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受损或缺失与各类肿瘤发病率増加密切相关。NK细胞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前沿技术之一,通过调节内源性NK细胞的功能或外源过继性NK细胞治疗,能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与杀伤功能并强化适应性免疫应答。本文重点介绍了NK细胞的识别及抗肿瘤机制、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功能障碍及NK细胞免疫疗法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自然杀伤细胞 抗肿瘤机制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系统地评估和探究灸疗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生物学机制,以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共有160名慢性疼痛老年患者参与了本研究,其中70名被随机分配到灸疗组,90名被分配到常规治疗组。实验周期为8周,每组每周接受2次治疗。为了评估治疗效果,我们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生物标记物(例如,C反应蛋白)和神经递质(例如,内啡肽)的血液检测。结果:在8周的治疗周期后,灸疗组老年患者的生物标记物和神经递质水平发生了明显改变。具体而言,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降低,而内啡肽水平则相应地增加。同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的疼痛评分也表明,灸疗组的疼痛症状有了明显的减轻。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初步但有力的证据,表明灸疗通过改变生物标记物和神经递质的水平,可能是一种在慢性疼痛管理中具有潜力的治疗方式。这些初步发现支持了灸疗作为一个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项,并为其在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中的地位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灸疗 慢性疼痛 生物学机制 生物标记物 神经递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血液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1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和n两组,各 9例。试验m组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对照n组给予 CAG方案治疗。比较试验m和对照n两组情况。结果:对照n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试验m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血液内科常见疾病的效果明显。

  • 标签: 血液内科常见疾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和构建突发事件下医疗卫勤保障的快速响应机制。文章分析了突发事件对医疗系统的影响,探讨了快速响应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策略和措施,以提高医疗卫勤系统的应急能力和效率。研究强调了跨部门合作、技术应用和人员培训在快速响应中的关键作用。

  • 标签: 医疗卫勤保障 快速响应 突发事件 应急机制 跨部门合作
  • 简介:【摘要】茯苓是一种传统中药,其美白功效已被认知,但其具体的生物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将揭示茯苓美白作用的潜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从中药茯苓中筛选出15种有效活性成分并推测出茯苓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潜在靶点,经过本次网络药理学靶点的预测,可以发现茯苓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方式影响黑色素合成。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茯苓 黑色素合成 美白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综合管理策略。发病机制部分主要分析了免疫学机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潜在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导致哮喘的发生。综合管理策略部分则涵盖了诊断评估、避免触发因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心理支持与家庭护理以及定期随访与病情监测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应用这些策略,旨在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并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发病机制 免疫学机制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综合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探讨PVT1在受损视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30例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PVT1抑制剂,作为研究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等方法检测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PVT1的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视神经损伤后,PVT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在损伤后24小时达到峰值。研究组患者在损伤后24小时、72小时和7天时PVT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视神经再生速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证实PVT1在受损视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示通过抑制PVT1的表达可能成为促进视神经再生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PVT1 神经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不同浓度绿茶溶液对糖尿病患病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的方法建立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绿茶溶液 40d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量、葡萄糖耐受量、血脂、肝功能等指标,观察组织形态。结果 绿茶溶液可有效调节 2型糖尿病小鼠高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症状,改善 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中 TC、 TG、 HDL-C、 LDL-C等相关因子水平( p<0.01),降低血清中 AST、 ALT活性( p<0.01),修复糖尿病小鼠胰岛、肝脏组织细胞形态。结论 一定浓度的绿茶溶液( 50~150mg/kg)对 STZ诱导的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具有降血糖作用。

  • 标签: 绿茶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机制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随着对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过程的深入研究,我们对消化酶的分类、功能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消化酶分为蛋白质类、碳水化合物类和脂类三大类,每类酶都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 标签: 消化酶 食物消化过程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临床在为烧伤患者提供治疗过程中,采取中医外科治疗方案对烧伤患者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和机制进行评价。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3.2-2023.11期间收治入院接受烧伤治疗的40名患者,基于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患者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都有20名患者。在为两组患者提供临床治疗上,普通组采取常规烧伤治疗方案,研究组引入中医外科治疗方案,比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治疗后的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分析中医外科治疗烧伤伤口愈合的机制。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且愈合质量更高,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低,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外科治疗方案在烧伤伤口愈合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其机制与中医外科治疗的整体调理、活血瘀、清热解毒等有关,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外科 烧伤 伤口愈合 临床疗效 机制研究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视力健康。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DR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深入理解DR的发病机制,对于开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探讨DR的复杂发病机制及其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生物学和药物研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以其高选择性、低毒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首先概述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随后,探讨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并讨论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骶管注射疗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骶管注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 机制研究
  • 简介:摘要:口腔溃疡,这个看似平常却又十分恼人的口腔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鉴于口腔溃疡的高发性和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研究其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联机制,就像是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入了解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关系的大门,这将为口腔溃疡的治疗和预防带来新的曙光。基于口腔溃疡病因的复杂性,以下对口腔溃疡与免疫系统的关联机制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口腔溃疡 免疫系统 关联机制探究
  • 简介:摘要:医保DRG编码与临床路径管理在现代医疗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RG编码通过按病种定额支付,促进了医疗费用控制和资源优化,而临床路径管理则致力于规范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探讨了DRG编码与临床路径管理的协同机制,分析了其定义、功能和实施现状,阐述了两者协同的概念、关键要素及实施方法。研究发现,协同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成本控制和服务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挑战。未来,优化协同机制方向包括数据整合和流程优化,同时建议医疗机构采取系统的实施策略,以实现DRG编码与临床路径管理的高效协同。

  • 标签: DRG编码 临床路径管理 协同机制 医疗成本控制 医疗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一个系统、严谨的工作,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多科室的通力协作,更需要医生、护士、输血科工作人员的积极协调,以此来保证血源供应的及时性和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这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鉴于输血流程的特点,加强输血科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协调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工作,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 标签: 输血科 临床科室 问题 策略 沟通协作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的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中医中药方剂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指标包括头痛发作频率、头痛程度、生活质量,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头痛发作频率、头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血管功能、调节免疫系统等有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药物治疗 偏头痛 疗效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