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指标下的中医慢病管理对肿瘤科病房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此期间本院接治的70例集中入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质量指标下的中医慢病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针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感评分进行记录,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后,疼痛感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差异显著存在。(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病例筛选2023年11月-202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重症患者6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开展护理治疗研究,组别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添加营养支持疗法干预,将两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后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机体营养各指标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占据优势,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最终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获得的护理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重症患者护理治疗期间开展营养支持疗法,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增强患者的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减少营养不良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肿瘤病人植入式输液港居家维护间隔时间对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于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90例静脉植入式输液港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居家维护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分别为4-6周维护组、7-9周维护组和10-12周维护组,n=30。观察不同维护间隔时间对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90例患者中,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率为33.33%,其中导管堵塞和感染的并发症率占比最高,分别为16.67%和8.89%。三组不同维护间隔时间患者的导管感染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4-6周维护组患者的管道阻塞率比7-9周组和10-12周组低(P<0.05)。结论 合理的维护间隔时间不仅能够提高植入式输液港的使用效果,降低医疗资源的消耗,还能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其日常生活品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艾灸对于缓解肿瘤化疗副作用的效果和优势。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肿瘤化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人。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肿瘤化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变化,以及生活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等评估指标,全面评估艾灸在缓解肿瘤化疗后副作用方面的作用。结果 结合自评表的结果显示,进行常规肿瘤化疗的对照组评分显著比给予艾灸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表现显著(P<0.05),且在治疗后恶心呕吐的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上,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 艾灸在缓解肿瘤化疗后副作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和潜在价值。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等优势,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口腔恶性肿瘤多学科协助治疗的效果开展分析论述。方法:选择在2023年1月开始实验,于2023年12月结束,实验方案利用对比实验原理进行,涉及样本80例均来自于该期间收治口腔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为患者讲解实验目的后由专职人员引导患者完成入组,分别为对照组(单一治疗),观察组(多学科协助治疗),整理归纳对不同干预后相关数据指标,并完成统计学分析,观察结果差异表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数据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数据高于对照组,组间P值均可见<0.05标准,有确切可比性。结论:多学科协同治疗在口腔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中应用有效性更佳,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显示良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peptidemodifiedcarboxylated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MHR)基因载体,考察其对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方法:将羧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与精氨酸(arginine,R)和组氨酸(histidine,H)组成的短肽(HR)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反应,通过酰胺键连接得到MHR。采用1H-NMR、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取纯化后的MHR,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凝胶电泳法测定载体MHR对pEGFP质粒的包裹能力。用MHR/pEGFP纳米复合物与HEK293细胞共同培养,考察细胞摄取情况及相关基因转染情况,并测定MHR和MWCNTs-COOH对DU145和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通过结构鉴定确定MHR合成成功。在氮磷比(N/P)=20时,HEK293细胞对MHR/pEGFP的摄取及转染效率高于其他N/P值时,其中N/P=20时,RAW264.7细胞对MHR/pGL3复合物的摄取率约为单体pGL3的2.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表明,MHR作用于DU145和RAW264.7细胞24和48h后,当MHR浓度达64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的活性仍然〉80%;而MWCNTs-COOH浓度达32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当浓度达640μg/ml时,细胞活性低于20%。结论:MHR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
简介: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44例携带者、70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并分析了不同感染谱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结果①177例感染者HBV基因型C型130例(73.5%)和B型43例(24.3%),偶见D型1例(0.6%),未定型3例(1.7%).②各种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HBV携带者的基因型主要为B基因型.结论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C型和B型为优势基因型,与我国北方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相似,但亦有少数其他基因型存在.HBV基因型C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简介:目的了解福建东南沿海某战区医院MRSA感染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型情况,为制定院内MRSA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头孢西丁试纸片法初步鉴定MRSA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ecA基因,最终鉴定临床送检标本所检测出的MRSA菌株,并通过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所检测的MRSA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经PCR对MecA基因检测,从临床标本及医护人员身上共分离出42株MRSA菌株。采用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细菌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同源性分析,42株临床菌株共可以分为12型。其中Ⅰ型共7株,Ⅱ型共2株,Ⅲ型共4株,Ⅳ型共4株,Ⅴ型共7株,Ⅵ、Ⅶ及Ⅷ各1株,Ⅸ型共8株,Ⅹ型共2株,Ⅺ型共3株,Ⅻ型共2株。结论本院MRSA菌株存在相似度大小不同的遗传距离,医院内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脂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启动子-634C/G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多态性,旨在了解其是否为高脂血症的遗传因素。方法:筛选高脂血症患者197例,健康志愿者200例。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_RFLP)技术检测IL-6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脂血症组CC、C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1.3%(101/197),37.6%(74/197)和11.1%(22/197),与正常对照组[CC:65%(130/200):CG:28.5%(57/200):GG:6.5%(13/20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简介:目的:分析深圳市第八(宝安)人民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及基因特征,为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间各科室送检标本所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基因特征分析。结果:在所有99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576株,总检出率58.2%;其中2008年组181株、2009年组185株、2010年组210株,检出率分别为62.0%、54.1%、59.0%。,对其中5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PCR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TEM阳性40株、SHV阳性14株,检出率分别为71.4%和28.6%。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都较高,实验室应加强监测,临床上应重视参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TEM和SHV基因检出率高,可能与多药耐药关系密切。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重建衰老免疫稳态的基因调控模式。方法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分析老年组、年轻组及淫羊藿总黄酮组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②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各组淋巴细胞基因表连谱。结果①细胞凋亡百分率:老年组与年轻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著性(P〈0.01)。②基因表连:与年轻组比较,老年组上调的基因有116个,下调的基因有215个。与老年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上调的基因有447个,下调的基因有456个。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调控等方面。结论①以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抗调亡基因表达下调为主要特微的表达模式是衰老免疫稳能失横的重要基因背景。②淫羊藿总黄酮的作用规律在于逆转功能对立的促凋亡基因与抗凋亡基因、促增殖基因与抗增殖基因在衰老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异常,重塑基因表达的良性平衡,重建衰老免疫稳能。
简介: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预防策略.方法对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联合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7d(回输干细胞前为-,回输后为+,回输时为0)始环孢素静脉滴注、麦考酚吗乙酯口服;-5~-4d环磷酰胺静脉滴注,-5d~-2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静脉滴注;-6d~+10d白细胞介素11(IL-11)皮下注射;+1d、+3d、+6d及+11d甲氨蝶呤静脉滴注预防aGVHD.结果15例患者完全植入,aGVHDⅡ~Ⅳ度的发生率20.0%,Ⅳ度的发生率6.7%,随访中位时间为30.7(4~65)个月,无复发,无恶性血液病存活.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时联合采用含有rhG-CSF、环孢素、麦考酚吗乙酯、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IL-11及短程甲氨蝶呤的方案预防aGVHD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福建莆田的遗传多样性,判断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人类STRtyper-21G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对莆田市508名无关个体的血样进行检测,得到各个体的20个STR基因座分型,并利用Cervus3.0软件计算各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和群体遗传参数。结果:所选基因座的Ho为0.573~0.904,He为0.593~0.918,PIC为0.536~0.911,DP为0.777~0.987之间,PEduo为0.188~0.711之间,PEtrio为0.342~0.831之间。20个基因座的CDP和CPEtrio均大于0.999999,且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文中所选用的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莆田地区人群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好的个体识别能力,获得的群体遗传学参数可为该市的法医学研究提供数据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