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在ICU行CVC置管后缝合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4年在ICU行CVC置管后行无缝线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导管脱管率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CRBSI发生率、导管脱出率均低于观察组,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以减少中心静脉导管CRBSI和导管脱管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8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收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DHS治疗方案,而研究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方案,对两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过程中,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其不仅可以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改善患者身体状况,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复位手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相关治疗资料,所有患者术后三个月根据统计指标进行数据统计,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患者手术治疗后三个月时,palmartilt角度、ulnartilt角度和radialheight长度数据均获得显著性改善(与手术治疗前相应数据资料相比)(P<0.05),而50例患者在手术后一年时,palmartilt角度、ulnartilt角度和radialheight长度数据与三个月数据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桡骨远端骨折伴随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简易外固定支架治疗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高龄高危险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7例,年龄75-97岁,平均85.7岁,使用改良简易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并按照Harri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77例患者中75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4-14个月,平均7.6个月,1例患者术后3周死亡,死于原有呼吸系统疾患。1例患者(转移癌病理性骨折)术后6周死亡,死于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固定钉折弯松动断裂脱落,无骨不愈合。根据Harris评分,优34例,良24例,可10例,差8例,优良率75.32%。结论改良简易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式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骨折治疗患者500例,260例患者进行髋动力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为DHS组;240例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为PFNA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中稳定性骨折优良比例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术后优良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DHS、PFNA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但对于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PFNA临床效果更佳,应依据骨折性质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骨科实行APN固定护理小组连续排班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11年7月-2012年6月实行固定小组APN排班模式一年来我科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情况,并与2010年7月-2011年6月传统排班模式做比较。结果APN固定小组排班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APN固定小组排班模式既增强护士责任心,又提高了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有利于骨科病房的管理,是科学合理的排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