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及家庭功能的影响,为网络成瘾心理治疗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评分筛选70名网络成瘾中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心理及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参加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32人,试验组33人完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IAT、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implified style questionnaire,SCSQ)、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t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ATMD)、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scale,FAD)对两组中学生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网络成瘾中学生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在积极应对[(1.89±0.51)分]、消极应对[(1.55±0.51)分]、时间监控感[(58.39±12.10)分]、时间价值[(26.64±4.48)分]、时间效能[(30.42±5.18)分]及家庭功能中沟通[(18.85±2.40)分]、角色[(24.18±3.77)分]、行为控制[(18.82±2.57)分]、总的功能[(24.79±3.90)分]方面与对照组[分别为(1.62±0.44)分、(1.84±0.55)分、(52.09±11.72)分、(19.34±3.96)分、(21.91±6.13)分、(21.16±2.63)分、(26.09±3.75)分、(20.59±2.54)分、(28.69±3.68)分]及干预前[分别为(1.46±0.48)分、(1.97±0.56)分、(48.73±13.46)分、(18.27±4.84)分、(20.00±5.79)分、(21.76±2.72)分、(26.58±3.86)分、(19.76±2.96)分、(29.27±4.7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FAD中解决问题[(12.67±2.50)分]、情感反应[(14.03±3.73)分]评分与干预前[(14.15±2.83)分、(14.61±3.6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SCSQ各分项、ATMD各分项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能优化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并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对家庭功能的角色、沟通、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有显著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联合氨溴索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一起特高压站断路器直流控制电源回路绝缘异常事件,通过现场检查分析,得出西安凯盛电力设备公司型号为LTD-3000的三相不一致继电器存在缺陷。针对该缺陷提出解决措施,提高了断路器三相不一致的可靠性,有效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 效果 及对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84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2例。对照组采用水囊压迫式,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 (97.6%)显著高于对照组 (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量,临床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四位一体急救护理流程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首次治疗时间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3年 6月 ~2016年 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 6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流程;选取 2016年 7月 ~2019年 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 6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四位一体”急救护理流程;记录 2组患者首次洗胃、血液净化及应用糖皮质时间,患者护理后存活和死亡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血液净化、首次应用糖皮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存活 30例,死亡 30例,死亡率为 50.00%;对照组存活 20例,死亡 40例,死亡率为 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四位一体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百草枯中毒患者首次治疗时间,使患者抢救效率提高,降低了患者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不同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侧大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情况。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05只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造模后1 d HBO治疗组(IR1d+HBO),造模后7 d HBO治疗组(IR7d+HBO),造模后14 d HBO治疗组(IR14d+HBO),造模后28 d HBO治疗组(IR28d+HBO)。各组造模后第2、4、6、8周分别采用免疫荧光BrdU/β微管蛋白(β-tubulin)、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法检测缺血侧大脑区新生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双标阳性细胞。结果(1)BrdU/β-tubulin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时,SS组11.40±1.52,IR组36.60±2.51,IR1d+HBO组48.60±3.21,IR7d+HBO组42.60±2.30;4周时SS组12.20±1.92,IR组26.20±2.28,IR1d+HBO组39.80±2.17,IR7d+HBO组33.20±1.92,IR14d+HBO组29.20±1.48;6周时SS组12.40±1.67,IR组18.60±1.82,IR1d+HBO组30.20±2.49,IR7d+HBO组25.40±2.79,IR14d+HBO组21.40±2.50,IR28d+HBO组19.60±1.67;8周时SS组11.80±1.64,IR组16.40±2.07,IR1d+HBO组24.40±1.95,IR7d+HBO组21.20±1.48,IR14d+HBO组18.40±1.67,IR28d+HBO组15.60±1.82。各组间BrdU/β-tubulin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S组比较,各时间点IR组大鼠BrdU/β-tubulin表达量均增高(P<0.05);各时间点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β-tubulin表达量均高于IR组,而各时间点IR14d+HBO、IR28d+HBO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SS组,其余各组均在2周时BrdU/β-tubulin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2)BrdU/GFAP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时,SS组22.60±1.82,IR组59.00±3.67,IR1d+HBO组50.60±2.51,IR7d+HBO组55.20±2.58;4周时SS组22.20±1.48,IR组45.00±2.24,IR1d+HBO组35.80±1.64,IR7d+HBO组40.20±2.16,IR14d+HBO组44.60±2.51;6周时SS组22.80±1.64,IR组26.68±1.78,IR1d+HBO组27.40±1.67,IR7d+HBO组28.40±1.51,IR14d+HBO组26.20±1.78,IR28d+HBO组26.20±1.48;8周时SS组21.60±1.81,IR组21.40±1.14,IR1d+HBO组24.00±1.58,IR7d+HBO组24.80±1.92,IR14d+HBO组23.40±1.67,IR28d+HBO组22.20±1.30。BrdU/GFAP表达量在同期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组比较,除8周外,各时间点IR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均增高(P<0.05);2周、4周时,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均高于IR组(P<0.05),而6周、8周时,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无差异(P>0.05);各时间点IR14d+HBO、IR28d+HBO组与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在2周时BrdU/GFAP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结论早期及恢复期行HBO治疗可促进缺血大脑区NSCs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早期长疗程HBO治疗可维持缺血区NSCs向神经元分化较长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上合理选用血乳酸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纳入3 29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3 29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院内存活组(2 445例)和院内死亡组(8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监护室类型、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入院24 h内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24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24 h,min)]及24 ~ 48 h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48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48 h,min)]。