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红细胞免疾功能与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26例HP感染的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随机给予抗HP或非抗HP治疗,治疗前后半年查胃镜行病理学检查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半年后,治疗组比未治疗组慢性炎症程度减轻,同时,肠化生和萎缩的比例及程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P根除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同组根除后相比①P<0.05,②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胃粘膜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HP感染根除后红细胞免疫功能胃粘膜病理明显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介入时机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三组,各为18例,第一组患者在第1-2周给予康复治疗,第二组患者在第2-4周给予康复治疗,第三组患者在第4周给予康复治疗,患者发病的第一周为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为治疗后,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BI评定、FAM平衡功能、FMA运动功能的各项功能指标给予比较,根据统计数据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将治疗前、后的各项功能评定指标给予比较,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后的第一组与第二组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定指标给予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第一组与第三组的各项功能评定指标给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定指标明显高于第三组患者(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最佳介入时间为第2-4周,能够明显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并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见,在对脑梗死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时,选择最佳康复介入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结果本次共检测出8种模式,其中HBsAb(+)+HBcAb(+)+HBeAb(+),HBsAb(+)+HBcAb(+),HBeAb(+)+HBcAb(+)和HBcAb(+)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均为0。其他四种模式HBV-DNA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eAg(+)+HBsAg(+)+HBcAb(+),HBsAg(+)+HBeAg(+),HBsAg(+)+HBcAb(+)和HBeAb(+)+HBsAg(+)+HBcAb(+)。HBV-DNA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HBeAg(+)+HBsAg(+)+HBcAb(+),HBsAg(+)+HBeAg(+),HBeAb(+)+HBsAg(+)+HBcAb(+)和HBsAg(+)+HBcAb(+)。结论HBV-DNA与HBV-M的HBeAg关系密切,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估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慢性乙肝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对疾病控制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文化程度的差异分为两组;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为观察组,共68例;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为对照组,共52例;两组患者均需进行乙肝知识健康宣教,进一步对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在各项乙肝知识掌握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各项疾病控制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乙肝病毒基因(HBV-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肝患者,若文化水平高,有利于患者掌握乙肝相关知识,进而使疾病控制效果增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癌症患者抑郁心境障碍对化疗时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辖区内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化疗治疗的癌症患者60例,患者在接受化疗前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程度评价,对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其与患者抑郁心境障碍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在化疗期间共出现187例药物不良反应,癌症患者抑郁心境障碍程度与化疗药物主观体验不良反应成有关(r=0.834,P<0.05),患者抑郁程度越高主观体验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越高。结论癌症患者化疗期间抑郁心境障碍会引起主观体验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化疗治疗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C反应蛋白与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程病情的相互关系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68例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重症肺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普通肺炎患儿3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情越严重,C反应蛋白水平就越高,因此可以将C反应蛋白作为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手段之一,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早期的诊断以及病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抗凝酶Ⅲ(AT-Ⅲ)、D-二聚体(DD)与小儿危重评分(PCIS)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PCIS评分分为非危重组(40例)、危重组(28例)、极危重组(22例),并根据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69例),分别比较所有患儿在入院24h内检测AT-Ⅲ、DD值,探讨与PCIS相关性。结果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三组患儿随着病情越重患儿AT-Ⅲ活性越低,DD值越高,三组间各值互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DD与PCIS评分呈明显相关性;死亡组AT-Ⅲ活性和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DD值明显高于存活组,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浆AT-Ⅲ、DD与PCIS呈明显相关性,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宁地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发生情况及与血清hs-CRP、Hcy关系。方法收集世居西宁地区124例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汉族患者,根据目前脑血管病指南治疗,登记所有患者入院时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有关临床资料,入院后及发病15天给予血清hs-CRP、Hcy化验。入院后及发病15天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评定,通过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躯体疾病所致心境障碍(293.83)的标准,将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计算西宁地区中青年卒中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比较两组血清hs-CRP、Hcy水平。结果西宁地区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5天时PSD的发生率为34.68%,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入院时血清hs-CRP、Hcy水平与非P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5天血清hs-CRP、Hcy水平高于非P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宁地区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抑郁发生率较高,女性较男性高发,卒中后抑郁发生与血清hs-CRP、Hcy水平增高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肾病综合征病人血清hs-CRP与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肾病综合征病人(NS)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3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hs-CRP与Hcy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组患者hs-CRP与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患者病理情况为依据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肾小球微小病变组(MCD)、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组、膜性肾病(MN)组;且结果显示FSGS组与MN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hs-CRP与Hcy含量较高,提示可将hs-CRP与Hcy作为诊断肾病综合征的一项有效依据;且FSGS与MN患者hs-CRP水平明显上升,提示其发生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口源性口臭的相关性,为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无牙周疾病和全身疾病(上消化道疾病除外)的口臭患者33例,然后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胃内Hp感染情况。对存在Hp感染的口臭患者根据自愿原则行标准剂量PPI三联抗Hp治疗(7d),1月后复查14C呼气试验,了解Hp根除率,同时复查口臭情况。另选取无口臭志愿者20例,行呼气试验检测胃内Hp感染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口臭患者Hp感染27例,Hp的阳性率为81.8%,无口臭志愿者20例Hp感染8例,占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存在Hp感染口臭患者中20例行抗Hp治疗后,1月Hp根除17例,占85%,根除Hp的口臭患者复查口臭缓解14例,占82.3%;另7例未行抗Hp治疗的口臭患者口臭缓解1例,占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是引起非口源性口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清除HP可以有效缓解大部分非口源性口臭。
简介:摘要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与心理因素及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纳入干预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另纳入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62例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评价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安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入睡时间、日间功能、睡眠时间等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8.658、8.120、14.207、13.592、7.353、29.641、3.605,P<0.05)。干预组患者焦虑发生率22.39%、抑郁发生率28.36%,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BS患者症状发生可能与患者精神心理症状、睡眠质量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