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时代,海峡两岸正走向“大三通”、文化交流与和谐发展的阶段。上个世纪,中国人经历了百余年外患与内战的痛苦经历,台湾被日本统治了50年,导致海峡两岸之分离。虽然,中国最终击退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中国也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自1949年之后,两岸却陷入分裂、不和谐与对峙的局势,至今已经分隔61年。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统一是常态,分裂是变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奋斗之目标乃在于追求国富民强与国家大一统。至今来看,追求海峡两岸之长治久安、和谐关系与最终一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终极理想,更是当前海峡两岸应该共同达成之目标。
简介:清末两湖书院的改章,作为书院改制风潮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早已引起教育史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则更关注这一过程中固有"学统"意识的接引作用。甲午战争前后的时势激变,带来了"时务"之学的流行。代替传统书院的课艺,张之洞援引来自两江幕府的蒯光典,在两湖试行每日上堂、分班宣讲的新教学模式。然而,书院中出自粤东陈澧一派汉宋调和之学的梁鼎芬、杨裕芬等,与传承江浙"礼学"的蒯光典之间,围绕"文王受命"等经学命题,发生了激烈冲突。本文尝试从学术史角度,对这一笔记家乐道的轶闻进行解读,揭发人际争执背后"理学"与"礼学"升降的脉络。正是借助清代中期以降礼学复兴的资源,蒯光典提出古今中西"理必附礼以行"、"理各有在"的观念,在"西学中源"、"中体西用"之外,提出了另一条接引新学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