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起堵管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2011年11-12月回顾性调查分析广州某医院内一科1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堵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25例,堵管发生率为25%。堵管原因包括封管液剂量不足发生堵管5例,封管操作不当发生堵管的8例,静脉输注高营养液及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发生堵管的3例,留置时间过长发生堵管的2例,患者凝血机制异常发生堵管的1例,穿刺手臂用力或活动过度发生堵管的4例,穿刺方法不当及血管选择不佳发生堵管的2例。结论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应针对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便降低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发病情况,就其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防治对策,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感染白色念珠菌肿瘤患者68例,对被调查的病历逐一查阅,按年龄、住院天数、感染部位、是否留管及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免疫抑制剂应用、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短、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及营养状态等作分类登记,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感染部位分别为口腔20例(29.4%),肺部15例(22.1%),泌尿系8例(11.7%),肠道感染10例(14.7%),真菌血症3例(4.4%),有7例同时存在2个部位感染(10.3%),有5例同时存在3个部位感染(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χ2=0.06,P=1.00>0.05,)无统计学意义外,住院时间长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营养状态、是否留管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均为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给予抗真菌治疗后,62例治愈,6例死亡,死亡率8.8%。结论住院时间长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营养状态、是否留管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均为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相关危险因素,减少相关危险因素及易感因素是降低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上段骨不愈合医源性原因及通过对骨不连的治疗,分析预防措施,尽量减少骨不愈合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2.10我院收治的10例胫骨上段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临床资料,总结骨不愈合的原因。10例均为闭合性损伤,AO分型(胫骨近段)A2型6例,A3型4例,其中男7例、女3例,LISS钢板固定8例、髓内钉固定2例,骨不愈合治疗采用手术清理骨折断、清除死骨,重新植自体骨,均使用原内固定材料,同时钢板固定患者予螺钉垂直骨折线方向固定以增加骨折断端稳定,髓内钉患者加用阻挡钉技术以增加骨折断端稳定。结果10例随访8-24个月,半年内愈合8例,一年内愈合2例。结论胫骨上段骨折不愈合原因较多,包括骨折部位损伤严重程度、手术操作固定不当、感染、不合理的康复训练、患者营养状况、吸烟等,作为医生来讲,减少医源性损害能减少骨不愈合机率。手术前要认真分析、综合评估患者伤情,掌握好手术时机与放法,选择合适内固定材料,以减少骨不愈合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