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历简介患者,女,岁.因突发腹痛伴呕吐3h,于2004年4月27日凌晨2h30min急诊入院.患者近2年月经周期缩短至20d,经量增多,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未治疗.末次月经:2004年4月21日.患者入院前3h房事后出现上腹部剧痛并渐波及全腹,伴频繁呕吐,为胃内容物及胆汗.查体:T37℃,6次/min,0次/min,130/90mmHg.急性痛苦病容.腹平软,剑突下及麦氏点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示:脾正常,子宫切面10.3×8.3×6.6cm,前壁厚4.7cm,后壁厚2.1cm,左侧附件区见5.3×4.0c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右侧附件见两个无回声区,大小各为:1.4×1.5cm,1×3.2cm.陶氏腔见前后经2.2cm的液性暗区,阑尾区无异常.查血Hb120G/L,C10G/L,T222G/L.行腹腔穿刺阴性.在内科疑为阑尾炎,予抗炎、支持治疗后,病情无缓解,腹痛加重,不能平卧,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后再次B超检查示腹腔积液增多,复查血色素明显下降,考虑腹腔内出血,急请妇产科会诊.妇检: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举痛,子宫、附件触及不清,均有压痛,行后穹窿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5ml,初步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于当日中午12时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鲜红色血液1500ml,凝血块300g位于上腹部,子宫11×8.5×7.0大小,表面欠光滑、充血、质硬、活动.左侧卵巢鸭蛋大小,囊性,表面光滑,无破口,右侧卵巢正常,双侧输卵管充血,积水,与盆腔粘连.盆腔内未见出血点,右侧探查上腹,见肚脾包膜完整,胃韧带处有-0.5×1.5cm的小结节.脾区不断有小凝血块及血液溢出,疑为脾破裂,行左肋下切口探查:脾正常,胃韧带温氏孔有-4.0×3.0cm的血块附着,清除血块,见胃韧带近胃小弯处有一小结节,呈暗红色,表面有0.3×0.1cm的破裂口.诊断为:胃韧带血管瘤破裂,行病灶切除,同时行全子宫+左侧附件+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胃韧带毛细血管瘤破裂,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呈增生�

  • 标签: 肝胃韧带毛细血管瘤破裂 巧克力囊肿破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白细胞介素-Ⅱ腹腔热灌注治疗胃肠道癌转移的疗效。方法30例胃肠道癌转移患者,11例合并腹水,常规腹腔穿刺,有腹水者放尽腹水,注入加热至50℃的生理盐水1500ml内加5-氟脲嘧啶3000mg及白细胞介素-Ⅱ300万u,第1、5天。以5-氟脲嘧啶500mg/(㎡·d),静滴,第1~5天;顺铂20mg/(㎡·d),静滴,第1~5天,为对照组。两组均每3周重复,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转移癌腹腔化疗组有效率43.3%,对照组有效率21.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性腹水腹腔化疗组有效率90.9%,对照组3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大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白细胞介素-Ⅱ腹腔热灌注是治疗胃肠道癌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对合并癌性腹水者。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肝转移 联合腹腔化疗
  • 简介:目的评价经动脉导管血管内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肝癌动静脉瘘血管分别行超选择性插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造影观察动静脉瘘闭塞情况及肿瘤的栓塞情况。结果22例肝癌动静脉瘘经动脉导管血管内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2~15ml,对分流量大的动静脉瘘配合明胶海绵栓塞。造影显示瘘口全部闭塞,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肿瘤栓塞密实。结论经动脉导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疗效可靠,不影响对肿瘤的栓塞治疗。

  • 标签: 肝细胞 动静脉瘘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乙醇 碘化油
  • 简介:胆石症系常见多发病,约占腹部外科同期住院病人13.0%,14.0%。1992年全国调查,胆囊结石约占79.9%,胆管结石和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6.1%-4.7%。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原发、继发)约占9.2%。在胆石症中,外胆石仍占绝对多数。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最有效的治疗仍以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术为主。传统剖腹手术对外胆石的治疗已形成典型、规范的术式标准,其疗效十分满意。

  • 标签: 微创外科 肝外胆石症 诊断 治疗 胆道镜 十二指肠镜
  • 简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消化内科常见病。柯美云报道其发病率占消化疾病的20%~40%,但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大系列的精确统计,国外报道本病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一般认为在胃肠专科门诊中约40%的患者为消化不良,而其中约40~50%为FD,加之有许多消化不良患者并不一定就诊,故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在临床上多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类型,应用不同西药治疗,虽可取

  • 标签: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肝郁脾虚型 患者 发病率
  • 简介:目前,应用中药经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因其副作用小,疗效可靠,能缩小肿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用消癌平注射液经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消癌平注射液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脂肪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内脂肪占重3%~4%,若超过5%则为脂肪,严重者脂肪含量可占40%~50%.脂肪的主要脂类为三酰甘油.脂肪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现代疾病,嗜酒、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临睡前加餐均是发病因素.在营养不良、糖尿病、药物中毒等基础上,脂质代谢发生紊乱,导致脂类在肝脏蓄积.轻度脂肪常无临床表现,中、重度脂肪,可出现、乏力区隐痛,重者可引起肝功能损害,长期不注意控制将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肝硬化.2004年10月我校教职工在健康检查中,经肝脏B超检查发现脂肪151例,现分析如下.

