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阅读型作业指的是要求学生利用教材或已有的材料,通过认真阅读,全面把握材料内容、体会、理解其中蕴含的英语知识、思想与方法,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提供保障的一种学习行为。通过基础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次设计的作业类型是根据本课时的重点来决定,围绕重难点设计作业任务,辅助完成每课的要点,起到检测学生掌握理解情况和练习熟练的作用。设计的作业类型形式多样不单一,能够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完成兴趣和驱动,变化多样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本课重难点。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探讨诊断、治疗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我国26个省市1998年1月至2020年3月确诊的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314例(男180例、女134例),采用Sanger测序、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或者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定量PCR等技术进行基因诊断。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发病年龄≤12月龄)和晚发型(发病年龄>12月龄)。根据个体情况,给予钴胺素、左卡尼汀、特殊饮食及对症治疗。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14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中58例(18.5%)通过液相串联质谱法新生儿筛查发现,5例(1.6%)为尸检确诊,251例(79.9%)患儿为发病后临床诊断。发病年龄为3小时龄~18岁,其中早发型159例(71.0%),晚发型65例(29.0%)。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代谢危象、智力运动落后、癫痫、贫血和多脏器损伤。早发型较晚发型患儿代谢性酸中毒及贫血常见[20.8%(33/159)比9.2%(6/65),34.6%(55/159)比16.9%(11/65),χ2=4.261、6.930,P=0.039、0.008]。236例(75.2%)接受了基因分析,227例(96.2%)获得了基因诊断,在7个基因(MMUT、MMAA、MMAB、MMADHC、SUCLG1、SUCLA2、MCEE)上共发现127个变异,其中49个为新变异。MMUT变异导致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缺乏(mut型)211例(93.0%),常见的MMUT变异是c.729_730insTT、c.1106G>A、c.914T>C。c.914T>C在早发型中发生的频率较晚发型高[8.3%(18/216)比1.6%(1/64),χ2=3.859,P=0.037]。mut型较其他类型患儿代谢危象常见[72.6%(114/157)比3/13,χ2=13.729,P=0.001]。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在mut型患儿中比其他类型患儿少见[38.2%(60/157)比9/13、25.5%(40/157)比8/13,χ2=4.789、7.705,P=0.030、0.006]。58例新生儿筛查发现的患儿中44例(75.9%)从无症状时开始治疗,发育正常;14例(24.1%)临床发病后才开始接受治疗,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结论分析了我国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点及相关性,扩展了基因变异谱。鉴于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有临床表现复杂及早发严重的倾向,新生儿筛查对于早期诊断、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将致病基因MMUT列入我国育龄夫妇孕前携带者筛查目录中,关口前移至出生缺陷一级预防。
简介:摘要:观察肝阳上亢型的H型高血压患者运用天麻钩藤饮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肝阳上亢型的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治疗8周后,观察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9年10月所有关于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和非随机对照研究(CCT)。排除重复文献,低质量文献,观察指标不符文献以及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及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假体周围透亮线,5年假体生存率,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并发症,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累计病例18 702例,其中生物组8 735例,水泥组9 9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型单髁组与水泥型单髁组比较,生物型单髁组假体周围完全透亮线的发生率更低[比值比(OR)=0.08,95%置信区间(CI)(0.01,0.42),P=0.003],膝关节OKS功能评分更高[均数差(MD)=2.08,95%CI(0.51,3.65),P=0.009],5年假体生存率更高[OR=1.39,95% CI(1.20,1.60),P<0.0001],手术时间更短[MD=-9.23,95% CI(-13.72,-4.74),P<0.0001],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3,95% CI(0.17,1.09),P=0.07]。结论与水泥型单髁相比,生物型单髁可以降低假体周围完全透亮线的发生率,提高膝关节功能及5年假体生存率,缩短手术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对治疗肥胖伴有2型糖尿病(T2DM)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两家医院收治的64例肥胖伴有T2DM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干预情况分为两组,腹腔镜下SG(LSG组) 30例和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L-RYGB组) 34例,采用SPSS 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逐步)模型,分析T2DM缓解与否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血脂相关指标除甘油三酯外,两种手术方法均未获得明显改善。两组间BMI和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YGB对血糖的缓解率(88.2%)优于LSG(76.7%)P<0.05。而术后1年,两组接受治疗的患者的HbA1c、收缩压和舒张压减少值均明显降低(P=0.016; P=0.029和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空腹血糖、HbA1c可作为1年时T2DM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P=0.001; P=0.008)。L-RYGB显示出T2DM缓解率明显高于LSG (OR=1.79, 95%CI: 1.133~2.829, P=0.013)。两组患者均未发生30d内死亡和胃肠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中,L-RYGB的发生率较高(11.8% vs.3.3%, P=0.022)。结论在T2DM缓解方面,术后1年的结论,L-RYGB优于LSG。