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院内存活组患者的血乳酸(24 h,max)[3.0(1.8,4.8)mmol/L vs. 3.6(2.1,6.3)mmol/L]、血乳酸(24 h,min)[1.5(1.1,2.2)mmol/L vs. 1.8(1.3,2.9)mmol/L]、血乳酸(48 h,max)[1.5(1.1,2.3)mmol/L vs. 2.5(1.5,4.4)mmol/L]、血乳酸(48 h,min)[1.3(1.0,1.8)mmol/L vs. 1.9(1.3,3.2)mmol/L]、SAPSⅡ评分[44(35,54)分vs. 48(37,59)分]及SOFA评分[6(4,9)分vs. 8(5,11)分]均较院内死亡组显著降低(H = 7.350、9.535、13.473、12.720、6.734、8.033,P均< 0.001)。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比值比(OR)= 1.099,95%置信区间(CI)(1.069,1.130)]、血乳酸(24 h,min)[OR = 1.300,95%CI(1.220,1.385)]、血乳酸(48 h,max)[OR = 1.330,95%CI(1.271,1.391)]、血乳酸(48 h,min)[OR = 1.558,95%CI(1.451,1.673)]、SAPSⅡ评分[OR = 1.014,95%CI(1.008,1.020)]和SOFA评分[OR = 1.084,95%CI(1.059,1.110)]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AUC = 0.574,95%CI(0.551,0.597)]、血乳酸(24 h,min)[AUC = 0.614,95%CI(0.591,0.636)]、血乳酸(48 h,max)[AUC = 0.693,95%CI(0.672,0.715)]、血乳酸(48 h,min)[AUC = 0.689,95%CI(0.668,0.710)]、SAPSⅡ评分[AUC = 0.577,95%CI(0.555,0.600)]及SOFA评分[AUC = 0.592,95%CI(0.569,0.614)]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01),且血乳酸(48 h,max)和血乳酸(48 h,min)的AUC均显著高于血乳酸(24 h,max)(Z = 7.310、7.064,P均< 0.001)和血乳酸(24 h,min)(Z = 5.078、4.821,P均< 0.001)、SAPSⅡ评分(Z = 7.126、6.880,P均< 0.001)和SOFA评分(Z = 6.204、5.959,P均< 0.001)。结论入院24 ~ 48 h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可能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溶液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3 月,共纳入研究对象 77 例,均为 新生儿肺炎患儿 ,采用 随机 抽样法 进行分组, 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 ,观察 组采取抗生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 效果。结果:观察组抗生素平均时间( 7.51±2.13 ) d 、住院时间( 7.59±2.34 ) d 均短于对照组抗生素平均时间( 10.06±2.53 ) d 、住院时间( 10.59±2.68 ) d ,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以及对氧合、不良反应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无创机械通气组,组内分别有4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无创机械通气组在常规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氧合情况。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56%(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78%(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无创机械通气组PaO2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氧合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显微外科术后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疼痛干预效果。方法 对象为 7 0例手外伤显微外科术患者,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8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 月期间,将常规护理的 35 例纳入对照组,将疼痛护理干预 的 35 例纳入观察组,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 8-12 点、 12-16 点、 16-20 点、 20-0 点、 0-4 点、 4-8 点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手外伤显微外科术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推测2020年6月北京市新发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首例感染的传播时间起点,辅助传染病溯源,评价当前综合防控效果。方法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报告统计每日发病人数,建立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基于每日发病人数拟合动力学模型,并搜寻本次疫情的传播时间起点;考虑不同的防控效果而拟合6月12日至7月1日的累计发病人数,以评估当前综合防控措施效果。结果北京市新发地疫情传播首例感染应起始于5月22日至5月28日之间(累计概率为95%),起始于5月25日的概率最大(23%)。本次疫情R0为4.22(95%CI:2.88~7.02)。模型拟合结果提示,截至6月11日,累计发病为99例(95%CI:77~121),符合实际情况。若不加控制,则截至7月1日累计发病估计将达到65 090例(95%CI:39 068~105 037)。截至7月1日,较之无防控措施的理论情况,实际感染人数减少了99%。自6月12日起,北京市采取了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实际走势接近于传播率降低95%的推演结果,敏感性分析支持这一结果。结论针对突发性疫情,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来辅助推演传染病传播起始时间,辅助疫情溯源。北京市针对本次突发疫情所及时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了95%以上的传播途径,减少了99%的感染人数,快速遏制了疫情,对于未来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小儿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患儿 97 例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 48 例患儿实施术前 6h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给予观察组 49 例患儿实施术前 12h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比两组接受肠镜检查患儿的效果。 结果: 两组接受肠镜检查患儿之间对比的检查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肠镜检查患儿之间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准备清洁合格率、肠道准备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针对实施小儿肠镜检查的患儿在术前 12h 即手术前一晚实施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效果更为显著,能提升患儿的依从性,提高肠道准备效率。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老年患者胃肠部术后实施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护理对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定本院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120 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每组样本容量 60 例),参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纳 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比参照组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3.33% )显著比参照组( 16.67% )低, P <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护理可促进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泮托拉唑、吗丁啉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 2018 年 4 月到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慢性胃炎 患者,共计 120 例。根据随机数字 表法 ,将其中 60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 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 ,另外 60 例设为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 铝碳酸镁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 P< 0.05 ); 比较两组患者的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 P< 0.05 )。 