  • 标签: 重度脂肪肝 高校教职工 相关因素分析 患病情况 肝细胞内脂肪堆积 上海
  • 简介: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对小肝癌和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小肝癌、14例小血管瘤在低场MR的信号特征。结果在T1WI上,小肝癌和小血管瘤以等信号为主;在T2WI上,小肝癌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小血管瘤表现为均匀显著高信号。结论小肝癌和小血管瘤在低场MRT2WI上的信号特征,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 标签: 磁共振 低场 肝癌 血管瘤
  • 简介:目的探讨HDAg和HBsAg/HBcAg在丁型肝炎患者组织中表达及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检测79例丁型肝炎患者组织HDAg、HBsAg和HBcAg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81%、71%)较乙型肝炎(94%、92%)低(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和HBsAg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呈一致性,且均与组织的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程度相关(P<0.01)。HBc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阳性细胞主要呈单个细胞或点状分布,且HBcAg阳性细胞明显少于HDAg阳性细胞。结论HDV感染会抑制HBV病毒抗原(HBcAg)表达;HDV致病机制中既有HD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也有HBV和HDV的协同作用。

  • 标签: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 简介:目的:检测成人肝移植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态,探讨监测肝移植受体术后丙型肝炎复发的意义.方法:收集本移植中心器官移植受体摘除肝脏标本52例,采用Tordji-22和NS32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所有病例术前血清抗HCV检测均阴性.52例肝移植受体肝脏组织中20例(38.46%)肝细胞内有不同程度的HCV抗原存在.上述2种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及阳性表达方式略有不同,Tordji-22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NS3以肝细胞胞质细颗粒状阳性为主.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组中HCV阳性细胞主要为癌旁肝细胞,少数癌细胞胞质也呈弱阳性.结论:在接受肝移植的慢性终末期肝病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相当病例受体肝脏有HCV感染.由于肝移植后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物可促进HCV病毒在移植的肝细胞内复制,导致丙型肝炎复发,明确肝移植受体肝脏HCV感染状态,对肝移植后病情监测、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移植 受体 病肝组织 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18β-甘草酸(18β-GL)和γ-干扰素(IFN-γ)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纤维化模型染毒开始及染毒后5wk分别用18β-GL和IFN-γ预防和治疗纤维化,与正常组及染毒组比较,观察各组病理及纤维化程度。结果:18β-GL治疗组大鼠纤维化程度与IFN-γ组相近,而且明显小于染毒组,其中羟脯氨酸(HyP)、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较染毒组明显降低。结论:18β-GL有IFN-γ相近的抗纤维化作用。

  • 标签: 18Β-甘草酸 Γ-干扰素 大鼠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评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NO合成酶抑制剂治疗肺综合征(HpS)的疗效。方法对门脉高压大鼠应用选择性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A和ETB以及NO合成酶抑制剂左旋单精氨酸(L-NMMA),然后观察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各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体动脉压(mSAP)和心输出量(CO)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治疗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肝肺综合征 PAO2 NO合成酶抑制剂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水飞蓟宾(Silbinin)对大鼠酒精性脂肪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饮用10%乙醇,加高脂高热量饲料喂饲6周,造成大鼠酒精性脂肪模型;灌胃给药水飞蓟宾100mg·kg-1,继续酒精和高脂高热量饲料处理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测定肝细胞TG、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水飞蓟宾能抑制病鼠血清AST、ALT、AKP活性(P<0.05或0.01)和降低TG、LDL-C、TNF-α、TGF-β1含量(P<0.05或0.01),提高HDL-C含量;降低匀浆TG和MDA含量(P<0.05或0.01),增强SOD活性(P<0.01)以及改善肝细胞水变性和脂肪变性(P<0.01).结论:水飞蓟素阻止大鼠酒精性脂肪形成,其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血脂、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抗免疫性炎症和抗增殖.

  • 标签: 水飞蓟宾 酒精性脂肪肝 自由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采用连续流动系法对动脉栓塞用莪术油明胶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流速、介质、交联剂用量及交联时间和微球的粒径均对体外释放有影响,但灭菌对微球的体外释放无影响。12小时后,释放80%的药物。药物从微球中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释放机制为溶蚀加扩散。

  • 标签: 莪术油 莪术醇 明胶微球 体外释放
  • 简介:牛羊东毕血吸虫病是由东毕血吸虫引起的牛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引起牛羊贫血、消瘦、水肿及母畜不孕或流产,甚至因恶性病质大批死亡。牛羊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吸虫引起的牛羊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并伴有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的一种寄生虫病。牛羊东毕血吸虫病很少

  • 标签: 东毕血吸虫病 肝片吸虫病 混合感染 防治
  • 简介:目的分析巨细胞病毒所致婴儿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更昔洛韦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巨细胞病毒所致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由巨细胞病毒所致先天和围生期感染患儿损害发生率(75.0%),明显高于出生后感染患儿(18.7%)。更昔洛韦治疗组治愈率50%,对照组1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用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所致婴儿损害更有效。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肝损害 更昔洛韦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PV)、静脉或下腔静脉(IVC)癌栓的处理。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静脉或IVC癌栓68例,其中PV癌栓63例,左静脉癌栓1例,中静脉癌栓合并PV左支癌栓1例,右静脉、IVC合并PV右支癌栓1例,IVC癌栓2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0d病死率为2.9%,其余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静脉或IVC癌栓是安全的。

  • 标签: 肝细胞癌 癌栓
  • 简介: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华神制药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药双虎清颗粒的研发”,以其科技含量高、临床可推广性强、对中医药产业化的巨大推动作用等优势,最近荣获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标签: 双虎清肝颗粒 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 慢性乙型肝炎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损害的疗效。方法将抗结核药物性损害患者15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内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内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每日1次,为3周。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83.7%和对照组为80.8%,(P>0.05),而在血清总胆红素复常率上治疗组76%优于对照组63%(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在治疗抗结核药物性损害是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肺结核 肝损害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对照组96例,对照组予以普通的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解毒方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改善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N-C)、层粘蛋白(LN)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达61.4%-82.9%,ALT复常率达72.4%,而对照组分别是27.8%-61.7%、4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纤维化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纤维化 活血解毒方 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