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是鲁迅先生取材于中国古代传说而于一九二六年写就的小说,初名,讲述古时著名剑师干将为楚王铸成宝剑,后遭杀害,其子眉间尺为父报仇的故事.很巧的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一名年轻的先锋作家--余华也写就了一篇饶有兴味的子报父仇的短篇小说.从取材上说,如同鲁迅"仍旧拾取古代的传说之类"①,巧妙化用了八十年代流行的武侠小说的情节模式,十五年前一代武林宗师阮进武遭人暗算,十五年后其子阮海阔受母命替父寻仇.事实上,余华在写作之时并没有阅读过,"他所读到的鲁迅只是中学课本上的鲁迅"②,但在一九九六年阅读鲁迅之后,他认为二十世纪小说家中最有学问的只有两位,一个是博尔赫斯,一个就是鲁迅.从余华的中短篇作品来看,人们也普遍认为他是当代写作者中与鲁迅距离最为接近的一个.如此一来,颇具有相似性的与便有可能成为互供参照的阅读标本,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发现两代"先锋"作家是如何对传统的侠文化文本进行改写以实现艺术的现代性的,同时还可以找到新的角度去阐释、解读两代先锋作家的主体精神及文化心态.

  • 标签: 《鲜血梅花》 《铸剑》 作家 复仇 放逐 余华
  • 简介: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体性展现的过程,尤其是译者再现原文时发挥创造性的过程。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霍克斯英译《红楼梦》进行阐释与解读,重点分析霍克斯翻译“飞白”的方式及策略,以从中得到翻译“飞白”这一修辞格的经验与启发。

  • 标签: 译者主体性 霍克斯“飞自”修辞格的翻译
  • 简介:摘要: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格局的最基础单元。在任何时期,社区都是社会治理最重要的领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治理逐渐从行政型治理模式向多元治理模式转变。在社区治理的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行政性力量逐步减弱,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渐渐增强。社区治理的主体也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形成了居委会、居民、物业、业委会等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崭新局面。本研究以上海市C社区更换物业公司为例,旨在探究社区治理多元主体逐渐关系建构的新路径。

  • 标签: 人际信任 制度信任 多元主体 关系建构
  • 简介:在我们国家,中外文学关系一直是比较文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但是在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中美、中俄、中法、中英、中德、中日都有许多卓越的研究成果,而弱势民族的文学则被严重地忽视了"。在这一学术研究背景下,宋炳辉教授的专著《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以东欧文学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以下简称《弱势民族文学》)的问世,不仅填补了中国与弱势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的空白,更进一步拓展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范围,是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领域的一次跃升。

  • 标签: 民族文学 现代中国 主体意识 东欧 文学关系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简介: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自19世纪形成以来,其研究方法大体上经历了三次转型,即影响研究、去政治化的审美研究和跨学科比较,以及后殖民研究(巴斯奈特37-47)。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每一次转型都回应了特定的历史脉络。影响研究回应了民族国家(在欧洲)确立的问题。在"二战"之后的反民族主义思潮(张隆溪12)中,美国学派的学者倡导一种"去政治化"(巴斯奈特39)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其哲学背景是形式主义对实证主义的取代。

  • 标签: 去政治化 主体性 后殖民研究 巴斯奈特 中国学术 美国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