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收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调查对象,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选用传统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急诊护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结果: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脑梗死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DWI诊断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的准确性。方法:收录于2021.10-2023.10,收治的50例确诊为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MR平扫、DWI成像扫描进行检查,对MR平扫、DWI成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检出脑梗死病灶61个,陈旧性梗死病灶11例,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病灶50个。T2WI阳性检出率62.30%,DWI阳性检出率100.00%,结果比较P<0.05。结论:磁共振DWI技术在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提供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DWI能够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脑梗死灶并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基于这些信息,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磁共振 DWI 诊断 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梗死病因的探究过程中对患者采取高分辨磁共振进行颅内动脉评估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1例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所选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磁共振进行颅内动脉评估,以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探究。结果 所选61例患者共检查出710条血管,其中534条为正常状态,176条出现闭塞或狭窄的情况,检出率为24.79%,对比动脉血管造影的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 结论 在脑梗死病因的探究过程中对患者采取高分辨磁共振进行颅内动脉评估能够对患者的部分血管情况进行显示,虽然其应用的准确性和血管造影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对于提示患者的病情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适合于临床中进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病因探究 颅内动脉评估 高分辨磁共振 影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巴曲酶配合延伸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并配合延伸护理干预。同时,对照组患者加用拜阿司匹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治疗20d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表达水平、卡氏评分(KPS)变化,比较其疗效,并记录与患者用药及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束6个月内梗死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22%,高于对照组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g及D-D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隐血阳性、鼻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时间延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ACI的临床疗效确切,促进了纤溶系统的平衡,有效地抑制了血栓的再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配合延伸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巴曲酶 急性脑梗死 再梗死 纤溶系统 延伸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脑心通胶囊进行干预,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血浆中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各项血浆内指标、各项血液流变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脑心通胶囊有助于提升疗效,并显著改善血浆中的各项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提高临床疗效等,应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肌缺血 脑心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比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加服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14d为1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可以提高ACI的疗效且用药安全,值得在基层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比格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因急性脑梗死而入院治疗患者81例,对上述所有患者入院第1、3、7天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首次所测患者血压结果进行危险分层处理。对其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与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在其入院后第一天监测血压升高者为72例,所占比例为88.9%。之后1周内除高危组患者收缩压下降显著而舒张压下降不明显外,其余低、中、高危3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自然下降趋势,且各数值均有显著下降。一周后比较患者血压分层级别越高且血压越高,结果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高血压危险分层有着重要的关系,临床上对患者入院后应采取严密的血压监测,对血压危险分层后血压处于高、极高的患者应特别重视控制血压等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患者预后情况。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高血压危险分层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迭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5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纽59例;治疗组给予治疗脑梗死的基础方案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剂30mg;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14、21d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治疗第14d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至第21d时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1d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ADL改善于治疗第14、21d均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3例出现皮疹,未停药自行缓解;3例出现皮下瘀点,停药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无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临床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方案治疗),每组患者43例,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分值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回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脑梗死是中老年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超急性期溶栓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超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重要前提是必须在脑梗死发作后6h内对梗死的部位、大小、组织代谢、血流灌注等情况有一个可靠的认识,即提供超急性脑梗死的形态及功能的影像学证据,来指导溶栓治疗的准确进行,避免仅依据梗死发生的时间和临床表现决定是否溶栓及判断溶栓效果的主观性及盲目性.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超急性脑梗死 应用 磁共振波谱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从我院 2015 年 10 月到 2017 年 10 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任选 82 例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时间的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7.6% ,与对照组相比,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P < 0.05 );观察组分诊时间为( 0.9±0.2 ) min ,转诊时间为( 12.6±0.8)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 P < 0.05 )。 结论 将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也可提高抢救效果,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护理满意度 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我院自成立卒中中心以来,完善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绿色通道,较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溶栓患者的治疗窗,减少患者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增加患者就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同时随着溶栓患者基数的加大,亟需护理加强护理措施,跟进溶栓前、中、后护理治疗。

  • 标签:
  • 简介: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排在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位居第三位的疾病。人们希望有一种方法能够将阻塞的血栓溶解掉,使血管再通,从根本上挽救缺血的脑组织。我科于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栓联合液体冲击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出现明显的肢体偏瘫或失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39~71岁,中位年龄56岁。偏瘫8例,失语3例,患侧肢体肌力0~Ⅲ级。梗死症状出现3h内4例、3~6h7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全部病例行头部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急诊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显示异常高信号、灌注成像(PWI)为低灌注状态,PWI与DWI不匹配,PWI检查显示脑组织血流灌注明显减低区域的面积大于DWI上异常高信号区域的范围(PWI>DWI),有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存在。PWI上的减低区基本等于DWI上的高信号区及发病时间大于6h的病例被排除。1.2造影技术使用Philips公司In...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机械碎栓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专科护理流程,观察组则实行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接受急诊护理流程患者急救效果明显好于专科护理流程的患者。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脑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应用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p<0.05;组间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中,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起到改善作用,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组加丁苯酞,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28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3个月后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