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小细胞肺癌(SCLC)鉴别诊断、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西区诊治的334例患者资料,其中SCLC134例,NSCLC和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化疗前血清ProGRP、神经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及治疗过程中血清ProGRP水平变化,评估血清ProGRP在SCLC诊治中临床意义。结果(1)血清ProGRP和NSE在SCLC患者组均显著高于NSCLC组和肺良性疾病(BLD)组,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ut-off值取185.25时,血清ProGRP对SCLC诊断敏感性74.6%,特异性100%。(3)血清ProGRP水平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无相关性。(4)化疗前SCLC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ProG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6比1025ng·L^-1,P>0.05),治疗有效组血清ProGRP进行性下降,末次化疗后血清ProGRP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8ng·L^-1,P<0.05)。治疗无效组血清ProGRP水平在化疗2周期后下降,随后上升。末次化疗后血清ProGRP水平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9.7ng·L^-1,P>0.05)。结论血清ProGRP水平对SCLC鉴别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SCLC患者治疗过程中ProGRP水平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对SCLC鉴别诊断和疗效预测的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支气管、隆凸以及血管成形术对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236例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三组患者均给予肺癌根治术,其中A组80例,联合支气管成形术治疗,B组77例,联合隆凸成形术治疗,C组79例,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术后对患者加以辅助治疗,全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结果随访1年A组、B组及C组生存率分别为97.5%、92.21%和94.94%,三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A组、B组及C组生存率分别为76.25%、42.86%和59.49%,三组3年生存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A组、B组及C组生存率分别为43.75%、11.69%和26.58%,三组5年生存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患者复发率为36.25%,转移率为33.75%;B组患者复发率为70.13%,转移率为68.83%;C组患者复发率为53.16%,转移率为51.90%,三组患者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联合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显著,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术式。
简介:目的考察前期发现的肾毒性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已知具有肾毒性的5种中药雷公藤、马钱子、广防己、大黄和苍耳子提取液ig给予大鼠建立肾脏损伤模型,收集给药1和7d后的血样,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Q-TOF-MS)检测5种肾毒性生物标志物胸苷、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6:1)、LPC(18:4)、LPC(20:5)和LPC(22:5)水平,建立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对其毒性进行判断;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Cr和BUN的水平;各组大鼠于取血后处死,迅速取肾脏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表现.结果对照组没有表现出毒性.5种中药在给药ld后,生化检测没有发现肾脏损伤,肾毒性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发现异常;在给药7天后,SVM的预测结果与生化和病理检测结果一致,均出现肾毒性.结论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模型可将肾毒性小分子代谢物更加灵敏、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肾脏毒性评价,对于临床药源性肾损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与紫杉醇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方法45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紫杉醇注射液175mg/m^2静脉滴注。两组均联合顺铂80mg/m^2,21d为1周期。评价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反应及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化疗毒副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紫杉醇相比,疗效相似,而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低。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康复灵对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急性放射反应的防护作用。方法选取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后给予复方康复灵口服,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的急性放射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21.2%(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6.4%,对照组为15.4%(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5.5%,对照组为28.8%(P〉0.05)。结论复方康复灵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56眼),术前房角开放超过1800,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9.45±5.0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11+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36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CT者43例,所有眼术后房角加宽,大部分开放,术前视力≤O.05者18眼,占32.14%,术后视力t〉0.3者35眼,占62.5%,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房角开放超过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较好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简介:脑缺血为高发的脑血管疾病,且常给病人带来不可逆性伤害。作为传统的抗炎药物,小檗碱(BBR)近年来显示出对脑缺血的防治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为此,我们从体内体外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PPARγ是小檗碱的作用靶点之一:小檗碱在缺血再灌损伤中可以上调PPARγ表达。抑制PPARγ可以减弱小檗碱对缺血再灌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脑缺血损伤过程中BBR可以降低DAN甲基化,下调甲基化转移酶DNMT1和DNMT3a的表达。同时可以降低PPARγ启动区甲基化水平。上述结果提示,PPARγ是BBR的主要作用靶点之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BR促进PPARγ表达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有关。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 2017年 6至 2017年 8月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 3所学校的 45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视力、裂隙灯、自动验光、检影验光检查,并记录结果。利用微信小程序(金数据)在线问卷调查家长,得到屈光不正特别是近视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验光检查的受检者共 454人,验光后发现,近视总患病率为 48.9%,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每日读写时间、每日户外运动时间、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同的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加近视呈明显上升趋势。较少的户外运动和过多的近距离用眼可能是近视的成因。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肝转移合并严重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07—2012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小细胞肺癌肝转移初治患者,且治疗前血清生化检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值上限5倍及/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上限5倍。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上限3倍。应用依托泊苷100mg静脉滴注,d1~5;顺铂20mg,d1~5,21d为1周期,进行化疗2周期后,再次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共有8名患者纳入本研究,经过化疗后,所有患者肝功能指标均下降。结论:在无其他肝脏疾病的前提下,小剂量EP方案对于小细胞肺癌肝转移合并肝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较为安全,对改善患者肝脏功能有一定效果,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伴发认知功能损害(CVS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取CVSD伴发认知功能损害患者72例(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我院就诊),以电脑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6例。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用药尼莫地平,观察组用要阿托伐他汀,对不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以后,观察组(32例,占88.89%)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23例,占63.8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阿托伐他汀对CVSD伴发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的疗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手术方案对PICP及MDA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在I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上高于对照组,在丙二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在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FJ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4-2022.5,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FJD患者,使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平扫,观察小关节退变情况及损伤检出率。结果:针对FJD使用螺旋CT多平面检出率明显高于三维重建,同时两种方式联合检测检出率显著高于多平面重建或三维重建单独诊断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多平面联合三维重建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效果更佳,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