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部胆管癌(HCCA)手术治疗效果及HCCA患者手术治疗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64.2±10.6)岁。总结手术(肝切除、局部胆管切除、姑息引流)、术后病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4例(3.8%),58例(55.2%)发生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32例(30.5%)、胆漏12例(11.4%)。获得随访的85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1%、27.0%、24.8%。其中R0切除(59例)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4%、36.2%、27.4%,明显优于R1/2切除(20例)患者的49.4%、12.3%、0和姑息性引流患者(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HR=2.158,95%CI:1.175~3.965)、术前肿瘤糖类抗原(CA)19-9≥1 015 U/ml(HR=1.981,95%CI:1.009~3.894)、切缘类型(HR=2.587,95%CI:1.371~4.881)、淋巴结转移(HR=2.308,95%CI:1.167~4.567)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R0切除是延长HCCA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年龄、术前CA19-9水平、切缘类型、淋巴结转移与HCCA患者手术后生存预后相关。

  • 标签: 胆管肿瘤 Klatskin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开腹手术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在肝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肝部胆管癌切除的10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64.4±10.4)岁。单纯行肝部胆管癌切除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联合保留侧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肝部胆管癌切除29例患者纳入联合组。分析门静脉切除重建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再手术、死亡情况。随访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门静脉楔形切除侧侧吻合2例,节段切除端端吻合27例。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12.7±2.9)(时间范围8~18)min,门静脉切除长度(20.7±7.3)(长度范围8~38)mm。联合组术中出血量[M(Q1,Q3)]800.0(600.0,1 500.0)ml、淋巴结转移58.6%(17/29),高于对照组的[M(Q1,Q3)]600.0(500.0,1 000.0)ml、32.0%(2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3/104),其中对照组为30.7%(23/75),联合组为34.5%(10/29),再手术率和术后90 d死亡率对照组分别为9.3%(7/75)和2.7%(2/75),联合组分别为3.4%(1/29)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44.8%、36.4%,联合组为78.1%、35.9%、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70)。结论与单纯肝部胆管癌切除相比,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相近。门静脉切除重建可用于经选择的肝部胆管癌切除。

  • 标签: Klatskin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ismuth-Corlette III、IV型肝部胆管癌(HCCA)的疗效及预后,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86例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59.5±10.5)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大肝切除组(57例)和围肝切除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存率。通过住院复查、定期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扩大肝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大于围肝切除组[320(270,380)min比270(210,300)min,P<0.001;300(200,400)ml比100(100,150)ml,P<0.001]。扩大肝切除组Clavien-Dindo 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国际肝脏外科研究组C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围肝切除组[36.4%(20/57)比13.8%(4/29),P=0.037;13.8%(7/57)比0(0/29),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扩大肝切除组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38.6%、19.3%,围肝切除组分别为86.2%、20.7%、10.3%,两组比较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围肝切除(HR=1.958,95%CI:1.174~3.268,P=0.010)、非R0切除(HR=6.040,95%CI:2.915~12.513,P<0.001)、TNM分期III/IV期(HR=2.144,95%CI:1.257~3.654,P=0.005)是影响HCCA患者手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行扩大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行围肝切除者,但其手术并发症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增高。

  • 标签: Klatskin肿瘤 Bismuth-Corlette分型 扩大肝切除 围肝门切除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特发性脉高压在临床上少见,虽作为排他性诊断,但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诊断及治疗指南,易误诊或漏诊,本文旨通过总结2021年8月6日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治疗的1例特发性脉高压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

  • 标签: 特发性门脉高压 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病例报道
  • 简介:随着晒“体脂率”这种“花式晒健身”的方式风靡网络,体脂秤的市场也一下兴旺起来,那些五花八的体脂秤,纷纷将“精准测量体脂率”作为最大卖点。那么,这些仪器到底靠谱吗?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判断体脂率?

  • 标签: 体脂率 单方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联合方案对患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8例患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硫糖铝、阿莫西林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果胶铋四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脉高压性胃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p检测结果显示根除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症状消失和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未出现联合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联合方案对患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抗幽门螺旋杆菌 门脉高压性胃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卡托普利,黄芪注射液,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探寻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有效方法,以便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方法对治疗30例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慢性肺心病心衰病人经过医护工作者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显著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无死亡病例,有效率87%,显示疗效时间最短用药后3天,最长7天。结论通过使用卡托普利,黄芪注射液,冬氨酸钾镁(简称“三联用药”)对31例慢性肺心病心衰病人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三联用药 慢性肺心病心衰 疗效观察
  • 简介:本文通过对4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变化的分析,探讨肝硬化脉高压性胃溃疡与甲状腺激素及肝功能之间的关系,认为低甲状腺素可能是肝硬化脉高压性胃溃疡的形成因素之一。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肝硬化43例,包括肝炎后肝硬化37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失代偿期23例,代偿期20例;6例经肝活检病理证实,37例临床诊断。男

  • 标签: 肝硬化门脉高压 胃溃疡 血清甲状腺激素 临床意义 血清甲状腺素 肝硬化失代偿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肝硬化脉高压症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1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病历号尾数为奇数者入护理干预组,共55例,尾数为偶数者入对照组,共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早期(术后6h开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冬氨酸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br〉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在缺血后1h经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1ml/kg)或不同剂量冬氨酸钾(10mg/kg、25mg/kg、62.5mg/kg和125mg/kg),观察不同剂量冬氨酸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体积的影响。另取32只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冬氨酸钾组,在缺血后1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或冬氨酸钾(62.5mg/kg),同时设立假手术组16只,检测三组大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和乳酸水平(每组10只),以及凋亡性细胞情况(每组6只)。〈br〉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62.5mg/kg剂量的冬氨酸钾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P〈0.001),降低梗死体积(P=0.01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5mg/kg剂量的冬氨酸钾能减少梗死体积(P=0.040),但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10mg/kg和125mg/kg剂量的冬氨酸钾组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与溶剂对照组均无差异。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冬氨酸钾(62.5mg/kg)能减少ATP的下降(P=0.036)和细胞凋亡(P〈0.001)。〈br〉结论冬氨酸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门冬氨酸钾 脑缺血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扩张剂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脉高压中的疗效。方法30例肝硬化合并脉高压患者采用血管扩张剂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治疗脉高压,30例患者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肝硬化合并脉高压,观察la的再出血率。结果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P<O.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更可降低肝硬化脉高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的危险性,还可减少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对于有肝昏迷倾向,低血容量,低基础心率等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尤其适用。

  • 标签: 血管舒张药 &beta 受体拮抗剂 治疗应用 肝硬化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血吸虫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寄生虫病,晚期会引起患者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疾病,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晚期血吸虫病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门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对1例急性T淋巴白血病行甲氨蝶呤联合冬酰胺酶化疗后致红皮病型药疹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出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加强基础护理、用药护理、以及营养支持和防治感染,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 红皮病型药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预见性护理研究。方法收集102例肝硬化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上消化道出血的预见性,针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此组患者中通过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降低了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于肝硬化脉高压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预见性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