应度、合作度、情感度亲密度、成长度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相对较低,应注意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改善患者及家庭关系,进而提升家庭关怀度。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下鼻甲在鼻内镜下所见及鼻窦CT上的影像学特征,为下鼻甲在鼻内镜下分型手术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87例下鼻甲手术患者,术前依据下鼻甲在鼻内镜下所见及鼻窦CT上下鼻甲的影像学特征,分成三组,分别在鼻内镜下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87例、下鼻甲粘骨膜下骨组织切除术68例及下鼻甲粘膜下组织切除术32例,术后半年对比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鼻窦CT。结果患者症状87例行下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自述鼻腔通气明显改善78例,稍改善或无明显改善的9例;68例行下鼻甲粘骨膜下骨质切除术,鼻腔通气均明显改善。32例粘膜下组织切除术疗效明显,鼻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体征鼻内镜下临床所见87例行下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67例见总鼻道宽敞;68例行下鼻甲粘骨膜下骨质切除术的患者,均见到总鼻道宽敞,下鼻甲形态好;32例行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的患者,28例见总鼻道宽敞,下鼻甲形态好;鼻窦CT对比所见87例行下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下鼻甲骨与上颌窦内壁的夹角明显变小,总鼻道宽敞;68例行下鼻甲粘骨膜下骨质切除术的患者,均见下鼻甲骨形态光滑,无明显增生骨质;32例行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的患者,均见总鼻道宽敞,下鼻甲粘膜无明显肥厚。结论由于患者的体质及下鼻甲在慢性炎症的刺激和或代偿增生的时间不同,下鼻甲增生肥大的性质有所不同,任何一种手术方式在处理下鼻甲的策略上都有一定局限性,我们要根据患者的鼻内镜下检查以及鼻窦CT来选择较适合患者患者的手术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受免疫检验的标本进行分析,共90份,观察以下影响因素检验人员操作水平、设备因素、试剂因素、其他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其中设备因素包括故障维修、日常维护、操作规范、参数校准;试剂因素包括保存状况、平衡时间。结果通过对90份存在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检验人员操作水平31%、设备因素50%、试剂因素13%、其他因素6%;其中检验人员操作水平、设备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检验人员操作水平、设备因素、试剂因素等,应当以此为依据对免疫检验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确保免疫检验的准确度。通过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质量控制策略,可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可靠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且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性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分析有效、科学管理预防控制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月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5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所有数据。结果数据显示,52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科室主要为手术科室,占65.38%,护士在职业暴露人员具有最高发生率,大约是69.23%,医生为26.92%,保洁人员3.85%,乙肝、梅毒、HIV、丙肝、不明暴露源占据职业暴露发生的前三位原因,分别占51.92%、15.38%、3.84、3.84%和1.92%,锐器伤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方式。结论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的关键就是培训医务人员有关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提升医务人员防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