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治疗组113例。对照组按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低分子肝素以及华法林的用量,治疗组则采用ELISA法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调整患者低分子肝素以及华法林用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D-二聚体、INR监测值,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上升情况来调整华法林药物的剂量和用药频率,可显著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且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种检测方法应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泌尿或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300份尿液,采用种方法检测,分析红细胞、白细胞以及管型检测情况。结果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对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检出率、尿沉渣法对尿液中管型的检出率均比传统镜检的检出率高,P<0.05。结论仪器检测不能完全取替镜检,种方法联合应用,检验结果才能更加准确可靠。

  • 标签: 尿液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传统镜检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住院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术后当日即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则于术后1周后开始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肿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2周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的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对预防肺栓塞,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早期 功能锻炼 膝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96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奥扎格雷治疗,治疗组联合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病死率,不同时间段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14d、30d、和60d后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对于降低脑血栓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均有较好的效果,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参芎葡萄糖 奥扎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穴位艾灸法配合气压治疗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组,试验组附加穴位艾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气压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人术后患肢肿胀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艾灸配合气压治疗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效果,可在临床进步推广。

  • 标签: 髋部骨折 穴位艾灸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通过对肿瘤学研究生在进行研究生教育前后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经过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攻读肿瘤学硕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初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得分在274.29±16.37,表明被试者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矛盾范围,经过研究生教育成功获得硕士学位时批判性思维倾向得分在350.29±17.18,表明被试者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全面强,统计学分析表明,前后比较P<0.001,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研究认为研究生教育对肿瘤学研究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 标签: 研究生教育 肿瘤学研究生 批判性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腿肌间静脉扩张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2条小腿肌间静脉扩张患者及200例正常体检者进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小腿肌间静脉有无扩张及血栓形成,并测量其内径(D)及血流速(V)。结果192条小腿肌间静脉扩张的患者中,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者42条;而小腿肌间静脉扩张者暂未发生血栓者150条,管径较正常者显著增大,而流速较正常者显著减低,扩张静脉管腔越大,其管腔内流速越低。结论小腿肌间静脉扩张与肌间静脉血栓是有关系的。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小腿肌间静脉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60例肾病血液透析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血栓和纤维鞘形成率与再形成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栓与纤维鞘的发生率和再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为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P<0.05)。结论对肾病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血栓及纤维鞘的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肾病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纤维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菌胶囊与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交替贯疗法治疗混合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混合性阴道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两组患者采用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乳酸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疗效较对照对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基本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乳酸菌胶囊与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交替贯疗法治疗混合性阴道炎疗效显著,治疗方法简单,用药方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酸菌 硝呋太尔制霉素 交替序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贯机械通气治疗伴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贯机械通气治疗伴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20例(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理)两组,比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上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贯机械通气治疗伴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极好的控制并发症状,也可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率。

  • 标签: 护理效果 护理小组 伴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丁醇酮咯酸联合间苯芬对外科急性腹痛的止痛效果、对体格检查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云南省第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115例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疼痛评分、体格检查变化和诊断准确率。结果(1)实验组给药前后的平均疼痛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2)在体格检查变化情况上,两组比较有差异,但在最终的诊断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丁醇酮咯酸+间苯芬用于外科急性腹痛病人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受而不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 标签: 氨丁三醇酮咯酸+间苯三芬 急腹症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叉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的治疗方式,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叉神经痛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分布采用传统的封闭疗法和叉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查看患者的VAS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叉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的治疗方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周围支 多点射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酪酸梭菌联活菌片联合联疗法清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患幽门螺杆菌患者随机分为不同治疗方案组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对照组(以下简称B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行尿素13C呼气试验,并分析评估其各自的疗效。结果两组按意向性分析(ITT),A、B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81.7%、63.3%;两组按符合方案集分析(PP),A、B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84.5%、64.4%,A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5%、B组为30%,A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梭菌联活菌片联合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联疗法,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 幽门螺杆菌 清除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缩泵(IPC)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TV)形成的护理。方法收集117例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病历资料。将2001年1月到2006年12月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将2006年12月到2012年12月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全下肢间歇式充气压缩泵的做为IPC组。分别统计两组病例手术后DVT的发生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般护理组66例患者,术后发生DVT22例(33.3%),IPC组51例患者,术后发生DVT1例(3.9%).经组间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性使用周期性充气压缩泵,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骨科治疗的手术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工作能力、服务态度、沟通关爱、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压治疗仪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应用常规预防方法的同时,结合气压治疗仪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60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运用气压治疗仪能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髋关节 DVT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C反应白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0例,分为单纯DVT组(对照组)15例和DVT合并肺塞组(观察组)15例,均用经小隐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常规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分析两组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含量(75.22±30.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0.12±25.33)mg/L(t=3.45,P<0.05)。结论C反应蛋白显著异常患者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大,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合并肺栓塞的预测因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小隐静脉置管导管静脉 C反应蛋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所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其本院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基础上的针对性预防护理。由此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状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67%(1/6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6.7%(10/60),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显著高于对照组(75%),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其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的产生,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极大的降低了护患纠纷的产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7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和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的实施可起到抗凝的作用,而奥扎格雷钠的应用则能抑制TXA2活性,两者结合能有效阻碍血栓的形成,对治疗脑血栓有良好的效果,可广泛运用于临床。

  • 标签: 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 奥扎格雷钠 脑血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2~2015.3这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共2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共有10例、对照组共有10例,对照组为血栓形成时间为2天以上,使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为血栓形成时间为2天以内,使用尿激酶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分析上述2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分析上述2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2天以内效果比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用药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值得提倡临床医生针对该病采用此项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 标签: 尿激酶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