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在我院选取100例神经内科患者,然后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50例。其中,对比组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施,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优质护理。根据实验统计结果对两组神经内科患者在临床住院时间和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上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远超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相比,实验组患者均少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上,采取优质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不仅能让患者在临床护理上更满意,而且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身体的恢复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临床医学上应加大力度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6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水平评分(SAS)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经过护理干预过后的SAS评分以及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数据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患者患者的焦虑水平,提升患者对治疗成功的信息,在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对会工作的满意率,值得临床大规模推广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其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使用头孢曲松钠患者2562例,对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临床合理应用。结果2562例应用头孢曲松钠患者中,有64例(2.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8例(59.4%)过敏反应、17例(26.5%)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例(9.4%)出现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3例(4.7%)患者出现机体抽搐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头孢曲松钠时,不仅要严格掌握其指证,还需掌握其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才可以尽量避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及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的1500张采取药学干预的处方作为观察组,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的1200张未采取药学干预的处方作为对照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并对比药学干预对合理用药的临床效果。结果选药不当、无细菌感染指征而用抗菌药物、未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原理选药等均可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学干预可以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促进抗菌药物的有效应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药学干预前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处方1000例,将其做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药学干预后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处方1000例,将其做为观察组。分析并对比两组处方中喹诺酮类药物应用情况。结果两组处方中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药物利用指数相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处方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应用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药学干预措施应用于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提高药物合理应用率,降低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对参照组实施正常护理,对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循证护理,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8.18%)显著高于参照组(81.81%),两组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脊柱内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62例实施脊柱内镜手术行腰椎间盘摘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脊柱内镜手术流程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及术后3月疼痛视觉模拟(VA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反跳痛及下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并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月VAS、SDS、SA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3月VAS、SDS、SAS评分,术后反跳痛及下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脊柱内镜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缓解疼痛程度,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手术疗效。
简介:摘要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类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患病率差异明显,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1。其主要症状为(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在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亲朋好友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言语倒退,以及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5)感觉异常,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者喜好等。(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缺乏关爱照顾或者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简介:摘要“迷信”行为是竞技运动中的常见现象。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47名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的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运动员赛前“迷信”行为的具体表现,探讨了迷信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结果表明(1)被访者呈现的“迷信”行为可分为保持获胜细节、携带幸运物、避免不吉利事件的发生和避免使用谐音“输”的物品4个方面。(2)实施迷信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比赛状态、提高比赛士气、增加心理舒适度和降低心理负担5个方面。本研究发现,运动员利用这些“迷信”行为给予自身积极暗示,有助于比赛发挥;而当不能实施“迷信”行为时则会主动调整自身状态,以便达到较好的赛前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