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的用药指导及个性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到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异常为17.9%,对照组为64.3%,空腹血糖异常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餐后3小时血糖异常率、妊高压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4.3%、28.6%、42.3%。对照组对应为42.3%、67.9%、78.6%,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有良好效果,能维持患者血糖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1例,试管婴儿,头位,G1P0妊33+2周,在足月前发生胎膜早破,期待疗法时间长达16天,经过正确的治疗及精心护理,宫缩自然发动,阴道顺产分娩,母婴平安,报道护理体会经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营养指导对妊娠性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妊娠性糖尿病孕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孕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观察对比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及巨大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妊娠性糖尿病孕妇合理的营养指导,可以有效控制GDM孕妇血糖水平,并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潜伏期与活跃期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7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9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孕妇在活跃期进行分娩镇痛,观察组在潜伏期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结局、新生儿预后。结果观察组阴道助产、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而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8.5±1.7)分,高于观察组(7.3±1.2)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潜伏期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安全性高,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新生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强度运动后患者的心率及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运动项目的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用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选择在跑步机上快走或慢跑,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以及较大强度的运动,于患者运动前、运动15min后、运动30min后以及运动60min后的血糖以及心率等,通过对比患者运动前后的心率及血糖,为糖尿病患者提出合理化运动建议。结果患者低强度运动60min后的心率为(98.5±5.2)次/min,中强度运动30min后的心率为(119.8±5.8)次/min,较大强度运动15min后的心率为(140.3±9.2)次/min。低强度运动60min后的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中等强度运动30min后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较大强度运动15min后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方案建议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间维持在60min左右,既可确保心率不会过高,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方法选取于2015年8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法予以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手法予以干预。结果对两组患者在实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科学有效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治愈率提高,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相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现了一定的差别,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在尿毒症期肾脏弹性变化的特点,并测量肾脏皮质厚度,分析其与皮质弹性指数(elasticindex,EI)的相关性。方法:尿毒症期患者38例,其中糖尿病肾病组20例、高血压肾病组1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肾脏皮质、髓质及肾窦EI值及皮质厚度的差异,并分析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期,糖尿病肾病组皮质区的EI值高于高血压肾病组(t=-2.37,P〈0.05);在髓质区,糖尿病肾病组EI值低于高血压肾病组(t=2.43,P〈0.05);两组肾窦的E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高血压肾病组皮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05)。肾脏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存在正相关(r=0.35,P〈0.05)。结论:在尿毒症期,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脏EI值有不同变化,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之间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疗效。方法抽取在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老年糖尿病合并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有3例,占6%,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有9例,占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综合化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老年糖尿病合并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预后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观察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方法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抽取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并对比其效果。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血糖及病足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空腹、术中血糖、足部溃疡愈合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并发症发生率(6.25%,4/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4%,15/64),如动脉痉挛、血管损伤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加速患者的康复,避免并发症,应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合并妊娠不同干预时机对产科和围产结局的影响,探讨APS早期干预对于降低产科并发症和改善母儿结局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单胎妊娠并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围孕期和孕期针对APS不同的干预时机分为未干预组、孕前干预组、〈孕14周干预组及≥孕14周干预组,分析妊娠期APS干预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PS未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时期干预组(P〈0.008);孕早期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孕14周后干预组(P〈0.008)。APS未干预组和≥孕14周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血栓的发生率均高于孕前干预组和〈孕14周干预组,早发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率在APS不同干预时机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孕〈14周干预与37周之后分娩呈正相关(OR=5.515,95%CI:1.876~16.215,P=0.027)。结论早期排查和干预APS有利于改善APS妊娠者的产科和围产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管理与综合干预的方案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出院后的状况进行观察与记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非住院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社区管理与综合干预管理方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观察半年。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降低,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非住院患者的各项指标控制尤为重要,社会管理与综合干预对其控制力度相对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本研究应用甲基化芯片技术研究妊娠糖尿病网膜下脂肪与正常对照组的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提供妊娠期糖尿病网膜下脂肪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甲基化差异数据背景,为寻找妊娠糖尿病网膜脂肪基因表达差异原因提供线索。方法收集3例通过OGTT实验确诊但未经过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同期3例年龄,孕次产次,孕前BMI与之无差异的健康对照者网膜下脂肪组织,提取总RNA后,采用IlluminaMethylationBeadChipchip芯片进行检测,并进行基因甲基化结果进行比较,寻找具有甲基化差异的基因。结果结果发现两研究组中网膜下脂肪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存在差异。妊娠糖尿病组中总共有1298个基因发生了低甲基化,1570个基因发生了高甲基化。这些基因参与了细胞骨架构建,细胞凋亡调控,细胞核内信号转导,糖和脂代谢,炎症反应等。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两组样本在miRNA启动区上位点甲基化变化水平不一致的基因有3个,包括:PSORS1C1,PCDHB13和DKFZp686A1627。在同一CpG岛区域位点甲基化变化水平不一致的基因有7个,在miRNA区域具有甲基化差异的基因有13个。结论正常对照组与GDM组中基因的甲基化位点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该基因在组织中表达的蛋白水平在两组中的差异表达密切相关。是否甲基化的差异是导致相应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未来需要进一步弄清DNA甲基化在网膜下脂肪中对基因表达目标蛋白的调控作用,为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