远期持久缓解的结果,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滋阴祛湿法联合低能量激光治疗阴虚夹湿型男性型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符合阴虚夹湿证候表现的男性型脱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0例。治疗组给予滋阴祛湿方加减联合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照组予口服非那雄胺片( 1mg/日), 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 2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评分变化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瘙痒、鳞屑、油腻、脱发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 (P均 <0. 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5)。【结论】滋阴祛湿法联合低能量激光治疗阴虚夹湿型男性型脱发疗效佳,止脱生发的同时可改善患者相应伴随症状,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半包埋活瓣式吻合手术方式预防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术后出现的反流症状,并评价此种手术方式预防反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15例患者因食管胃结合部癌行近端胃手术切除治疗,并采用半包埋活瓣式吻合方式进行吻合的临床资料,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量表评分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反流的差异。结果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有2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现吞咽不畅,在胃镜下扩张吻合口1次后症状消失。15例患者手术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 ±12比10±4,t=1.877,P=0.081)。结论半包埋活瓣式吻合手术方式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术后有一定的防反流效果。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经窦道胃支架置入术治愈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瘘患者。术后随访5月余,显示患者胰瘘痊愈,无假性囊肿、左侧门静脉高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肾镜清创引流术后胰瘘的理想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此技术的相关报道。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行疏肝和胃汤对总好转率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8月-2019年9月我科室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取的治疗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探究组51例,对照组进行奥美拉唑治疗,探究组进行疏肝和胃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病症复发率和临床好转率。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病症复发率明显较小,临床病症好转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采用疏肝和胃汤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降低病症复发率,提升病症好转率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因此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简介:[摘要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胃肠超声助显剂在胃食管反流及周围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5月 -2019年 8月我院疑似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 70例,最终经病理证实 68例,分别选用常规超声和加胃肠超声助显剂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结果 加胃肠超声助显剂检出率( 95.59%)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 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8, P=0.041)。结论 胃肠超声助显剂在胃食管反流及周围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消化不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方案,进一步管控治疗疗效。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 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间随机在我院选取 106 例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n=53 )与综合组( n=53 )。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予以常规性护理,综合组患者治疗中施予综合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一次封闭治疗成功率、治疗后的住院时间。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综合组患者的 一次封闭治疗成功率、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均明显更优, P<0.05 ,数据差异有意义。 结论 对于行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来说,通过综合性护理的实施,可以较好的改善其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9年10月嘉兴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19例;年龄为(63±9)岁,年龄范围为41~83岁。52例患者中,31例行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序贯组;21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腹腔镜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并发症情况。(3)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与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序贯组和腹腔镜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序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16)min、(57±11)mL;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3±14)min、(55±9)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63,1.052,P>0.05)。