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DNTP)在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穿刺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医疗区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93例拟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传统组(46例)和超声组(47例)。传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64±1.12)岁;超声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2.57±1.21)岁。传统组给予触摸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超声组给予超声引导下DNTP。对比两组患儿穿刺情况、穿刺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超声组首次置管成功率、5 min内总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2.98%(39/47)、97.87%(46/47),均高于传统组63.04%(29/46)、82.61%(3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穿刺时间、总穿刺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34±1.03)min、(2.05±0.46)次、(1.23±0.42)分,均低于传统组(8.15±1.21)min、(4.31±0.52)次、(2.67±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后壁穿刺率为4.26%(2/47),低于传统组19.5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穿刺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较穿刺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穿刺前后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DNTP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患儿进行干预,通过促使穿刺置管通道的快速建立,调节血流动力学水平,调控穿刺情况,改善穿刺质量,降低穿刺口渗血、血肿等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PICC置管术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妇科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以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划分为各42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对参考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研究组患者实施PICC置管术;对比两组患者接受留置以后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PICC置管术后的留置时间(14.5±10.7)d显著长与参考组患者接受静脉留置针后的留置时间为(4.4±1.9)d;另外,研究组的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疼痛率以及静脉炎发生率均为2.4%,均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同时,研究组的满意度92.9%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的过程中,使用PICC置管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置管或置针期间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预防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G组)、常规组(C组),每组各80例。G组置入导引钢丝后不使用扩张子,直接沿钢丝放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置管成功后"五点法"缝合固定CVC;C组使用扩张子扩皮后再置入CVC,置管成功后"三点法"缝合固定CVC。比较2组穿刺点出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发生率。结果:G组59例、C组61例纳入统计学分析,渗血发生率和持续时间G组显著低于C组(P〈0.01、P〈0.05),皮下出血和(或)血肿、导管意外脱落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导管移位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不采用扩张子直接置入CVC和"五点法"缝合固定CVC可有效预防CVC置入后穿刺点渗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
简介:随着各种肾功能不全肾脏病人日渐增多、以及人们对血液透析认识与应用水平的提高,目前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呈上升趋势,而临床上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较为多见。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透析病人中时常并发其它病症,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在2003~2008年期间,在我院由于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血液透析病人并发其它病症,以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与传统解剖定位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DeepveincatheterizationDVC)的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救治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28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2例)在B超定位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66例)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①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B组;不良事件损伤动脉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经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采用经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2.5%,死亡2例,占5%。血肿平均(7±2.5)d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出血采用经孔钻颅脑室置入引流管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术在昏迷合并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垂直置胃管法,研究组应用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研究组置管后的血压升高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术用于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具有较高的一次性成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收脑出血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3.5%,对照组为78.3%,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GCS评分以及NIHSS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ower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PowerPICC置管术治疗的1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个体化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PowerPICC置管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个体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究床旁B超定位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3月~2016年12月在新生儿PICC置管术中应用床旁B超定位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51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应用了床旁B超定位PICC导管尖端最终位置情况:1002例(87.05%)导管尖端位于上腔位置;104例(9.04%)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45例(3.91%)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62例(5.39%)由于PICC置管时送管不顺,借助B超定位成功送达预定位置。100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同一患者用床旁B超定位和床旁X线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相同率为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术具有无创、准确和便捷的特点,可避免新生儿多次暴露X线的机会,避免了移动新生儿,是新生儿PICC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新生儿PICC置管术送管不顺时的B超引导下送管,可以节省护士人力资源。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接收脑出血患者 92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 46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 93.5% ,对照组为 78.3% ,检验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前 Barthel 指数、 GCS 评分以及 NIHSS 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检验数据 P<0.05 ,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两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的影响,为合理选择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84例因化疗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置管方法置管,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法置管。结果2组在穿刺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穿刺点出血率和1周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的舒适度明显高于传统置管方法。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术可以解决血管条件差的病人的穿刺困难,但传统的穿刺方法对血管条件好的病人仍然是最适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