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糖类抗原125(CA125)在卵巢癌的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复发的检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CA125在许多妇科患者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中有升高现象,因此其在卵巢癌的检测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寻求新的肿瘤标志物及采用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对未来早期卵巢癌诊断尤为重要。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是近年来研究及运用较多的肿瘤标记物之一,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最早发现于人附睾上皮远端细胞中,具有抑制蛋白酶的功能,HE4在人体中的表达非常低,但是在卵巢癌的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1]。

  • 标签: 糖类抗原125 卵巢癌患者 预测价值 附睾蛋白 血清 CA125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基因在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筛选出蛋白的保护性抗原表位.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BEMmRNA和蛋白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SYFPEITHI和ProPred-I表位预测数据库,预测乳腺癌中SBEM蛋白的白细胞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结果SBEMmRNA在MDA-MB-231细胞中呈阳性表达,SBEM蛋白在MDA-MB-231细胞膜上呈高表达.对候选抗原表位进行筛选和分析,获得两条九肽作为SBEM的候选HLA-A*0201限制性抗原肽.结论SBEM基因在恶性程度较高的MDA-MB-231细胞中呈高表达,筛选出的SBEM蛋白保护性抗原表位为个体化治疗乳腺癌转移提供理想的干预靶点及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乳腺上皮粘蛋白 乳腺肿瘤 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实施ELISA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的价值。方法: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采取ELISA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检查,金标准为病原学检测,分析诊断准确度。结果:经检测,ELISA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检查后,对比灵敏度与准确度,并无显著差异,P>0.05;ELISA法灵敏度高于胶体金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患者检测时,ELISA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均为可靠方式,其中ELISA法灵敏度更高,适合常规检测;而胶体金试纸条法检测更为便利,适用于急诊或健康人员的筛查,但后期应进一步提升检测灵敏度。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ELISA法 胶体金试纸条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肝脏疾病诊断中乙肝表面抗原联合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就诊于2020年12月10日/2021年11月30日(开始/结束)96例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患者肝脏疾病不同分重型肝炎组(纳入重型肝炎患者32例)、乙型肝炎组(纳入乙型肝炎患者32例)、肝炎肝硬化组(纳入肝炎肝硬化患者32例),所用患者均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比对观察不同组别患者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重型肝炎组、乙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HBsAg、C3、C4、IgG、IgM、IgA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肝脏疾病诊断中,采用乙肝表面抗原联合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 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 肝炎肝硬化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抗原联合痰革兰染色检验在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于2021年5月~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接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尿抗原、痰革兰染色检验,同时再进行痰培养检测,以痰培养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尿抗原联合痰革兰染色检验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经过痰培养检测,共检测出211例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尿抗原检查结果、痰革兰染色检验结果以及尿抗原联合痰革兰染色检验结果的敏感度分别为80.09%、76.78%、87.64%;特异度分别为85.39%、84.27%、87.64%;准确度分别为81.67%、79.00%、90.67%。尿抗原联合痰革兰染色检验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好于其他单独检测方法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尿抗原 痰革兰染色 小儿 肺炎链球菌
  • 简介:目的观察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的效果。方法2001年至2004年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给予保肝治疗,治疗组54例,应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疗程1年,比较前后2组ALT、AST水平变化,比较乙肝两对半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疗程结束时,2组乙肝两对半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ALT[治疗组为(56.8±25.9)U/L,对照组为(89.3±32.3)U/L]、AST[治疗组为(49.9±35.3)U/L,对照组为(76.5±34.5)U/L]均较治疗前[ALT治疗组为(176.3±65.2)U/L,对照组为(169.5±59.8)U/L,AST治疗组为(132.3±44.4)U/L,对照组为(121.4±38.6)U/L]有明显好转(P均〈0.05);治疗组HBsAg94.4%转阴,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维生素C联用维生素E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疗效明显。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维生素C 维生素E
  • 简介:目的通过定量检测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病毒大蛋白(HBV-LHBS)和前S1(PreS1)抗原,探讨HBV-LHBS和PreS1在反映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经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120份HBeAg阴性HBV病毒感染者血清,将这些标本按DNA拷贝数分为3组(≥106copies/ml、103~105copies/ml、≤103copies/ml),每组各4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LHBS和PreS1抗原。结果≥106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95.0%和(92.12±29.38)ng/ml,103~105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为72.5%和(33.26±19.44)ng/ml,≤103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为37.5%和(15.02±11.10)ng/ml,3组标本PreS1抗原阳性率依次为80.0%、42.5%、20.0%;LHBS总阳性率为61.6%,PreS1抗原阳性率为38.1%。结论与PreS1抗原比较,LHBS的测定结果与HBVDNA载量呈现良好的相关性,更能准确地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程度,因此LHBS定量可能成为判断HBV活动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 标签: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 乙肝病毒大蛋白
