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信在骨科护理中的延伸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一个骨科病区护理单元由护士长指定一位资深护士设立科室护理公众号,作为管理员组织全科医护人员、病患、家属、陪护关注此公众号,作为科内宣教、管理的一个交流平台。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减少投诉。结论 微信应用于病区宣教行之有效,方法简单。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内镜超声诊断措施查看对胆总管微结石病症的诊疗效果;方法:选用某院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内收治的 25例胆总管微结石患者档案做分析凭据,在诊疗过程中分别选用 EUS与 ERCP诊断措施,比较分析诊断的准确率与效果;结果:在患者诊疗期间,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状况,并且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率分别为 ERCP 84%、 EUS 100%,准确率为 ERCP 92%、 EUS 84。结合数据可知 EUS在阳性诊断率方面,明显优于 ERCP方法,而在准确率方面则稍低。二者比对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比较 ERCP诊疗措施,内镜超声诊断的效率性更高,并且阳性识别率也更强,但准确率方面仍有提升的需要,若是能够将现有问题解决,势必能够为后续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对朱砂药材的显微以及微性状情况进行研究,来优化朱砂的检验方法。方法:选用显微鉴别法与微性状鉴别法对朱砂中药药材的显微以及微性状情况开展调查。结果:完成药材鉴别工作之后,发现朱砂存在以下微性状特点,大部分朱砂的形状为片状或者不规则的颗粒状,大小尺寸不一,颜色为鲜红色,呈现出半透明或者透明的外部状态;还有部分朱砂样品的尺寸偏大,表面颜色为红色,同样具有不规则的形状,颜色比较暗,呈现为灰黑色。而朱砂样品的显微特征如下:其粒度大小不一致,颗粒的形状也不规则,一部分为片状,颜色同样是鲜红色,部分样品存在光泽,一部分样品表面附有黄色颗粒。结论:本次研究活动选用的鉴别朱砂药材的显微特点与微性状特点的方法比较科学,操作便捷,可以实现快速检测朱砂的目的。
简介:微嵌合体是指具有遗传差异的两个个体之间,其中某个体的微量细胞或DNA成分在另一个体内存在的状态.微嵌合体的发现及研究的历史表明,尽管研究微嵌合体的关注点已经囊括了形成、来源、分布、类型、与疾病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但研究对象均为自然获得的微嵌合体.众所周知,在某些临床治疗手段中,比如移植和输血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微嵌合体,但相比于自然获得微嵌合体,对这些治疗中形成的医源性微嵌合体的研究显然不够详细.微移植是刚刚兴起的治疗白血病新方法,其效果明显,但机制尚不清楚,是否与微嵌合体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总结文献资料对微嵌合体的研究历史、发展前景略作综述,为有关微嵌合体在微移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的微创手术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5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和随访观察,并与105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限制活动时间及精索阴囊肿胀等有关并发症方面微创手术组分别为(1.0±0.5)cm,(25±5)min,(2.5±2.5)mL,(9±3)h,(4±1)d,9例(3.57%);传统手术组分别为(4.8±1.3)cm,(40±10)min,(20±10)mL,(60±12)h,(6±1)d,17例(16.19%),两组相比微创手术组较传统手术组均明显减少。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切口美观、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采用微创手术只来腋臭复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58例腋臭复发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性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皮下修剪,对种组采用微创切口肿胀麻醉负压抽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在术后1年时间内复发率为10.3%,对照复发率为13.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P<0.05)。结论对于腋臭复发患者在治疗中采用小切口皮下修剪以及微创切口肿胀麻醉负压抽吸这两种微创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采用小切口皮下修剪这一微创治疗方法治疗复发腋臭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微颗粒是由各种类型静止、活化或者凋亡细胞释放的、直径在0.1-2μm的囊泡膜颗粒。近年来,血小板来源、内皮细胞来源、白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已经证明这四种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具有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凝血、诱发内皮功能紊乱的作用。凝血功能紊乱导致炎症及血栓形成,引发心血管疾病及脓毒症等病理状态,此时微颗粒数量增加、表型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来源微颗粒在病变部位急剧增加并扩散,放大内皮细胞的凝血功能。脓毒症微颗粒诱导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导致有害反应发生,因而在脓毒症休克中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本文将概括这三种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在炎症、凝血,尤其是脓毒症中的病理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