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到2016年3月期间的48例开放性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使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并对其术后的眼部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48例患者都保留住了眼球,术后患者的视力和手术前相比有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半年至1年随访时间里,发现有6例患者再次发生了视网膜脱离的情况,对这6例患者再次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其中2例患者取出硅油以后视网膜基本恢复,其余4例患者需要依赖硅油。结论早期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在治疗开放性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输血策略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开放组(44例实施开放性输血策略)与限制组(44例行限制性输血策略),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限制组患者红细胞输注率、输血前血红蛋白(Hb)、输血后Hb以及羟乙基淀粉输注量等相关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限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11.36%VS27.27%),P<0.O5。结论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限制性输血策略明显优于开放组输血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肠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胃肠动力学等指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传统组的20.00%,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术式有利于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免固定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行3DMAX补片免固定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腹腔镜组)和102例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和无张力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上,腹腔镜组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而手术时间上,腹腔镜组长于开放组(P<0.05)。结论3DMAX补片免固定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易行的,临床上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医生对术式的熟练程度,可以选作为常规的疝修补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合并骨折固定术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小腿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15例小腿开放性骨折伴组织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全部患者全面检查,先行骨折固定,再行VSD技术处理创面。结果13例患者一次使用VSD后,肉芽组织长良好,2例患者给予再次清创,及皮瓣移植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全部患者均为如期骨性愈合,未见创面破溃、感染等病例的发生。结论采用VSD合并骨折固定术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小腿开放性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大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复发率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各有优势,均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但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术中优势更加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ng达标互动理论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60名大专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以King达标互动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后进行知识应用能力及操作技能考核,并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的知识应用能力、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ing达标互动理论的应用能提高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大专护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操作技能,且King达标互动理论更容易被大专护生所接收。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OX40L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探讨其对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目的基因克隆,构建p-OX40L质粒并转染VSMCs。实验分3组重组质粒(p-OX40L)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pcDNA3.1(+))和空白对照组。将p-OX40L用脂质体2000转染入VSMCs,提取细胞的总RNA和蛋白检测OX40L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用MTT法检测OX40L对V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经PCR、双酶切和DNA序列分析证实OX40L正确插入pcDNA3.1(+)中,将p-OX40L转染VSMCs后,OX40L的mRNA、蛋白表达均高于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同时对VSMCs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OX40L真核表达质粒,该质粒可抑制VSMCs的增殖。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HP感染的检测,了解儿童HP感染的状况,及病儿家庭HP感染状况,同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HP再感染,降低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同时亦是对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拓宽了诊断及治疗渠道。方法对我院门诊及病房4岁~15岁反复腹痛,恶心、呕吐、纳差、反酸、生长发育迟缓及消化道出血症状者进行Hp感染测定,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呼出C02气体中的13C的变化,判断检查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结果1747例儿童中506例阳性,占28.96%,与性别无关;但4~10岁儿童发病率高于>10岁儿童;阳性患儿中有124位家属亦做了该项检查,其中13C尿素呼气实验阳性者54例,占43.54%。结论HP感染在我国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且与性别无关;4~10岁儿童发病率高于>10岁儿童;HP感染在家庭成员中相互传播(此与我国餐饮习惯有很大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运动平板实验与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A组为实验组(30例),B组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运动平板实验检查,对照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阴性率。结果实验组灵敏度、阳性率、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93.00%>60.00%;90.00%>66.67%;96.67%>66.67%);阴性率低于对照组(10.00%<33.33%),P<0.05。结论运动平板实验诊断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高于动态心电图,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