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懈、内侧紧缩联合 MPF L(内侧髌骨韧带)重建术治疗外伤性髌股关节不稳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外伤性髌骨关节不稳患者 42例,于关节镜下行外侧支持带松懈、内侧紧缩联合 MPF L重建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关节功能评分及重建韧带长度的变化。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髌骨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 P<0.05);而患者韧带长度 1年后无明显松弛变化。结论:于关节镜下进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紧缩联合 MPF L重建术治疗,可有效恢复外伤性髌股关节不稳患者的膝关节及髌骨关节功能与位置,有效预防病症复发,且术后 1年患者韧带均无明显松弛,疗效显著,可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肿瘤测量评分系统(R.E.N.A.L.评分系统)在T1a期肾肿瘤行经腹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TL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67例行TLPN的T1a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78%),女15例(22%),年龄26~75岁,平均(56±13)岁。肿瘤平均直径(2.5±0.8)cm,其中左侧32例(48%),右侧35例(52%);应用R.E.N.A.L.评分系统对肾脏肿瘤进行量化评分。比较低、中与高评分组在肿瘤最大径、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肌酐及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LPN,无中转开放及死亡病例。平均R.E.N.A.L.评分为(6.3±1.7)分,其中低评分组有37例(55%),中评分组有24例(36%),高评分组有6例(9%),低、中与高评分组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0,P=0.008),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肌酐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R.E.N.A.L.评分系统评估TLPN治疗T1a期肾肿瘤手术风险及手术难易程度的价值有限,临床应用需慎重。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由术前(7.27±0.73)分降为(1.88±0.28)分,无感染、硬脊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平均16.2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下肢疼痛加重9例。术后3个月[(1.82±0.32)分]、末次随访[(1.80±0.32)分]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0),术后各时点腿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28±1.62)分]、末次随访[(11.88±1.5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较术前[(31.13±2.45)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可、差分别为118、16、5、9例,优良率90.5%(134/148)。结论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患者通过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的基础上是可行和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2年2月-2023年8月实行,在骨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8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结合随机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治疗措施分为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传统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项目以腰椎功能、疼痛情况为主。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主观症状、运动障碍等的减轻程度及患者体征状态的总体恢复速度,均高于治疗前,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对脊柱疼痛等方面的科学控制作用及患者各阶段的体位舒适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有效减轻了病症疼痛,并促进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生存能力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患者80例,均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接受瑞舒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边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GDF-15、GMP-140、sCD40L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都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升心功能和内皮功能,降低血清GDF-15、GMP-140、sCD40L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