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40例,通过放射CT血管造影对其进行检查,并对所有患者的原始数据进行1mm、3mm的重建,比较诊断结果。结果1mm组的检查结果更为精确,其中,1mm检查组共检测出钙化斑块40个,小钙化斑块32个;3mm组共检测出钙化斑块33个,小钙化斑块26个,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不同重建厚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mm重建组的检测量更接近准确值。

  • 标签: 放射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 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MIH)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进行检查,按照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和分析。结果15例MIH中,Stanford分型的升主动脉A型的有5例,仅累及到降主动脉B型的有10例。5例还患有穿透性溃疡,患有的并发征为胸腔积液的有6例,心包积液的有3例,主动脉夹层的有2例,主动脉瘤的有3例。结论64排螺旋CT具有无创、快速的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壁内血肿的间接、直接征象和并发征象,能决定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

  • 标签: 64排螺旋 主动脉壁内血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超和多层螺旋CT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和病理检查结果,对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为90.0%;CT诊断准确率为95.0%(P>0.05)。结论B超与CT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两种诊断方法各有特点,必要时可以将两种影像学的检查进行有机结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 标签: B超 多层螺旋CT 子宫肌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64层螺旋CT检测肺结节有效性的分析。方法选择性的挑出不同密度的胸部模型,胸部模型的直径在2.5mm至13mm之间,采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测肺结节,在检测过程中分别设定250mAs,30mAs两种不同剂量,根据这两种计量的扫描检测评价指数分析其有效性。结果250mAs,30mAs两种不同剂量扫描检测得出的局部CT值相差无几,无显著差异,但两种剂量CT值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其计算值和电流呈负相关;250mAs的DLP,CTDIw值分别为219.0mGy?cm,14.6mGy,30mAs的DLP,CTDIw值分别为26.2mGy?cm,1.7mGy,相比之下,250mAs辐射剂量更高,可见度相对较低。结论参数为30mAs的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检测效果更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肺结节
  •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长期以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在我国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数约为3亿,并且每10秒就有会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也凭借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治疗心血管病的关键之处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但由于心血管病的种类繁多、成因复杂,给其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心血管病的诊断水平,尤其是最近几年中64排128层微平板CT的广泛应用,更是给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带来福音。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64排128层微平板CT在心血管成像中的运用,了解其应用效果。

  • 标签: 64排128层微平板CT 心血管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CTV)在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血管损伤MSCTA/CTV造影检查资料。采用增强后容积扫描,速度优先模式。延迟时间动脉期为30s~35s,静脉期为120~150s。图像传至AW4.0工作站,使用4种后处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经MSCTA/CTV检查,诊断为单纯动脉损伤者10例,其中股动脉11例,髂外动脉2例,动、静脉同时损伤者2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1例,髂外血管动静脉瘘1例;因肌肉软组织血肿压迫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者17例。结论MSCTA/CTV能较好地显示下肢血管病变的解剖细节,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下肢血管 损伤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道造影和螺旋CT对胃部肿瘤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已经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胃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消化道造影的检查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螺旋CT的检查方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消化道造影的阳性诊断结果27例,与病理符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CT阳性诊断结果29例,与病理符合率96.7%。观察组患者检测结果与病理符合率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道造影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96.5%和64.8%;螺旋CT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97.1%和81.2%。对照组患者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优于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方法,但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造影和螺旋CT对胃部肿瘤均有好的诊断结果,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部肿瘤 消化道造影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CT血管造影在短暂脑梗塞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79例脑梗塞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79例患者中颅外血管狭窄者例24,颅内血管狭窄者17例,颅内外均有狭窄者17例。结论头颈部CT血管造影在短暂脑梗塞的诊断以及病因明确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治疗的指导和预后的分析也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头颈部 血管造影 CT 短暂脑梗塞 临床诊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重要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同时结合其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结果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54例患者经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发现在斑块检出总数量、血管狭窄情况等方面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较为接近(P>0.05)。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依次是85.95%、93.26%、74.8%和96.61%。结论对冠心病进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具有相对理想、可靠的鉴别能力,并且操作简便,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是今后医院单位尽早确切诊断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普及。

  • 标签: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心病
  • 简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的应用,为肿瘤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显像技术。随着近年来PET-CT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消化道肿瘤的核医学影像诊断有了全新的发展。目前,PET显像广泛使用的显像剂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可浓聚于代谢旺盛的组织,包括肿瘤。存活的肿瘤组织主动摄取这一放射性核素标记物,而坏死组织则不能。应用这一特性,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消化道肿瘤 应用
  • 简介:“2014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于2014年5月29-31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同内外CT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青年学子110多人参加了研讨,研讨会交流论文37篇。

