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高血压患者经过团队规范化管理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社区内50~60岁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由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专业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后,统一开展调查。抽取符合条件的确诊高血压患者160例,其中男91例,女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方式,干预组通过社区团队规范化管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期限1年,期间进行定期随访,对居民接受干预前后的血压及知晓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1年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85.0%、77.5%、47.5%)均高于管理前的"三率"水平(57.5%、53.8%、28.8%)。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三率"指标(100.0%、92.5%、68.8%)与管理前(58.8%、56.2%、31.3%)相比均有所提高。且干预组的"三率"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973、7.059、7.421,均为P<0.05)。与此同时,干预组的血压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舒张压:(98.7±16.4)mmHg/(78.5±11.7)mmHg,t=5.42,P<0.05;收缩压:(161.2±10.6)mmHg/(130.6±12.1)mmHg,t=-5.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团队规范化管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社区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提高知晓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研究组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参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结果研究在的抢救成功率52例(96.30%)显著高于参照组44例(81.48%),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例(1.85%)显著低于参照组7例(12.96%),研究组的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系列专题讲座培训在静脉输液护士团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0月对我院静脉输液团队成员应用静脉输液系列专题讲座培训法,包括集中培训、模拟教学及实践操作。比较培训前后静疗小组成员专科知识、技能及培训满意度。结果培训后静疗小组在静疗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实践知识更新、血管解剖与病理生理知识方面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静疗小组的静脉输液港维护及PICC穿刺技术水平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静疗小组成员对专科知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静疗护理自我能力提升等方面满意度较培训前高(P<0.05)。结论静脉输液系列专题讲座培训可提高静疗小组成员专科知识与技能,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社区护士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的功能进行基本研究。社区护士作为家庭医生助理的角色,将居民和家庭医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平台,协助家庭医生为居民建立动态化的健康档案;社区护士参与全科团队慢性病管理工作,对慢病人群定期随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督促患者增强遵医行为,并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科学养身,从源头上控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家庭医生目前的人力较紧缺,护士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知识,能够很好得协助全科团队开展社区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通过既往的工作总结,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工作、居家安宁疗护工作、社区延续护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多作用。社区护士在家庭医生全科团队中作为居民和医生的纽带,为团队赢得了居民的尊重和认可,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同时,也需正视社区护理的内涵建设还需加强,知识技能还需提高,在大力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今天,也需要大力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其中“一专多能”护士在社区的培育还需要进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