  • 简介: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探讨联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方法。方法以病理确诊的45例前列腺癌和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采用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的蛋白表达图谱.分析差异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PSA,对所得差异蛋白联合PSA进行分析。结果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9个差异蛋白(P〈0.01),前列腺癌患者差异蛋白7个高表达,2个低表达。联合相对分子质量3771.14和4481.59两个差异蛋白诊断前列腺癌,其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88.89%。3771.14蛋白与血清PSA诊断前列腺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结论通过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筛选出前列腺癌的潜在标志蛋白。多个差异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3771.14蛋白与血清PSA可以更好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早期诊断 蛋白质阵列分析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和腹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SA、CEA和SF联检对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法对33例肝癌、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血清和腹腔积液中SA、CEA和SF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33例肝癌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SA、CEA和S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42例肝硬化腹水组(P〈0.01)和正常人组(P〈0.01)。血清和腹腔积液中的SA、CEA和SF的联检对诊断肝癌的阳性率为96.4%。结论检测血清和腹腔积液中SA、CEA和SF水平对诊断肝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唾液酸 癌胚抗原 铁蛋白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胶体金法与核酸检测实时荧光RT-PCR方法比较。方法:选取新冠阳性和新冠阴性的咽拭子各100份,时间为2022年11月-2022年12月。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RT-PCR法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核酸检测阳性的100例样本中,胶体金法检出阳性99例、阴性1例;核酸检测阴性的100例样本中,胶体金法检出阳性0例、阴性100例。以核酸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胶体金法抗原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9.00%、阴性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9.50%。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过程中,可采取抗原检测胶体金法,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原检测 胶体金法 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RT-PCR法
  • 简介:目的探析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表面抗原突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血站2011年3月至2015年7月对常规血液实施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的筛选结果,以二对半检测方法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通过综合检测结果,对标本感染状况+献血者HBVDNA予以判断,从中选择隐匿性HBV感染标本+部分HBsAg-HBVDNA作克隆测序及S区巢式PCR,分析基因突变与分型。结果在无偿献血者250480份标本中,共筛查出HBsAg-DNA+196例,其中有171例OBI;在171例OBI中,46例作巢式PCR扩增,扩增出S区有16例,其中,C亚型有13例,发生突变5例;B亚型有3例,发生突变1例。结论在无偿献血者中,OBI具有较高的存在概率,基因突变和分型在各个地区都存在差异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无偿献血者 隐匿性 抗原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9、CD44vs和Fas抗原在83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3例NSCLC组织中MMP-9表达40例(48.19%)CD44v6表达51例(61.45%),Fas抗原表达47例(56.63%),MMP-9和CD44vs共同表达40例(48.19%)。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MMP-9、CD44vs表达有随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呈增高趋势,而Fas抗原表达则呈降低趋势。单因素分析表明MMP-9、CD44v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短,Fas抗原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长。Cox回归分析表达MMP-9、CD44v6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Fas抗原对患者有保护趋势。结论:MMP-9、CD44vs和Fas抗原等多种因素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D44v6的作用最为重要。

  • 标签: 非细胞肺癌 MMP-9 CD44vs FAS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病因
  • 简介:目的:研究苦参碱是否具有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探讨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及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和时效关系;苦参碱能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呈量效关系;细胞周期分析,G0/G1期细胞相对增多、S期相对减少、G2/M期无明显变化。苦参碱处理组RPMI8226细胞中Bcl-2及PCNA蛋白的表达跟未加药组相比阳性表达率均降低。结论: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诱导RPMI8226细胞产生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降低PCNA的表达。苦参碱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对调控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苦参碱 RPMI8226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BCL-2
  • 简介:目的检测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1(PLA2R1)抗原,并判断该抗原与膜性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经肾活检证实的IMN63例,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使用新鲜冰冻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MN肾组织PLA2R1抗原。结果在63例IMN中,48例肾组织发现PLA2R1抗原沉积,阳性率为76.19%。PLA2R1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细颗粒状沉积。肾组织PLA2R1抗原阳性者与阴性者对比有较高的血肌酐、较高的24h尿蛋白,较低的血清白蛋白(P<0.05)。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PLA2R1抗原阳性率较高。对于该抗原阴性患者应积极寻找是否存在继发因素,以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该抗原与临床严重性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及加强对该抗原阳性病例的随访。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M型磷脂酶A2受体1 间接免疫荧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孕妇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80例孕妇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95.24%,特异度97.56%。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敏感度93.02%,特异度95.24%。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可以在孕妇乙型肝炎的筛查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必要时可以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检出率。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孕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经治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育龄女性患者治疗方案的持续疗效性、病毒学耐药率/突破率、胎儿安全性等优劣性,为临床医师为该群体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充实的理论数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且有意愿生育的年轻女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在原来的抗病毒药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照组患者停用原来的抗病毒药,改用替比夫定,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后对各组随诊1次,每次复查并记录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定量、乙肝病毒YMDD变异等。若患者日后妊娠,则统计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时的一般情况以及HBsAg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第12周时HBVDNA定量低于检出限、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24周和第48周的HBVDNA低于检出限、HBeAg转阴、HBeAg血清转换的病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8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生的新生儿在胎龄、胎儿体质量及Apge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扰素强化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后进行妊娠,可以减轻患者长期服药的费用支出以及克服服药妊娠的心理负担,�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育龄妇女 治疗方式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