  • 标签: 数字成像 CT 厦门 射线 企业代表
  • 简介:摘要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经胃镜活检确诊的4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行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观察组和给予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的对照组,均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RI和MSCT对胃癌T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4%和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N分期准确率比较同样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术前分期判断上MRI与MSCT差别不大,MRI在一些成像技术方面优于MSCT,但其由于对术前N分期局限性还无法取代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上的应用。

  • 标签: 胃癌磁共振成像(MRI)多螺旋CT(MSCT)TMN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腰部CT定位下射频微创缓解老年人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179例保守治疗失败的老年人(大于60岁)腰腿痛患者,在CT定位观察下,结合病史、体征和影像选择合适入路到达退变的靶目标腰椎间盘、后纵韧带、腰椎神经管通道(侧隐窝、神经根的外口等),进行射频治疗,术后腰臀及下肢遗留稍许疼痛可联合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治疗,以改善椎旁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及功能障碍。;结果179例随访102例,随访时间6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其疗效,术前腰腿痛及下肢症状均缓解,VAS评分为7.50±1.53,术后1周评分3.28±0.72,按照ODI评分标准,65例优,18例良,9例无效,优良率81.2%。结论CT定位可以较为精确反映腰椎射频穿刺的靶点并实施脊柱射频微创操作,因此CT定位下脊柱射频治疗是缓解老年人腰腿痛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腰椎狭窄 椎间孔狭窄
  • 简介: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的X线、CT表现,探讨X线、CT在早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痰培养、血培养及临床症状证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15例患者均行常规X线正侧位摄片及CT平扫。结果15例患者中X线平片表现炎性浸润14例;表现蜂窝状、空洞、肺气囊影12例;脓胸、气胸3例;球形病灶2例。15例中CT表现都有片状肺部浸润,以两肺下叶明显,大部分分布于胸膜下。部分病例合并空洞、肺气囊影,以肺气囊影为主。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早期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及X线、CT表现综合分析。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 诊断显像 X线 CT
  • 简介:目的:总结与分析某市级三甲医院CT、核磁共振成像仪等影像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搜集与查阅设备科、计财科、CT核磁室、经管科、人事科等部门与医院CT、核磁共振成像仪等设备相关资料,统计其运行成本,检查人数,收益,运行时间等数据,计算出设备利用率,保本使用量,净收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结果:核磁共振成像仪与16排螺旋CT等设备利用率高,收益好,投资回报期短;而高端双源螺旋CT投资数额较大,后期维护费用较高。结论:目前医院的16排螺旋CT设备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较好,投资回收期较短。为缩短高端双源螺旋CT投资回收期,就需挖潜提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效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多排螺旋CT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的多排螺旋CT资料,系统分析其特征。结果病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患者有10例,边缘呈现光滑,CT为25~52Hu,轮廓较清楚,20例患者为团块形状,大小不一,边缘不清晰,较模糊。肺炎性假瘤均位于肺外围(100%,30/30),多局限于一叶(86.7%,26/30),形态多不规则(76.7%,23/30),可见粗大毛刺(30.0%,9/30),“桃尖征”(50.0%,15/30)、“平直征”(46.7%,14/30)、“晕征”(40%,12/30),高度均匀性强化(83.3%,10/12)等征象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全面综合地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特征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及其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技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外伤在64排螺旋CT与其在磁共振中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方法从2011年-2013年我院膝关节外伤患者中选取120例,对其采用64排螺旋CT的诊断结果,以及采用磁共振进行诊断之后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之后发现,采用磁共振对患者的膝关节外伤进行诊断时,其诊断的准确率要明显的优于64排螺旋CT,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关节外伤的患者,在临床的诊断中,采用磁共振、64排螺旋CT都能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而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更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外伤 磁共振 64排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胰腺癌患者45例,分别对其实施超声检查和CT平扫、CT三期增强扫描,并将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予以分析。结果CT检查判断肿瘤结果及大小的准确率高达97.4%,判断淋巴转移与否的准确率达39.3%,判断远处转移的准确率达42.7%,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各项准确率(P<0.05);CT检查对手术可切除性多项指标评价也显著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能准确的检测出胰腺癌肿瘤大小并较准确地判断周围胰腺血管受累情况。对肿瘤的分期评估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估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胰腺癌 多期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8例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探讨支气管扩张症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常规CT平扫,兴趣区再行高分辨扫描。结果支气管柱状扩张13例,囊状扩张7例,静脉曲张型5例,混合型3例,扩张类型CT均有典型表现。结论多排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对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程度均能清楚显示,而且是无创无危险性,可作为支气管扩张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多排螺旋 高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