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并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3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更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行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7例,对这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再选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37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资料,将两种护理方法下,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前者规定为治疗组,后者规定为对照组。结果3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痊愈出院,经过分析对比,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临床实践中,要加强医护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病例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观察组给予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观察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学方面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淋巴细胞下降发生率、贫血发生率、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和对照组白发生情况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肠道方面观察组恶性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及便秘发生率和对照组发生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发生率和对照组头痛发生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极电凝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112例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双极电凝治疗组(A组)与超声刀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方面显著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双极电凝方法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中,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性高,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方法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人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影响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自我院选取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共11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30.9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人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残端不同的缝合方法与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分析2010年05月—2012年07月在我院施行的98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例。其中阴道残端分别用腹腔镜下连续缝合或者经阴道连续包埋缝合。通过对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发热、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等情况观察,分析两种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两种缝合方法在缝合时间、失血量、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阴道残端出血及肉芽增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缝合方法可互为补充,但腹腔镜下连续缝合阴道残端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总结其针对性防治对策。方法筛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子宫良性病变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术后合并有阴道残端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12)与对照组(n=28),调查分析感染组患者术后阴道残端并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总结阴道残端感染的临床防治措施。结果阴道炎、糖尿病是导致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感染的主要因素,感染组内阴道炎、糖尿病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并且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阴道炎、糖尿病构成比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阴道残端易并发感染,术前应重视患者阴道炎、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术中严格规范手术操作,减少阴道内分泌物逆流引发引发感染,并且应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术后对于并发感染者行循证治疗,减轻患者身心疼痛负担,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需行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52例作为心理干预组(个性化心理评估、护士与患者一对一的沟通支持、病员座谈及讲课、强调家庭亲友对病人的支持作用),同期未作心理干预的52例为对照组(按护理常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入院时、出院前1天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入院时SAS、SDS测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体化心理护理组出院前SAS、SD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个体化心理护理前后SAS、SDS测评分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全切术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个体化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术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全胃肠道外营养在危重早产儿中的临床使用方法以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本医院收治的危重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然后对其治疗结果等进行对比与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有患儿50例,两组患儿均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的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采取的是胃肠道内的营养支持。治疗组采取的是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对照组使用的是静脉注射葡萄糖,而对照组使用的是全合一营养液。治疗开始之后的一段时期以内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治愈率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组患儿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12.27g,对照组患儿每日平均体重增加量为7.09g,治疗组的患儿平均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5.5d显著短于对照组10.5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治愈患儿47例,治愈率为94%,而对照组仅治愈患儿36例,治愈率仅为72%,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所有患儿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对于危重早产儿的康复和治愈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患儿体重,缩短住院时间,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全胃肠道外营养是一种值得进行推广使用的治疗危重早产儿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简单的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其中腹阴联合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41例为研究组,其余39例经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中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0±52.3)ml与(385±47.2)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80.45±33.4)min与(219.55±43.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最高体温37.5±0.6℃与37.8±0.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手术引起的泌尿系统损伤。结论腹阴联合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是简单、安全的、实用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小弯全切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期间我院的200例远端胃癌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心律平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黄杨宁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淋巴结清除效果更佳,试验组术后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106.2±12.3)分高于对照组(68.4±15.5)分,试验组的感染、营养吸收障碍、吻合口复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传统根治术,胃小弯全切术的淋巴结清除状况更好,具有更高的术后生存率,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