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三氧化二(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1g/L三氧化二注射液10ml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每日一次静点,持续静滴6小时,4—8周为一疗程。结果三氧化二治疗APL的CR率高,不良反应轻,与全返式维甲酸(ATRA)和其它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理想药物。

  • 标签: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 静脉滴注 药物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微量的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在最佳条件下,荧光强度与浓度在特定(4×10-4~0.21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1×10-4μg•ml-1。用此法测定了罐头食品中微量,结果满意。本文重点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微量的测定结果,对于我们在检测罐头食品含有微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 标签: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罐头食品
  • 简介:摘要针对铜盐废水含不能稳定达标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以活性铁试剂法处理废水工艺处理含废水的思路,实现处理后废水的减量化及综合利用,消除环境风险,经济效益显著。

  • 标签: 含砷废水 试验 再利用
  • 简介:摘要:化学勘查工作中,测定与分析汞、铋、锑、等元素至关重要。但是,以往所采取的传统检测技术有着单一检测、周期长、结果误差大等问题,已不再适用于现代化检测工作中。因此,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将在化探样品中微量、锑、铋、汞元素的快速测定中探讨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用法及优势,以实现检测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 标签: 原子荧光光谱法 快速测定 化探样品 元素
  • 简介:【摘要】:水资源属于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饮用水与人们的生活存在息息相关的关系,基于化学监测方法,水质管理单位需要严格测量饮用水水质、汞、硒元素含量,为人们提供健康的水资源。本文主要分为三个结构,第一,饮用水水质、汞、硒元素监测中原子荧光的应用价值,第二,饮用水水质、汞、硒元素监测中原子荧光的应用过程,第三,饮用水水质、汞、硒元素监测中原子荧光的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原子荧光元素监测水平,为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饮用水水质 元素监测 原子荧光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方法来检测土壤中的硒含量。比如,当要测量土壤中的硒时,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而在对土壤中的进行分析时,可以选择的是原子荧光法,原子吸收法,荧光法等。但是这几种方法不能实现对土壤中和硒的高效检测,且全流程操作繁琐。这些缺点对于土壤的批量分析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和硒的方法比较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发现,原子荧光法相对较为简单测定结果较为准确。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土壤 砷和硒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 硫磺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往往含有微量元素。本研究旨在利用微波消解和原子荧光光谱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硫磺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敏感、准确检测。此方法有望为提高硫磺产品质量控制、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光谱法 硫磺 微量砷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金属污染愈发受到关注,同时对我们的检测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建立了一种ICP-MS同时检测水中铝铁锰铜锌铅镉硒9种金属的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5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5~1.000,检出限均满足标准要求,重复测定6次高中低浓度的精密度为0.48%~2.24%,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7%~103%。

  • 标签: ICP-MS 同测 检出限 精密度 加标回收率
  • 简介:摘 要:采用原子荧光法(AFS)和电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土壤中和锑的含量,通过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土壤样品加标回收四个方面探讨对比两种检测方法。两种方法针对土壤的检测数据都具备准确的代表性,原子荧光法单元素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监测应用广泛;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可多元素同时检测,工作效率翻倍,但相对检测成本高。ICP-MS法在满足优化条件的情况下,监测土壤和锑的含量更优于AFS法。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土壤
  • 简介:目的分析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茶树叶基准物中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估、计算,由此计算合成不确定度,最终给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结果合成不确定度为0.008,扩展不确定度为0.016,含量为(0.176±0.016)mg.kg-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茶树叶基准物中含量的不确定度的分析。

  • 标签: 不确定度 原子荧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氧化二联(ATO)合VCD方案(长春地辛(VDS)+环磷酰胺(CTX)+地塞米松(DEX))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ATO+VCD方案治疗30例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ATO10mg1次/d,连续应用14天;同时应用VCD方案化疗VDS4mg/d第1-4天,CTX300mg/㎡,第1、8、15天,DEX20mg,第1、2、4、5、8、9、11、12天;以28天为一疗程,应用2-4疗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其中3例患者达到非常好的PR(VGPR),14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5例患者达到(只限复发难治性骨髓瘤的)最小缓解(MR),总有效率73.3%。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皮疹、高血压、血糖升高、肝损伤、末梢神经性病变等,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均好转。结论ATO+VCD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效果理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难治 复发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三氧化二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选取我院中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患者100例,根据使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全反式推甲酸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全反式推甲酸基础上实行三氧化二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患者中使用全反式推甲酸基础上实行三氧化二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推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三氧化二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6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并形成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治疗基础之上联合三氧化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19/3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三氧化二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治疗,可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化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地方性砷中毒(地病)病区居民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行为方式改变等,病区疾病谱亦发生了重大变化,地病患者慢性病多病共存已成为病区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胁。未来应从新视角深化基础研究,探索地病慢性病综合防治新路径,构建"筛、管、防、治、研"全程管理模式,为地病慢性病共病防治提供保障。

  • 标签: 地方性砷中毒 慢性病 多病共存 深化研究 防治策略
  • 简介:文章介绍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粗中铋锑硫量的方法,主要探讨了溶样方法、基体影响、干扰元素的影响,该方法操作简单,方法灵敏度高,没有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结果稳定可靠,对低含量硫的测定更加有明显优势。

  • 标签: ICP光谱法 铋锑硫 砷基体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儿在三氧化二(arsenic trioxide,ATO)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的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者可迅速进展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研究APL患儿发生DIC的高危因素并动态观察ATO对APL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血液内科初诊的28例APL患儿的基本信息、初诊时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诱导阶段应用ATO治疗各个分段时间点凝血指标,回顾性分析这些因素与DIC发生的相关性及随治疗时间的推移,凝血指标的动态性变化趋势。结果28例患儿中,24例(85.7%)发生DIC。APL患儿的年龄、性别、初诊时血常规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与DIC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分组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PT在治疗前[(17.58±2.99)s]高于治疗第3~4天、7~10天、14~16天、22~26天[(15.3±1.86)s、(13.81±1.18)s、(14.13±0.62)s、(14.2±1.59)s](P=0.016)。PLT≥20×109/L组PT在治疗前及治疗第3~4天[(15.02±2.83)s、(14.59±2.19)s]均高于治疗第7~10天、14~16天、22~26天[(13.25±2.01)s、(13.31±1.51)s、(13.47±1.64)s],P<0.01)。结论APL患儿的年龄、性别、初诊时血常规指标、FIB水平、LDH与发生DIC无显著相关性。ATO诱导治疗前及诱导的第3~4天为初诊APL患儿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的时间点。

  • 标签: 儿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了同一份食品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分取溶液,分别加入相应的试剂,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微量、汞含量的方法及检验条件。该方法大大加快了和汞的检测速度。

  • 标签: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