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治疗的病患35例,对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病患均随访7~32个月的随访。骨折复位质量20例病患解剖复位,15例病患满意复位;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1例,良20例,可4例;并发症5例病患异位骨化,7例病患创伤性关节炎;4例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为不完全性损伤,术后四周左右恢复。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有着较好的显露,并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且并发症少,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治疗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方法2009年1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16例髋臼骨折病人,患者均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治疗髋臼骨折,结合围手术期予以心理护理、常规行骨牵引护理预防骨牵引处感染和肢体短缩,体位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褥疮,辅助患者下肢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18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3例;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2例。2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发现股骨头坏死,2例患者创伤性关节炎。结论计算机辅助治疗髋臼骨折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与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0例髋臼骨折与26例骨盆骨折运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和髋臼前柱骨折联合应用髂骨翼处辅助切口,手术中使用重建钢板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和内固定在位情况。结果手术后评定骨盆骨折优20例,良6例;髋臼骨折优6例,良4例。进行4~6个月随访,最后一次标准评定为优27例,良9例。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实施操作安全,创伤较小,能够直接看到对髋臼前柱和四边体复位和固定情况,手术后并发症较少。
简介:虽接受全髋或全膝关节成形术的多数患者通过常规的术后康复治疗可获得极佳的临床结果,而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实际功能障碍仍占患者的15%~20%。这些患者对标准的物理治疗方式没有反应,而需要采用超强的处理方案.这些治疗方案包括侵害性和非侵害性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识别这些功能受限的患者,评估采用定制的治疗方案治疗的结果。我们规定那些不直接与假体相关的软组织问题。通过X线片或通过本文两名作者(M.M.&G.E.)的专门检查排除了由于力线不良或松动等所有有关假体的问题。我们列出了继全髋关节成形术和全膝关节成形术后的几个功能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肌无力、肌紧张、肢体不等长和神经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的43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15~78岁,平均48.7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T形骨折7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柱骨折2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0 d,平均7.6 d。所有患者均采用顺行后柱螺钉结合前方钢板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0~240 min,平均157.3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 500 mL,平均537.2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32例,满意复位10例,复位差1例。43例患者术后获9~19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周)。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2例,良19例,中7例,差5例,优良率为72.1%(31/43)。结论改良髂股入路联合有限Pfannenstie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可以获得良好复位,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疗效相对满意。
简介: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PAO)术患者的选择标准、手术效果及术中常见的问题,证实PAO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一种理想方法。方法以Periacetabularosteotomy或PAO、DDH为关键词在PubMed中检索1988年1月—2014年5月的相关文献。挑选有关PAO治疗DDH在患者选择标准、手术效果以及术中常见问题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分析PAO患者的选择标准.、手术效果、术中常见问题,以及这些因素对手术预后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前通过影像学资料全面评估DDH患者的关节软骨情况及髋关节畸形程度,通过体格检查判断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术中通过合理选择截骨块的位置以及必要时附加一定的手术,术后恰当的功能锻炼,如此PAO对各种各样的中青年DDH患者都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PAO是治疗中青年DDH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中,进行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20年2月期间来我院行保髋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入组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对入组的56名患者均进行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1年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入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4.2±2.6)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7.4±3.3)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72.7±3.2)分和(53.6±2.7)分。结论:股骨头坏死进行保髋治疗的患者中,选择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更佳。因此,临床医生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保髋治疗时,可以选择富血小板血浆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52例,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髋组和半髋组,每组患者各76例,半髋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全髋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半髋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半髋组,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臼骨折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0年1月-2024年3月本科接诊髋臼骨折病人(n=20)。试验组采取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对照组采取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对比术中失血量等指标。结果:关于术中失血量和手术耗时:试验组只有(604.39±97.21)ml、(149.23±21.58)min,但对照组却达到了(698.54±100.34)ml、(197.34±35.79)min,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试验组10.0%,对照组40.0%,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结论:髋臼骨折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病人术中失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耗时也更短。
简介:目的探讨3D导航辅助下前柱螺钉联合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B2、B3型骨盆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例TileB2、B3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12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39.2岁。骨折Tile分型:B2.1型12例,B2.2型8例,B3型7例。单侧耻骨上支骨折20例,双侧耻骨上支骨折7例;骶髂关节脱位3例,骶骨DenisⅠ区骨折17例,骶骨DenisⅡ区骨折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D导航辅助下逆行前柱螺钉联合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26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1例患者失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骨盆Matta标准评定:优2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3.8周)。末次随访时按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20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8.5%。术后1例患者因过早下地而出现螺钉松动,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长期疼痛、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异位骨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3D导航辅助下前柱螺钉联合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B2、B3型骨盆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与不可吸收线联合螺钉栓桩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对比疗效分析。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6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Meyers-Mckeever分型均为II型或III型,其中使用15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空心螺钉组),11例采用不可吸收线联合螺钉固定(联合组)。术后支具固定,并参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锻炼计划进行锻炼,复查X线及MRI并定期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6个月复诊随访,所有患者伤口1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关节失稳病例。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与健侧相同。结论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与不可吸收线联合螺钉栓桩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愈合、满意的功能恢复及关节稳定性,但两组固定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性,可综合考虑骨折块大小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选择固定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挡钉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单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应用阻挡钉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治疗45例股骨单髁骨折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平均37.2岁,术前经X线片确诊,AO分型为B1、B2,且全部为新鲜骨折,用1~2枚阻挡钉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骨折。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3年,平均1.7年。其中2例患者因过早负重出现骨折轻度移位,但移位均小于2毫米,骨折愈合后行走时无明显膝关节不稳,其余病例均无骨折移位及骨不愈合,无伤口感染、断钉,无膝关节活动障碍。结论阻挡钉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治疗无明显移位或移位较小的股骨单髁骨折,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而且骨折固定牢靠,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