(2)并发症情况:序贯组患者中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围术期出血1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2例、腹腔积液4例、门静脉血栓4例,无死亡患者;腹腔镜组患者中1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围术期出血2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6例、腹腔积液4例、门静脉血栓4例,死亡3例。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腹腔镜积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栓、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0.082,P>0.05);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经胃镜治疗后痊愈;腹腔积液患者予低盐饮食联合利尿剂治疗后消退;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予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后成功溶栓。6例腹腔镜组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3例经胃镜治疗后痊愈,3例未能及时抢救死亡;腹腔积液患者予低盐饮食加利尿剂治疗后消退;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予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后成功溶栓。(3)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31例序贯组患者均未见胃底静脉曲张;21例腹腔镜组患者15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严重胃底静脉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8,P<0.05)。术后12个月,31例序贯组患者中29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2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21例腹腔镜组患者中13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5例发生严重胃底静脉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3,P<0.05)。序贯组明显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予胃镜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腹腔镜组明显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1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患者予胃镜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消失。(4)随访情况: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31例序贯组患者和18例腹腔镜组患者生存。结论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曲张静脉复发率、再出血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从下丘脑外侧区(LHA)到伏隔核(NAc)的orexin通路对胃动力及奖赏性摄食的调控作用。方法(1)随机选取4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NS组)、1 μg orexin-A组、5 μg orexin-A组、10 μg orexin-A组、20 μg orexin受体拮抗剂(SB334867)组、20 μg SB334867 + 5 μg orexin-A组,采用大鼠NAc核团埋置套管注射orexin-A及SB334867的方法,观察大鼠胃收缩的频率和幅度;(2)随机选取3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假刺激组(NS+SS组)、生理盐水+电刺激组(NS+ES组)、SB334867(20 μg)+假刺激组(SB334867+SS组)、SB334867(20 μg)+电刺激组(SB334867+ES组),采用电刺激大鼠LHA及大鼠NAc注射SB334867的方法,观察大鼠胃收缩的频率和幅度;(3)随机选取3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NS组、orexin-A(5 μg)组(orexin-A组)、SB334867(20 μg)组(SB334867组)、orexin-A(5 μg)+ SB334867(20 μg)组(orexin-A + SB334867组),采用大鼠NAc核团埋置套管注射orexin-A及SB334867的方法,观察大鼠与摄食行为有关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或者胃功能(比如胃排空或者胃分泌);(4)随机选取3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分为生理盐水+假刺激组(NS+SS组)、生理盐水+电刺激组(NS+ES组)、SB334867(20 μg)+假刺激组(SB334867+SS组)、SB334867(20 μg)+电刺激组(SB334867+ES组),采用电刺激大鼠LHA及大鼠NAc注射SB334867的方法,观察大鼠与摄食行为有关的CPP或者胃功能(比如胃排空或者胃分泌)。结果(1)胃收缩活动记录结果显示,NAc微量注射orexin-A和电刺激LHA均显著增加了大鼠胃收缩的幅度和频率,并且这种作用可被NAc预注射SB334867阻断[给予orexin-A后10 min:10 μg orexin-A组(60.78±5.67)%,NS组(7.35±1.08)%;t=26.18,P<0.05]。(2)胃排空实验结果显示,NAc微量注射orexin-A以及电刺激LHA均可使胃排空的速度显著升高,SB334867预处理可阻断该作用[电刺激LHA:NS + SS组(71.18±17.78)%,NS + ES组(132.23±31.18)%;t=4.81,P<0.05]。(3)胃分泌实验结果显示,NAc微量注射orexin-A和电刺激LHA均可使胃酸分泌量显著增多,且这种作用可被NAc中预注射SB334867阻断[给予orexin-A后90 min:orexin-A组(100.18±23.23),NS组(39.23±7.69);t=7.05,P<0.05]。(4)CPP实验结果显示,NAc微量注射orexin-A或电刺激LHA后,大鼠在放置巧克力的隔间里时间更久,而这种现象可被NAc中SB334867预处理阻断[电刺激LHA:NS + SS组(36.23±6.23)%,NS + ES组(53.36±6.66)%;t=5.31,P<0.05]。结论从LHA到NAc存在orexin神经通路,这条通路可能对胃功能和奖赏性摄食具有调节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胃ESD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术后使用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口服液,对照组术后仅应用奥美拉唑,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术后症状、溃疡面积、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出血情况。结果术后第3、7天,观察组腹胀、返酸、嗳气及恶心等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8周,观察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8周,观察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可有效改善患者胃ESD术后腹痛、腹胀、返酸、嗳气等临床症状,缩小溃疡面积,并提升机体VEGF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对出血症状改善不明显,临床治疗需选择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