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方法细菌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2012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结果5231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1236株,占23.6%(1236/5231),革兰阴性菌2147株,占41.0%(2147/5231)。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分离菌株的第一位。葡萄球菌属细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CNS(MRCNS)检出率分别为11.6%和39.5%,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菌株。屎肠球菌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位居第1位(占32.1%),肺炎克雷伯菌位居第2位(占17.3%)。厄他培南对革兰阴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是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替坦、呋喃妥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在97%以上,呈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是3.7%和8.3%低于亚胺培南耐药率30.8%,对呋喃妥因、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率100%,并呈现广泛耐药株。结论微生物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用药依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细菌耐药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率、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妇幼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9-2013年海城市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度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新生儿的主死因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疾病、肺炎、出生窒息及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的主要死因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出生窒息及其他先天异常,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均位居新生儿与婴儿死因首位。(3)婴儿死在医院的比例逐年上升而死在家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婴儿死前就诊于高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例显著提高而就诊于低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2009-2013年海城市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后我市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应从免费婚前检查开始,加强孕前优生、孕期保健、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定期进行产前健康检查、规范高危妊娠的监测、强化各级助产机构的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积极预防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普及超声学、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预防出生缺陷项目,进一步完善孕产期保健及儿童保健管理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婴儿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药物流产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实行药物流产239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药物流产前中后后均进行B超检查。结果从B超结果来看停经天数越少,孕妇孕囊大小越小,药物完全流产率越大。停经天数为36-40d患者,孕囊大小为8-10mm,完全流产率为100.0%。停经天数为51-55d患者,孕囊大小为25-30mm,完全流产率为38.1%。年龄越小,完全流产率越高。≥33岁患者在完全流产率上与<32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药物流产前B超检测对于适应证的选择、确定孕龄、预测流产效果具有指导意义;在药物流产过程中其能够动态观察子宫大小及宫腔内变化,及时和正确地诊断处理患者情况;药物流产后,B超能够判断患者流产是否完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急诊感染性发热患者临床研究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平均分为普通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以及病毒感染组,每组患者30例,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病毒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细菌感染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患者治疗第4天后,有7例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症状,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28.44±5.57μg/L,第4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35.74±5.86μg/L,治疗第7天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5.84±2.12μg/L,体温得以控制。结论进行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就可以对于早期细菌感染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对细菌感染程度作出定性反应,促进患者后期的治疗和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以神经外科为例,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感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监测。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感染患者的病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易受到感染的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细菌学检验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3株,所占比例为18.3%;铜绿假单胞菌72株,所占比例为20.9%;肺炎克雷伯菌93株,所占比例为27.0%,共检出细菌345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于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93.5%,对于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为67.3%,对于头孢他定和氨曲南的敏感性都是33.6%,对于环丙沙星的敏感度为26.2%,对于阿米卡星的敏感度15.9%。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的类型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与意义进行探究。方法分析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主要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不同ST段回落程度、冠状动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的程度进行观察。结果选取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前,存在室性心律失常者101例;介入术后出现室性加速性心率失常者85例,出现心室颤动行非同步电复律者44例,窦性心动过缓或者是窦性停搏者35例,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者5例。在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50%者为100例,ST段部分回落≤50%者为17例,ST段无变化者3例。结论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血流在恢复正常时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通过严密监测是可以得到及时处理和治疗的,因此介入治疗时的心电图监测十分重要,其是保证介入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