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补片Onlay法修补造口旁疝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采用补片经原手术切口中线Onlay法原位修补48例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152min,平均(122±12)min。手术后12h至3d胃管拔出,平均(2.0±0.5)d,术后4-10d拔出引流管,平均(7.0±2.0)d。手术后住院天数10-18d,平均住院天数(14.0±2.0)d。46例手术切口为Ⅰ期愈合,2例手术切口为Ⅱ期愈合。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10.4%。1例患者因复发疝较小,复发后立即采用造口腹带固定后痊愈,其余4例患者通过再次手术获得痊愈。8例患者出现浆液肿,通过穿刺及局部加压处理后逐渐好转。结论使用补片经原手术切口中线采用Onlay法原位修补造口旁疝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77-01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磨镶术(LASIK)的心理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方法总结508例LASIK手术的护理工作。结果提出术前、术中、术后3方面的心理护理要点。结论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巩固手术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简介:以微米级蓝钨(WO2.9)、四氧化三钴(Co3O4)和炭黑(C)为原料,采用真空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经过真空烧结得到WC-Co合金块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复合粉末及合金显微形貌及物相组成,研究原料粉末中配碳量对WC-Co复合粉及合金物相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平均粒径为300nm的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主相均为WC和Co相,含有少量的η相(Co3W3C);原料粉末中配碳量(质量分数)为16.69%较为合适,此时可获得物相纯净、平均晶粒尺寸470nm的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合金的横向断裂强度为2464MPa;原料粉末中配碳量为16.85%时,合金中存在少量的游离碳,横向断裂强度只有1946MPa。
简介:摘要目的显微镜下建立一种能很好模拟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方法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反复传5代形成实体瘤,显微镜下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块种植于裸小鼠胃壁,建立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16个,观察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电镜下观察肿瘤超微结构。结果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16/16),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14/16),肝转移发生率为75%(12/16),腹水形成率为12.5%(2/16)。结论显微镜下建立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成功率高,且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和生物学活性。
简介:摘要乳腺X线片的广泛应用,使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早期诊断率显著升高。DCIS的局部治疗模式也不断发展,从乳房切除术到乳房保留术续贯全乳放疗,再到大分割放疗及部分乳腺短程照射的应用。虽然全乳放疗疗效明确,但其在低危DCIS的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DCIS局部治疗的未来研究将集中于建立更精确的局部复发风险分层系统指导个体化局部治疗。本文将就DCIS的手术方式选择,术后放疗决策及局部复发风险分层系统等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现存争议进行具体探讨。
简介:目的探讨以HDPE-PGA复合支架接种兔耳软骨细胞后,于兔阴囊原位内构建组织工程化睾丸假体的可能性。方法取成年兔耳软骨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制备HDPE-PGA复合支架,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2w。摘除单侧兔睾丸后即时将经体外培养的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阴囊原位,术后3m将兔处死取材。单纯支架植入为对照组。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GAG含量检测。结果实验组取材标本经检测具有预制形态与体积,有新生软骨组织产生,软骨组织呈岛状分布,其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长入及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无软骨形成。结论兔阴囊原位内构建组织工程化睾丸假体具有预制形态与体积、结构与组织学形态良好。
简介:通过原位生成反应,采用Cu-3.4%Ti和Cu-0.7%B中间合金,利用快速凝固技术制备纳米TiB,颗粒增强块体Cu—Ti合金,然后对合金在900℃进行热处理l~10h。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表明,在铜熔体中,Ti和B通过原位反应生成初始纳米TiB2颗粒和TiB晶须,TiB晶须的生成会导致TiB2颗粒粗化。初始TiB2颗粒沿晶界分布,会阻碍晶粒在高温下的生长。在对合金进行热处理时,晶粒内的Ti和B原子通过扩散反应生成二次TiB2颗粒。对合金热处理前后的导电率和硬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生成的二次TiB2颗粒能够延缓合金在高温下硬度的下降,合金的电导率和硬度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处理8h时分别为33.5%IACS和HVl58。
简介:DCIS作为一种异质性病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传统的以病变细胞形态、结构、分级以及是否坏死存在的分型方法不能准确区分DCIS的亚型,不能对其治疗方式或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估与预测,难以满足精准治疗的要求。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致力于在基因组学层面对DCIS进行深入的认识与分型,并建立完善的DCIS预后预测的基因模型。笔者简单介绍了与DCIS相关的基因检测,如乳腺癌高通量基因检测(Mammaprint)、OncotypeDX21基因检测、Prosigna等,着重分析了DCIS12基因模型的建立过程、评分方法、对DCIS预后的风险评估及其对DCIS精准治疗的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扩大及建设,城市的建设项目将越来越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将显得更加重要,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勘察手段,也将不断地产生和发展,其中作为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原位测试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为了取得岩土层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通常釆用2种实验方法,即室内试验、现场原位测试,以取得相关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参数。原位测试是在现场,通过相关的仪器设备对岩石和土层进行测试,通过野外测试分析,并取得岩土层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对野外原位测试常见的几种工作方法进行浅析,分析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促进掌握和提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XMG)、超声(US)和MRI在导管原位癌(DCIS)检出与定性诊断的效能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术前行US和(或)XMG和(或)MRI检查的241例女性乳腺DCIS连续患者。189例接受US检查,61例接受XMG检查,159例接受MRI检查,其中32例同时进行了US、XMG和MRI 3种检查。所有病灶均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计算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并评价诊断效能,采用χ²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影响3种检查方法灵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XMG、US和MRI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5.9%(29/44)、71.6%(101/141)和91.2%(14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4.034,P<0.001)。XMG受腺体组织类型及病变特点影响易低估或漏诊,而对非肿块型病变的不敏感是US低估或漏诊的主要原因;MRI低估患者14例中,5例由XMG和(或)US诊断为BI-RADS 4类及以上,低估主要原因是DCIS伴发腺瘤等良性病变。结论MRI诊断DCIS灵敏度高于XMG和US,假阴性漏诊少,XMG和US的假阴性率不可忽视。
简介: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屈光性弱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5年4月经LASIK治疗的24例(39眼)屈光性弱视病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25~0.5,平均0.43±0.09.术后随访3~24月,平均12月.结果术后3月,裸眼视力达0.5~0.8及1.0眼分别为64.10%和2.58%,平均0.55±0.19;最佳矫正视力达0.5~0.8及1.0眼分别为61.54%和17.95%,平均0.65±0.22.残余球镜度≤±0.5D及>±0.5-≤±1.0D眼分别为38.46%和17.95%,平均-0.43±1.61D;残余柱镜度≤±0.5D和>±0.5~≤±1.0D眼分别为30.77%和41.03%,平均(-0.75D.0.69D).结论LASIK可有效矫正屈光性弱视的屈光度,有效提高视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简介: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术治疗骨肉瘤的中期疗效,探讨瘤段骨的病理学转归。方法对1例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进行了原位微波消融+内固定保肢治疗,术后随访43个月。末次随访时,拆除内固定,术中取股骨(原瘤段骨)中部、远端骨质及其周围软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该患者手术后53个月无瘤生存,肢体功能MTST评分30分。组织病理提示:瘤段骨中部见少量板层骨小梁、脂肪组织及再生的血管组织;瘤段骨远端骨质可见部分退变坏死及新生骨组织;股骨远端周围软组织镜下可见退变的横纹肌组织、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所有镜下均未见肿瘤细胞。结论该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骨肉瘤患者的中期无瘤生存;术后43个月,原瘤段骨中仍有死骨存在,再血管化没有全部完成,仍有再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