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阳补肾法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恢复期血清骨钙素(BGP)、PDGF、sVCAM-1及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温阳补肾汤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清骨钙素、PDGF、sVCAM-1及IGF-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GP、PDGF、IGF-1及BMD水平均显著升高,sVCAM-1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的BGP、PDGF、IGF-1及BMD水平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VCAM-1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阳补肾法能显著改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恢复期的BGP、PDGF、sVCAM-1及IGF-1水平和骨密度,对促进患者骨折修复、愈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IgA肾病患者分别实施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及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接诊的69例IgG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4例患者实施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35例患者实施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组间疗效比较,B组有效率77.14%明显高于A组有效率61.76%(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B组8.57%明显低于A组23.53%(P<0.05)。结论对IgA肾病患者实施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疗效安全、有效,优于环磷酰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实施夹闭术以及血管内栓塞方法后对于血流动力学、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血管栓塞术,对照组使用夹闭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能量代谢指标。结果在完成后手术之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阶段(T4)的葡萄糖摄取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平均动脉压则比观察组要低(P<0.05),而在进入手术室时(T1)、全身麻醉后(T2)、手术开始时(T3)等时间段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丙酮酸、脑血流量、二氧化碳分压、血红蛋白、脑颈静脉球-动脉乳酸差值、葡萄糖浓度、颅内压、红细胞压积以及心率方面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时,使用血管内栓塞术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相比于夹闭术能够起到更家良好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对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小,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改变不太明显,且血脂水平无显著改善;观察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19.0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而且可减少或消除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血糖波动条件下,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对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用抗氧化剂a-硫辛酸研究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主动脉内皮细胞株,分组实验分为以下2类,对照组①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组;②高糖组20mmol/L葡萄糖组;③低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和20mmol/L葡萄糖;④高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组和30mmol/L葡萄糖组。药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药物a-硫辛酸(ALA),24小时后进行指标检测;波动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按高低循环的方式给予,即20mmol/L葡萄糖培养2h,更换5mmol/L葡萄糖培养3h,进行3个循环,夜间9h,加5mmol/L培养基,共作用24h,培养14天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和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均有显著升高;2与高糖组比较,低水平波动组和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3与低水平波动组比较,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4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下降。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波动性高血糖比恒定性高血糖能引起更为强烈和持久的“代谢记忆效应”,抗氧化剂a-硫辛酸可以对抗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疗患者应用序贯化疗与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和表阿霉素联合化疗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是我院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11月接收并治疗的89例乳腺癌患者,且通过纳入标准均判定为乳腺癌患者,并对抽取的乳腺癌患者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分别为45例与44例,研究组的45例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常规序贯化疗治疗,对照组抽取的44例乳腺癌患者则应用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和表阿霉素联合化疗,观察并分析两组乳腺癌患者分别应用常规序贯化疗与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和表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与临床特征。结果抽取的两组乳腺癌患者分别应用常规序贯化疗与联合药物化疗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反应分别为7(15.56%)、8(17.78%)、13(28.89%)优于对照组的22(48.89%)、16(35.56%)、33(73.33%),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00%优于对照组常规序贯化疗的50.00%,且研究组患者对治疗后患者评分为8.9±2.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评分为6.8±2.2分,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选择常规序贯化疗治疗优于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和表阿霉素联合化疗的效果,且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和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对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小,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改变不太明显,且血脂水平无显著改善;观察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19.0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而且可减少或消除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数字随机法抽取100例进行观察(观察组),并抽取同期收治的单纯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10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调脂,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及心脑血管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TC、LDL-C、ApoA1及ApoB-10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HDL-C水平比对照组均显著更高(P<0.05);治療后对照组TG、TC、HDL-C及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TG、HDL-C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不能达到理想的血脂水平,仍存在高TG、低HDL-C的血脂特点,且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并不能控制该类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