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成人CAP患者56例,正常对照组52例,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6例CAP组患者血清CRP值明显增高,且CAP中(Fine危险分层III)、重度组(Fine危险分层IV、V)高于病情较轻组(Fine危险分层I、I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可作为诊断成人CAP的一种有用标记物;血清CRP水平可反应CAP的严重程度,其对决定患者接受何种相应的治疗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Fine危险分层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症患者Kaup指数及腰臀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7例儿童肥胖症患者的Kaup指数、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值;按性别分组,以糖化血红蛋白值为因变量,Kaup指数、腰臀比为自变量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计算其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结果儿童肥胖症患者的Kaup指数、腰臀比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Kaup指数与腰臀比可作为儿童高血糖的重要预测指标,应加强儿童肥胖症患者的Kaup指数与腰臀比监控与控制体重的干预措施。

  • 标签: 肥胖症 Kaup指数 腰臀比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檗碱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5天后,抽取静脉血,分别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高压液相色谱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组在治疗15天后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檗碱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 标签: 小檗碱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再生和骨组织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观察hVEG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的功能及转染后细胞的成骨活性。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传代培养后以1μgPcDNA3.1-hVEGF165∶3μL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比例转染,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VEGF的表达。(2)测定在正常条件培养和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后细胞上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水平。结果(1)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分泌VEGF蛋白。(2)成骨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而在正常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分泌量较低。结论(1)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2)在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hVEGF165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增强。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成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II型前胶原、血清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1例糖尿病肾病病人,15例慢性肾炎病人采血测定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以及III型前胶原(procollagentypeIII,PCIII)、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层粘连蛋白(LN)等放免指标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HA、LN、PCII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肾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A、LN、PCIII在对糖尿病肾病的进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并针对情况进行有效防治对预防终末期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前胶原 血清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兔脱矿骨-胶原蛋白-四环素复合材料,并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将四环素和胶原蛋白包被于兔脱矿骨颗粒上,制备成兔脱矿骨-胶原蛋白-四环素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水为溶质,每24小时计算累积释放的四环素量。结果对于载低、中剂量的四环素复合材料,随着时间的延长,四环素的释放是个由快到慢,四环素的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符合Higuchi方程。对于载高剂量四环素复合材料,四环素的前期释放速率明显快于其他两个释放体系。结论本课题制备的兔脱矿骨-胶原蛋白-四环素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四环素缓释性能。

  • 标签: 兔脱矿骨 胶原蛋白 四环素 药物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4v和nm23-H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FCM(流式细胞定量分析)方法测定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和49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和nm23-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D44v蛋白在CIN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265±0121和1.337±0.150(p<0.05);CD44v蛋白在CINII级、CINIII级中的表达分别为1.352±0.094和1.302±0.090,均明显高于CINI级1.156±0079(p<0.01);在宫颈癌III期的表达为1.459±0.211高于II期1.319±0.157(p<0.05),II期高于I期1.185±0.081(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为1.437±0.18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84±0.120(p<0.01)。nm23-H1蛋白在CIN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124±0.135和1131±0.156(p>0.05);nm23-H1蛋白在宫颈癌I期的表达为1.235±0.198高于II期1.122±0.136(p<0.05),II期高于I期1.042±0.139(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为1.038±0.164,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96±0.156(p<0.05);在腺癌中表达量为1.081±0.151,明显低于在鳞癌中1.178±0.153(p<0.05);肿块直径≥3cm组的表达为1.067±0.125,低于肿块直径<3cm组1.162±0.151(p<0.05);早婚组的表达量为1.061±0.162,低于初婚年龄大于20岁组1.132±0.103(p<0.05)。在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CD44v和nm23-H1蛋白定量表达呈线性依存关系,Y=2.092-0.734X(p<0.01),直线相关分析(r=-0.808,p<0.01),显示二者呈负相关。CD44v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患病年龄、肿块大小、产次、初婚年龄无关;nm23-H1蛋白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患病年龄、产次无关。结论在宫颈癌中CD44v蛋白高表达和nm23-H1蛋白低表达是判断宫颈癌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指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CD44v nm23-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