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80例,均采用血糖控制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将血糖控制满意的40例患者标记为观察1组,另40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标记为观察2组,同时取同期所有指标正常的40例妊娠期妇女为对照组,将各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膜早破的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羊水过多的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各项的比较中,三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对体内血糖进行控制可降低孕妇妊娠期及其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控制新生儿的产后并发症,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血红蛋白水平的意义,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患者心功能与肾功能的判断。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检测组,选择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6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检测组患者在入院后的24-48h内实施心动图检测,对患者LVEF与LVEDd进行记录,并对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对照组实施同样检查,比较两组研究人员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检测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87.04±23.57)g/L,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127.12±12.33)g/L,对照组研究人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检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心功能恶化血红蛋白的下降,随着血红蛋白下降LVEF降低,呈现为正相关;而血红蛋白下降LVEDd增加呈现为负相关。结论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呈现明显相关性,因而可以将其作为临床判断心力衰竭的标志物之一。
简介:作为人体的物理屏障,肠道微生物分泌的细菌酶改变多种药物的口服利用度。机体内代谢产物均是基因表达的终产物,肠道内微生物代谢产物基因组模型的成功构建为深入研究微生物群落如何参与调节药物代谢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确定由细菌酶催化代谢的药物、对其基因表达与调控进行研究,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通过14个基因组筛选及酶型分布比例证实肠道微生物在基因水平上支持细胞行使正常功能;而基于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的结合确定将抑制次生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过量产生作为治疗靶标,为细菌酶改善心血管病程进展及新药的研究提供新框架;基于基因组图谱分析,发现人类及微生物基因组均有成为研究新药作用靶点的无限潜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吸烟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所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462例体检人员,将其分为A组(吸烟组)、B组(戒烟组)、C组(被动吸烟组)、D组(无主动吸烟以及被动吸烟组)。对所有患者的血脂进行检测,同时对其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检测,D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以及C组,经比较,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和B组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吸烟以及被动吸烟致使人们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呈现下降趋势,而吸烟习惯的人员应对吸烟数量进行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浆白蛋白水平与烧伤患者严重程度以及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 50 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 5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均接受血浆白蛋白检测,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实验组烧伤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其中实验组中度及以上烧伤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低于轻度烧伤患者( P<0.05 );中度及以上烧伤患者治疗 7 天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入院当天和治疗 14 天的水平( P<0.05 )。 结论 烧伤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烧伤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若其血浆白蛋白水平持续降低,则表示其预后不良,加强烧伤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动态监测,对其预后的评估有着积极的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控制性促排卵(COH)周期中雌激素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以及补充雌激素的必要性。方法200例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不孕行COH的患者,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及ET第5日测定血清雌激素(E2)水平,根据注射HCG后E2变化分为增高组(〈0)和降低组(〉0),降低组计算HCG注射后E2下降百分比(E2%),根据E2降低百分比分为6组:1组E2下降幅度〈20%,2组E2下降幅度为20%~29%,3组E2下降幅度30%~39%,4组E2下降幅度40%~49%,5组E2下降幅度50%~59%,6组E2下降幅度≥60%。结果COH后共有86例临床妊娠(43%),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间比较,患者年龄、hCG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ET日E2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2升高组与降低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E2下降幅度的6组间:ET后第5日E2第1组、第6组分别与其他四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G日E2第6组与其他5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测在IVF周期中,hCG日至ET第5日E2值迅速下降幅度可预测妊娠结局,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可能损害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黄体期适当补充雌激素可能有利于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小儿肺炎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及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纳入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①实验组患儿经优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患儿经优质护理干预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到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提升对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其炎性因子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6例高血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各93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下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血脂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参照组患者各项生活状态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高血脂症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能够对其血脂水平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家庭支持干预下,初产妇产后的康复情况及婴儿照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住院生产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家庭支持干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家庭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及婴儿照护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家庭保健知识掌握方面的优良率(88%)高于对照组(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DS(34.39±4.12)和SAS(31.25±4.49)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婴儿母乳喂养与抚触技术发生率的指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婴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初产妇产后的康复情况和婴儿的照护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S)抗体水平检测对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期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18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使用酶联免疫法对全部受试者的血清GAPDHS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对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GAPDHS抗体水平为(85.2±19.4)μg/mL,健康对照者的GAPDHS抗体水平为(33.5±5.8)μg/mL,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女性、继发性、TAT≤8的不孕症患者相比,对应的男性、原发性、TAT>8的不孕症患者的GAPDHS抗体水平较高(P<0.05)。结论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血清GAPDHS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其可作为不孕症诊断的临床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血糖水平对ICU重症患者预后及感染的影响。方法根据273例ICU危重症患者每日晨空腹血糖的平均值,将其分为以下三组A组20例(≤6.1mmol/L);B组168例(6.1~10.0mmol/L);C组85例(>10.0mmol/L)。比较三组的预后情况和感染率。结果C组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MODS)发生率、感染率高于A组(P<0.05),但死亡率相差无几(P>0.05)。B组的MODS发生率、感染率与A组相比,P>0.05,但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若要降低ICU危重症患者的感染率,就应该避免低血糖与应激高血糖两种极端情况,将患者血糖控制在6.1~10.0mmol/L之间为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毒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龙岩市武平县妇幼保健院检查的768名吸毒人员血清中ALT的进行检测,同时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并与同期检测ALT、HBsAg、抗-HCV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吸毒人员ALT水平显著高对照组(P<0.01);吸毒人员HBV感染率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毒人员HCV感染率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毒者单纯感染HCV组的AL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感染HBV组(P<0.01)。结论吸毒者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其HCV感染情况要比HBV感染更为严重,并且ALT的异常主要与HCV感染有着明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