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健康人群白细胞VCS(体积、传导率和光散射)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36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174名,女性186名)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VCS参数。结果研究发现白细胞的VCS参数值成正态分布,VCS参数与年龄和性别无关,而与白细胞总数相关。结论建立了健康人群白细胞VCS参数的参考范围,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指标。
简介:目的总结30例老年肺癌患者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多疗程免疫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治疗前加强心理护理并做好护理评估,治疗中注重细节护理,治疗后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30例老年肺癌患者经过CIK细胞联合IL-2的4-6个疗程免疫治疗后,自感食欲改善、活动耐力增强、睡眠改善、免疫功能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解决了制约肿瘤治疗进展的瓶颈,避开了手术、放疗、化疗的弊端,既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又可针对局部进行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经过CIK细胞联合IL-2的4~6个疗程免疫治疗期间规范与细化护理措施,特别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充分了解整个治疗过程,有效防止不良因素的干扰,确保整个治疗过程顺利完成,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对肺癌的治疗充满信心,为整个多疗程CIK细胞治疗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对传统涂片和液基薄层细胞制片在宫颈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以寻求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最好方法。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行传统涂片的4513例和3777例行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的体检人群的结果进行比较。细胞学诊断采用TBS(theBethesdasystem)分类诊断系统。结果液基层细胞学在良性改变和正常、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的鳞状上皮细胞(ASCUS,atypicalsquamouscells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low-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及以上病变的诊断方面优于传统涂片,对微生物的总体检出率不如传统涂片,但对滴虫、人类乳头瘤病毒(HPV,humanpapillomavirus)和疱疹病毒(HSV,Herpesvirushominis)的检测方面优于传统涂片。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在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上优于传统涂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周涂血片显微镜检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探讨两种方法的可比性及一致性。方法对142例患者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外周涂血片镜检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类,比较白细胞分类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涂片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4、0.931、0.605(P<0.05),但对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测定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检测与显微镜检有一定的相符性,可为临床提供简便、快速可行的筛查方法,但尚不能完全代替外周血涂片人工镜检对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简介:目的探讨树脂吸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S)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4例MHD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人,即血液透析(HD)组:每例患者每周2~3次HD治疗(每次4h);HD+血液灌流(HP)组:每例患者在HD治疗基础上,每周1次HD+HP治疗(每次2hHP+2hH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末血压、血清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TII)的变化情况。结果①HD组治疗前后血压、PRA、ATII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tsw=-0.615、tDBP==0.660,tPPA=-473,tATⅡ=-0.644,tpTH=-0.170,P值均〉0.05);②HD+HP组治疗后血压、血清PRA、ATII及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sBp:--ii.018,tDBP------25.773,P值均〈0.01:tpRA=-8.267,tAII=-26.593,tPTH=3.061,P值均〈0.05),且各指标均较HD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RP=-8.566、tDBP=-24.257,P值均〈0.01;tm=-8.406,tATⅡ=-25.967,tpTH=-2.383,P值均〈0.05)。结论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较单纯血液透析能明显降低MHD患者血浆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的水平,可使MHD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简介: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0例疑似具有引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0例和对照组190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缩宫素20U,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和缩宫素20u。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前、产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计算产前与产后24h的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比较第三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后15min、30min、2h、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0%(19/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58/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整个子宫收缩,缩宫素可刺激子宫上段收缩,二者联合预防产后出血可协同止血,降低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预防产后出血,且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颅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螺旋CT扫描,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螺旋距为6.5mm,小病灶者采用非螺旋超薄加扫,层厚2mm,18~20层每扫描系列。结果本组研究中,54例转移瘤中,病灶分布部,左侧大脑半球21例,右半球24例,两侧大脑半球9例;肺癌脑转移以额、顶叶近皮质较多,乳腺癌以小脑半球为多见;肿瘤大小51mm×85mm~3.1mm×2.6mm,平均大小(24mm×35mm)。结节状肿瘤伴水肿34例,CT表现为小结节灶伴周围水肿,表现为大片不规则状;环状强化伴水肿14例,CT表现为肿瘤环呈外厚里薄状,厚薄相关不一;混合型8例,CT表现为肿瘤呈结节、环节、周围水肿并存,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经增强扫可见结节与环状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伴增强扫描是诊断颅脑转移瘤的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诊断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胶质瘤、脑脓肿等症状相区别。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病人的整体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经脑血管造影,发现脑动脉瘤或动脉瘤破裂出血83例病人,并行脑动脉瘤栓塞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运用整体护理做好护理,及时查出和预防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及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成功率达96.58%,其中67例为完全栓塞,占80.72%,栓塞>90%占13例,占15.66%,出现过度灌注2例,占2.40%,剧烈头痛1例,占1.20%,术后74例病人阳性体征完全消失,9例病人其中并发动脉瘤破裂出血7例部分功能未恢复。结论运用整体护理对正确评估病人,及时采对有效护理对策是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成功保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