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 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泮托拉唑、吗丁啉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的效果更好,还可以加快患者的症状缓解速度,并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成像中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 delay,PLD)及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评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确诊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52例,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组(22例),采用不同PLD (1.5、2.5 s)行3D-ASL脑灌注成像,应用GE AW4.5工作站对双侧额顶颞叶、海马及丘脑等脑区进行镜面对称测量(CBF1.5、CBF2.5),并对患者WML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及WMLs评分/MoCA量表评分与各脑区CBF的相关性。结果①VCI组与对照组WMLs评分分别为4.87±1.68及2.77±1.66;MoCA量表评分分别为18.77±2.98及28.18±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VCI患者CBF1.5在双侧额顶颞叶、海马及右侧丘脑等脑区明显减低,而CBF2.5只在双侧额颞叶、海马脑区减低;仅左侧/右侧额叶CBF1.5与CBF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9);在全部患者各脑区中,左侧、右侧额叶CBF1.5/CBF2.5与WML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1.5=-0.567、-0.590/r2.5=-0.553、-0.558;P<0.05)。③MoCA量表评分与CBF1.5(双侧额颞叶、海马、右侧丘脑)/CBF2.5(双侧额叶、海马、左侧颞叶、右侧丘脑)呈正相关,额叶相关性最高(左、右额叶:r1.5=0.806、0.688/r2.5=0.719、0.620;P=0.000)。结论PLD1.5对VCI脑低灌注检出更敏感,PLD2.5显示低灌注范围更精确;WMLs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对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对住院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择 134 例观察对象,均是 2018 年 4 月到 2019 年 3 月这段时间内在本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 n=67 ,奥美拉唑)与实验组( n=67 ,泮托拉唑)。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均有十分明显的差异( P<0.05 )。 结论: 使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影响辐射剂量率降低的相关因素,并预估其住院隔离时间。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并首次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16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24例,年龄(37.14± 12.00)岁。将所有患者按治疗剂量分为高剂量组(63例)和低剂量组(104例),于治疗后24、48、72、96 h时测量距离患者1 m处的辐射剂量率,将治疗后患者体内滞留131I活度为400 MBq时的时间点定为出院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辐射剂量率降低的相关因素。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TC患者首次行131I治疗后的辐射剂量率随时间推移迅速下降,高剂量组治疗后的24、48 h辐射剂量率[(70.62±34.45)、15.64 μSv/h]明显高于低剂量组[(11.27±5.13)、2.03 μSv/h],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81、−7.952,均P <0.01)。81.0%(51/63)和90.5%(57/63)的高剂量组患者分别可在治疗48 h和72 h后出院,99%(103/104)的低剂量组患者可在治疗24 h后出院。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131I剂量和2 h摄碘率对高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9.23,复相关系数R2=0.212,P<0.01),高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与2 h摄碘率和131I剂量呈正相关;性别、24 h摄碘率和残甲法3对高剂量组48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34.45,复相关系数R2=0.622,P<0.01),48 h辐射剂量率与24 h摄碘率和残留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与性别呈负相关;131I剂量和24 h饮水量对低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2.76,复相关系数R2=0.186 ,P<0.01),低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与131I剂量呈正相关,与24 h饮水量呈负相关。结论PTC术后患者首次131I治疗24 h后,影响其辐射剂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服用131I的剂量,而48 h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24 h甲状腺摄碘率、残留甲状腺体积和性别。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 d和2 d左右。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于我院 ICU 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 50 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结果: 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比组,预后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针对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术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间隔时间对患者围手术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穿刺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并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70.11±5.01)岁,范围为60~79岁。根据前列腺穿刺后至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间隔时间分为<7 d组(n=32)和6~8周组(n=34)。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术后尿失禁率,以及术后6个月的尿失禁率、术后勃起功能异常率、术后骨转移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非条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评价结局与暴露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5.00(174.50,193.50)]、[183.00(175.00,187.5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 8,U=512.0);<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5.50(177.75,205.25)]、[189.00(180.75,206.0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 9,U=512.0);<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00(11.75,16.00)]、[13.50(12.00,15.0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 7,U=522.5);<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8.75%、1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9 5,χ2=0.194);<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术后尿失禁率分别为6.25%、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随访6个月后,<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术后尿失禁率分别为6.25%、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 7);<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术后勃起功能异常率分别为9.38%、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术后骨转移率分别为6.25%、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结论前列腺穿刺后短期(穿刺后7 d内)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不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后果,也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