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治疗的患者中实施细节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脑梗死治疗的9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细节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都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治疗的患者实施细节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节优质护理 脑梗死溶栓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使用的是常规治疗方式,为常规组,另一组接受了阿替普酶静脉治疗,为研究组,每组1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78%(14例),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4.44%(8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无1例病死,2例(11.11%)脑出血转化,牙龈出血与皮肤出血各2例(11.11%),常规组患者中4例(22.22%)死亡,1例(5.56)脑出血转化,无牙龈与皮肤出血,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治疗有效率更高,死亡率更低,且不易发生全身性出血,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脑梗死不同时间窗进行治疗的疗效,探讨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5年的6月~2017年的8月前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A组与B组,A组于3h内开始治疗,B组是3~6h内开始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A组在处于治疗24h及治疗7d时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A组在治疗后获得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组间比较提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越早开始进行治疗获得的效果越显著,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是患者预后的保障。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出8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视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两组都是41例,观察组A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B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A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0.5%,观察组B是92.7%,观察组B高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B治疗后1周、6个月的LVEF、LVED水平均优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B院内心脏破裂、复发梗死、1个月内死亡、1年内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应用尿激酶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与预后,值得推行。

  • 标签: 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接诊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行超早期动脉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接诊流程;观察组33例,采用优化的接诊流程.对比两组的接诊时间、行超早期动脉术有效治疗率、救治成功率、前焦虑得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及治疗前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超早期动脉术的有效治疗率、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接诊流程以病人为中心,切合临床需要,为病人争取了时间窗和救治机会,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接诊流程;动脉术;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90-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中,对预防致命性肺栓塞(PE)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手术指征。方法10例下肢DVT患者接受IVCF植入术,术后给予及抗凝治疗。结果全组病例均获成功,疗效满意。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个月,随访期间无PE、严重出血性疾病及滤器相关死亡发生。结论IVCF植入的应用不仅有效预防PE的发生,而且使治疗更为安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阿替普酶治疗方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本院接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分别录入1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方案,对患者病程进行控制,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即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这种治疗方案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用药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2h。应用QT离散度(QTd)的减少评价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前及后2h做心电图并计算QTd、QTcd的值,根据后QTd值变化分为QTd未减少仍>70ms组,QTd减少但在60-70ms之间,QTd减少至<60ms组,并于后2h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闭塞动脉再通情况。结果后2h随QTd的减少值的增加,冠状动脉血管的开通有增加趋势(P<0.05),QTd减少至<60ms组,冠状动脉血流达TIMI2—3级的可能性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2hQTd减少至<60ms可作为判定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

  • 标签: 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绿色通道rtpa处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脑卒中绿色通道rtpa处理)4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比较两组致残率及神经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24h、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致残率差异则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阶段NIH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开通卒中绿色通道并进行rtpa处理作用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致残率 急性脑卒中 脑卒中绿色通道 rtpa溶栓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分别为40例.参照组运用一般护理路径,实验组运用改进急救护理路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药物的以下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如进入血管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在以下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如药物进入血管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实验组率为50%,参照组率为35%,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关键词改进急救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8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脑梗死疾病干预中阿替普酶静脉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患者为2019.01-2020.01期间医院接收的重症脑梗死患者,总人数为80例,分组采用的方式为随机等分,其中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结合静脉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手段对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观察组显著更优(X2=6.16、P=0.01);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程较对照组优势显著(t=3.87、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X2=4.41、P=0.03)。结论:对于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通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了良好修复,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

  • 标签: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重症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脑梗死病人接受不同时间窗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脑梗死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所选病人全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根据治疗时间窗的差异对所选脑梗死病人进行分组,其中一组40例脑梗死病人在发病之后3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将其纳入到研究组,剩余一组40例脑梗死病人在发病之后3小时至4.5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将其纳入到对照组,对比两组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发病之后3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研究组脑梗死病人临床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在脑梗死病人发病之后3小时内为其提供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不同时间窗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治疗心源性脑梗死(CE)及非心源性脑梗死(NC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8例CE患者作为CE组,同期收治的48例NCE患者作为NCE组,所有患者均采用rt-PA静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h、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7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7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7%,显著高于NCE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皮肤黏膜牙龈出血以及脑疝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治疗CE患者和NCE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但是,治疗CE患者发生皮肤黏膜出血以及脑疝的几率显著升高。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心源性脑梗死 非心源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资源管理(teamresourcemanmanagementTRM)在绿色通道中的应用及应急处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内科静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TRM实施后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紧急绿色通道实施TRM后,探讨、分析和纠正脑卒中患者延迟住院的原因,重置紧急脑卒中绿色通道。两组患者在急诊留置时间(急诊留置时间EDLOS)、时间(时间DNT)、感染时间(OnsettotreatmenttimeOTT);患者临床结局指标及实施TRM前后急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绿色通道TRM前后急诊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4.88VS80.33min。DNT值为111.63,中位数为79.95;OTT的中位数是2433分钟到173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时临床结局指标NISSS评分中位数为12vs。分别4。出院NIHSS评分≤4分的患者数量和比例分别为11例(21.5%)和28例(47.5%),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住院并发症、住院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实施团队资源管理(TRM),可以缩短脑卒中患者急诊治疗的住院时间(EDLOS)、DNT和OTT,减少住院延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态度,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高龄急性脑梗死静脉治疗的安全性,并依照阿替普酶使用效果加以判断。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的80名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效果的好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年龄小于80岁的脑梗死病人分到研究组中,详细比较小组资料,掌握全部病人入院前的真实状况,观察各小组差值、死亡率、出血转化率、卒中率等信息。结果研究组卒中量表评分结果要比对照组、观察组低。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入院2周后的卒中量表和评分中差异化当明显。经过90天的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中位数和预后良好率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观察组和研究组后出血转化对比没有任何差异性。结论在高龄急性脑梗死静脉治疗中运用阿替普酶的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