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62例,由单双病号分组,常规组31例应用传统内固定治疗,干预组31例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骨折恢复Ⅰ级率、外形恢复满意率、固定无移位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骨折良好恢复,提高外形美观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不易发生固定移位情况,固定可行性较高。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骨折 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 固定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室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8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办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能有效改善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愈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建立第一穿刺孔及气腹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20医院48例接受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除4例中转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7±90)min,术中平均出血(112±3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3±18)d。1例患者术后出现肠瘘,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另1例患者因肠粘连致肠梗阻,予以手术治疗后治愈。复发患者1例,再次于腹腔镜修补,后患者无复发。本组患者建立第一穿刺孔及气腹过程中偶有腹壁血管损伤,无腹腔内肠管及重要血管损伤,术后无血清肿、慢性疼痛等。结论无损伤可视套管直穿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中建立第一穿刺孔及气腹比较安全、可靠。

  • 标签: 切口疝 直接穿刺法 气腹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 2013年 2月— 2018年 12月接收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 62例,由单双病号分组,常规组 31例应用传统内固定治疗,干预组 31例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干预组患者骨折恢复Ⅰ级率、外形恢复满意率、固定无移位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P< 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骨折良好恢复,提高外形美观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不易发生固定移位情况,固定可行性较高。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骨折 微小切口进路坚强内固定 固定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理复杂性Pilon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52例复杂性Pilon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选择后外侧手术入路;观察组则选择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肿胀消退效果、VAS评分、Mazur系统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肿胀消退总有效率显著提高,VAS评分显著下降,Mazur系统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结论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

  • 标签: Pilon骨折 复杂性 手术入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预防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 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实施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将我院诊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 84例作为调查对象,将患者随机组合为两组,其中一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为对比组,余下一组运用 PDCA循环护理管理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比对比组好, p< 0.05。结论:在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充分运用 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可使得患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得到良好控制。

  • 标签: 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量对空气中细菌数及切口感染的影响,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我院同一间千级层流洁净手术室内手术的13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术中人员流动情况分为流动组98例和与非流动组32例,采用静态采样法在开始手术前(开启空气过滤装置30min,但患者未进入手术室)、术中30,60,90,120min时、术毕时(开始缝合切口时)对手术室内空气进行采样,后行细菌培养,观察及计算空气中细菌数,同时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空气中细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90,120,术毕时流动组空气中细菌数明显高于非流动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术中不同人员流动量术前空气中细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90,120,术毕时,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的空气中细菌数明显高于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术后1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非流动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中15例切口感染患者均为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未发生切口感染,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手术室内空气中细菌数及切口感染率明显增高,有正相关性(P<0.05);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手术室内空气中细菌数明显增高,有正相关性(P<0.05),但切口感染率未增加,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中人员流动量可明显影响到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空气中细菌数量的升高,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性增高。

  • 标签: 层流洁净手术室 人员流动 细菌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预防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实施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将我院诊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84例作为调查对象,将患者随机组合为两组,其中一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为对比组,余下一组运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比对比组好,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充分运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可使得患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得到良好控制。

  • 标签: 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患有小儿中高位肛门闭锁患者应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肛门形成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中高位肛门闭锁患者64例,均分为对照组(n=32,传统腹腔镜手术)与实验组(n=32,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肛门形成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肛门形成术对小儿中高位肛门闭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恢复快。

  • 标签: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肛门形成术 中高位肛门闭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室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10月收治的 88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办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 44例和观察组 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能有效改善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愈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理复杂性Pilon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52例复杂性Pilon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选择后外侧手术入路;观察组则选择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肿胀消退效果、VAS评分、Mazur系统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肿胀消退总有效率显著提高,VAS评分显著下降,Mazur系统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结论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

  • 标签: Pilon骨折 复杂性 手术入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P<0.05)。结论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效果十分理想,患者伤口愈合快,满意率高,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2月到 2018年 7月收治的 12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60例)和对照组( 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和膝关节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等指标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对比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优良率( 90%)明显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恢复情况优良率( 80%)且 P< 0.05。结论:对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法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短,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锁定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1例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腹部切口愈合延迟而采用预见性使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患者的护理,通过清洗、负压引流;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保护伤口周围皮肤,防止渗漏;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经过负压引流及换药,伤口顺利二期缝合,达到一期愈合。

  • 标签: 宫颈癌 腹部伤口 愈合延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45例(49只眼)实施双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取45例(47只眼)实施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实行手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术后三个月的视力、散光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视力都有明显升高,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散光、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小梁切口术 双切口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定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76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38例,采纳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研究组(38例,采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较对照组(68.42%)高,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63%)显著较对照组(21.05%)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高度近视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016年-2017年我院乳腺癌患者切口感染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ecA基因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临床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分离的10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IC法对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进行药敏数据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mecA基因进行筛查。结果101株SAU中,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2.1%(93/101),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25.7%(26/101)。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大于40%,对四环素的耐药大于10%,其余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小于10%。101株SAU中发现mecA基因25株。结论我院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SAU耐药情况逐年上升,mecA基因普遍存在MRSA当中。临床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MRSA菌的耐药性监控。

  • 标签: 乳腺癌 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A基因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共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00例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及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分析两组患儿术中、术后用时情况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术后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疾病应用微创小切口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其疗效相对于传统术式更具优势,可降低手术用时,且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