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泄泻合剂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符合轮状病毒性腹泻湿热型诊断标准的患儿8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基础治疗加泄泻合剂灌肠治疗,对照组41例予基础治疗加思密达治疗。治疗3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大便分泌型IgA(sIg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止泻时间为(2.41±0.37)d,对照组为(3.55±0.43)d,2组平均止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大便sIgA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患儿患轮状病毒肠炎时,大便sIgA水平下降,泄泻合剂灌肠能激发肠道组织产生更多的sIgA,加快清除病毒,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病情加重、皮疹等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3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相关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00%,95.33%,对照组分别为48.00%,84.67%,2组患儿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停止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平均治愈时间以及总疗程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d后大便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缩短了腹泻时间,且提高了大便转阴率。
简介:目的:探讨热喘平口服液对豚鼠哮喘模型的平喘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清洁级封闭群幼龄雄性豚鼠随机分成5组,即哮喘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OVA)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按要求给药,用药7d后取血清,检测血清中神经源性气道炎性介质P物质(SP)、血栓素B2(TXB2)、白三烯B4(LTB4)、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小剂量组均能降低哮喘豚鼠血清中SP,TXB2,LTB4含量(P〈0.05或P〈0.01),升高6-keto-PGF1α水平(P〈0.05或P〈0.01),并且中药大、小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P〈0.05)。中药大剂量组SP,TXB2,LTB4及6-keto-PGF1α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热喘平口服液与地塞米松疗效相当。结论:热喘平口服液能降低血清中SP,TXB2,LTB4含量,升高6-keto-PGF1α水平,提示该药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清炎性介质有关,从而发挥解痉、平喘的药理效应。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宁心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血沉(ESR)、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cTnⅠ)、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65.9%,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CK-MB、cTnⅠ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V、LVEF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且自愿接受治疗的儿童功能性腹痛患儿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予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妈咪爱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1周和2周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3%,对照组为45.3%;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8.14%)显著高于对照组(34.88%),同时治疗组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浸润影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可有效减轻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目的观察抗支口服液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和血清中IgE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原则,将120例入选患儿以2∶1∶1比例分为治疗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支口服液,中药对照组给予小儿治哮灵片,西药对照组给予顺尔宁。3组均治疗1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清中IgE的变化。结果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肺功能(FEF25、FEF50、FEF75)及血清中IgE水平方面也明显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抗支口服液可明显改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和血清中IgE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抗毒补心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毒补心胶囊,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6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抗毒补心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沙棘干乳剂联合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小儿厌食症临床诊断标准的203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102例口服沙棘干乳剂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对照组101例口服厌食康颗粒。疗程均为4周,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为8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食欲改善、体质量变化、贫血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沙棘干乳剂联合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万应膏外敷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内服辅助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万应膏外敷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治疗7d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血清、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共脱失病例17例,其中治疗组5例,对照组12例,最终有效病例治疗组77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腮腺肿胀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淀粉酶下降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后2组尿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应膏外敷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内服辅助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可快速有效减轻疼痛、缩短病程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4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患儿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组患儿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愈显率为95.2%,对照组为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CD4^+水平明显增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神阙穴干姜末贴敷配合捏脊疗法对虚寒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确诊的32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捏脊手法治疗,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用ELE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IL-18和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神阙穴干姜末贴敷配合捏脊手法治疗可明显降低轮状病毒肠炎(虚寒型)患儿血清中IL-18和TNF-α的含量,这是其促进疾病恢复的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观察启脾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IBS脾胃虚弱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启脾口服液,10mL/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黏液便、肛门排气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启脾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IBS脾胃虚弱型患儿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