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后在持续质量改进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工作持续时间为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查看我院在此期间进行治疗的患儿,对150例患儿采集研究数据,将其平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一组、对照二组和观察组。对照一组50例患儿不进行管理护理,对照二组50例患儿进行常规管理护理,观察组50例患儿进行人性化管理护理,记录三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人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满意度数据发现,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二组,对照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一组,P值下于0.05。结论:将人性化管理应用于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儿童,对患儿进行护理后,在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方面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肠内营养支持在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肠内营养耐受性和并发症管理是影响患者营养状况和康复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普外科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其并发症的管理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鼻胃管或肠道造瘘管给予营养液),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营养液的温度、速度和量。对照组患者则接受肠外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液给予营养液)。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如病情观察、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结果:1. 肠内营养耐受性:试验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患者更容易接受。2. 肠内营养并发症: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肠内营养相关的并发症。3. 营养状况改善:试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也对照组(P<0.05),表明肠内营养支持能更有效地患者的营养状况。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符合生理需求、价格相对较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普外科患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肠内营养耐受性和并发症管理是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并发症发生率和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发现肠内营养支持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浅表超声在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VC)分层管理中的应用意。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在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5至19岁青少年6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检查,筛选出精索静脉内径为0.22-0.27cm的临床型VCⅠ级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守治疗组30人和手术治疗组30人,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随访。通过超声测量精索静脉内径、反流时间、反流峰值速度,并记录睾丸大小,同时结合内分泌及精液检验数据,分析和比较两组之间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治疗组在睾丸大小增长、精液质量提高方面相对于保守治疗组有更显著的改善(P<0.05)。在精索静脉内径缩小、反流时间和峰值速度正常化方面表现更为明显。结论:浅表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直观且准确的诊断工具,在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分层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准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超声检查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预防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不良后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麻醉科护理中疼痛管理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实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这一结合实践的应用效果及挑战,分析了麻醉科护理中疼痛管理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实践,发现其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体验。然而,实践中也面临护士技能更新、患者配合度及医疗资源分配等挑战。提出加强培训、完善制度、优化资源分配等对策。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心血管护理的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全面了解心血管疾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通过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心理健康教育、饮食教育、用药教育和生活教育等方面对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心血管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现与预警能力,上海、北京、四川等地陆续发布文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发热哨点诊室,将基层发热门诊与发热哨点诊室纳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作为新一轮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新建、改建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基层卫生应急体系仍存在医务人员的防范观念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信息化建设和应急体系在关键环节和细节上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需在应急体系与保障机制建设、培训与督导、信息网络建设等环节持续发力,规范建设发热哨点诊室并持续运行管理,使其真正发挥职能,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相关传染病的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