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整体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28.9±2.3)分,住院时间(18.1±3.4)d,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1.9±3.2)分、(19.6±4.6)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焦虑状况,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对提高患者术后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低体温是麻醉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新鲜气体流量七氟醚麻醉行腹腔镜手术时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L组(新鲜气体流量为1.0L/min)与H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0L/min),每组20例。室内温度维持在23℃,湿度维持在40%~60%。患者使用相同的外科覆料,输液未予加温处理。体温监测:连续监测前胸皮肤温度(chestskintemperature,Ts)、鼻咽温(nasopharyngealtemperature,Tc),每15min记录一次,至手术结束。术毕观察患者寒颤、躁动、术野及切口渗血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尿量、输液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诱导后即刻相比,两组患者Tc在诱导45min后开始下降(P〈0.05);诱导后60min,L组体温高于H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45min各时间点T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60min,L组Ts高于H组。术毕患者寒颤、躁动及渗血发生率H组高于L组。结论:采用七氟醚低流量(1L/min)麻醉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急性低溶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8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积极容量复苏方案;观察组复苏早期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制止继续出血或失液后,再行积极容量复苏。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7%vs60%,P<0.05),低体温、ARDS和MODS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2.9%vs22%,15.7%vs42%,18.6%vs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实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低血溶性休克患者,抢救初期实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有效地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成功率。
简介:目的比较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肾内科透析的80例尿毒症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通量透析,使用金宝8LR血液滤过器,面积1.7m^2,超滤系数11.3ml·mmHg^-1·h^-1(1mmHg=0.133kPa),观察组给予高通量透析,使用金宝17R血液滤过器,面积1.7m^2,超滤系数57ml·mmHg^-1·h^-1。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吸中段流量、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中的V50分别为(2.57±0.53)、(2.67±0.44)、(2.65±0.46)ml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38±0.44)、(2.25±0.48)、(2.28±0.4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长期应用高通量透析能够更好地改善透析患者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科医师进行知识培训以及问卷调查,了解全科医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针对2012至2014年来我院进行培训的60名全科医师,进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知识讲座,并在听取知识讲座的前后,分别填写知识问卷及态度问卷。结果聆听讲座后医师们的知识得分(32.82±21.96)高于听讲座前(87.88±6.93),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多数医师认可打鼾可能是一种疾病,听讲座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听讲座后更认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需要积极治疗(2.75±1.22,4.73±0.58),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师们更倾向于选择网络教学的方式获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知识。结论全科医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认知很贫乏,但通过知识培训,能提高他们的认知。同时,全科医师愿意获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疾病相关知识,网络教学方式是最受欢迎的获得途径。
简介:发展低碳经济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又起到关键作用,即低碳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提升存在动态关联。本文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因素为切入点,结合关联函数计算方法和可拓理论,构建了低碳经济与科学技术动态关联评价的"投入-产出-发展-潜力(Input-Output-DevelopPotential,IODP)"概念模型。利用此模型对中国历史年份(2002-2012年)低碳经济与科学技术动态关联水平进行纵向评估,并对其未来年份(2016年)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论:2002至2012年,中国低碳经济与科学技术动态关联水平从"中等"状态到"较强"状态,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但均处于"强"状态以下。2016年动态关联水平达到"强"水平,但存在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教育新增固定资产量与科研教育平均工资水平过低等短板因素,影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