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具有高度传染性,本文结合4S(simple,safe,satisfy,save)呼吸康复内容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标准,对2019-nCoV所致的肺炎患者提供可行的呼吸康复指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2月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治经过,搜集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转归。2例受者均为中年男性,分别在移植后11个月和12个月发病,均以中低热起病,伴咳嗽、乏力,胸部CT提示双肺靠近胸膜磨玻璃及斑片状渗出影,早期合并了不同程度肾功能及心功能不全。结果例1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减量应用,并增大了糖皮质激素用量;例2免疫抑制剂未减量,早期因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透析3次。2例均给予吸氧、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口服及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后临床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COVID-19受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其他人群无明显差异,但早期出现了肾功能和心功能异常。肾移植受者合并重型COVID-19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如何调整需要进一步探讨。
简介:摘要 门诊肩负着医疗、预防、检测、康复等重任,更是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肺炎疫情防控重要窗口,针对门诊是医院接触该病 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我院门诊部与门诊各科室联动,相互配合,有效迅速地制定疫情防控机制,严格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门诊发热预检分诊就诊流程执行,在优化实施门诊预检分诊防疫措施上取得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重型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新生儿救治过程。患儿男,22 d,2020年2月22日因"间断发热18 d"由外院转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患儿父母一直武汉居住,分娩前9 d从武汉回到信阳,因母亲疑似COVID-19于孕38周行剖宫产分娩,产后2 d确诊COVID-19。新生儿生后5 d内其父亲和外祖父、外祖母相继确诊。患儿生后5 d出现发热,伴呛咳;生后6 d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在外院治疗18 d后仍间断发热,鼻导管吸氧,停氧后经皮氧饱和度降至79%,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本院。入院后仍有咳嗽,偶有呛咳,鼻导管吸氧下呼吸稍促,心率快,尿量偏少,肝右肋下触及2 cm。入院后,患儿诊断为重型COVID-19,伴有高钾血症,胸部CT示肺部炎症,心脏彩超示房间隔缺损,血常规示贫血,给予隔离病房、暖箱内隔离,以及吸氧、强心、输血及抗病毒等治疗后,患儿反应好,吃奶好,无发热,无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明显吸收,连续2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符合出院标准,住院14 d后治愈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儿童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临床诊疗提供建议。方法选取2020年1~2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发热病房收治的7例COVID-19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液学检验及CT影像学等特征。结果7例儿童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中位数为8(2.6-14.0)岁;有基础疾病患者2例,有家族聚集史患者4例,其中有2人为亲兄妹;7例患儿均具有高危流行病学史。COVID-19儿童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4例),咳嗽咳痰(5例),其余为无症状患者(2例)。患者外周血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减少患者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2例,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1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增高3例。7例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均为正常,降钙素原均为正常。儿童患者血清中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血肌酐(Scr)等指标无明显异常。儿童胸部CT结果多以肺叶高密度灶(5例)为典型表现,部分有典型的磨玻璃密度影(2例)。7例儿童患者临床分型:普通型5例,亚临床型2例。患者经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联合中药方剂对症治疗均痊愈。结论儿童COVID-19以轻型和普通型病例为主,多为家庭聚集性发病,且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预后较好。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消毒成为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特性分析,研究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系列消毒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济南市第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一小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待排查病例住家进行了现场消毒,分别通过消毒准备、消毒前采样、现场消毒、消毒后采样和消毒效果评价等过程,验证了所研究的消毒技术的有效性。对消毒前后的采样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空气、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的杀灭率≥ 90%,且消毒后均未检出新型冠状病毒,结果表明该消毒技术的消毒效果符合标准。最后,通过对错误的消毒方式和过度消毒的危害进行分析,强调了“科学消毒、精准消毒”的重要性,对疫情防控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各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由于需要更多的人员照顾和护理,交叉感染风险明显增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如何保障患儿和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加速患儿康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逐一介绍:(1)围术期处理:涉及到术前会诊评估、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室内安排、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患儿及医护人员的防护以及运输路线规划;(2)麻醉流程:患儿转运、术前镇静、麻醉方式选择、麻醉诱导、困难气道的鉴别和处理、术中管理以及气管拔管相关问题;(3)术后地表、物表、空气、医疗器械的消毒问题,术后患儿登记和随访;(4)手术室外气管插管术的防护和准备、气管插管操作和注意事项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判断;(5)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防护和准备、置管选择、麻醉管理以及置管的相关注意事项;(6)门诊镇静中心舒适化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防护、镇静方案以及镇静流程;(7)特殊疫情时期患儿院内诊疗操作时的家属签字问题。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心理产生影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影响了全国口腔医疗机构正常开展诊疗服务,口腔门诊延期等应对措施可对口腔疾病患者的体验、认知、治疗和康复等方面产生潜在影响。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口腔黏膜病、颞下颌关节病、磨牙症、牙周病等与患者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的口腔心身疾病进行回顾,认为这些患者可能更容易受到应激事件的影响,需要口腔专科医师提高关注度。同时分析了不同口腔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应激症状,为口腔医师远程咨询和急诊接诊提出建议。疫情期间口腔医师不仅承担了口腔专业指导的专家角色,还承担了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角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0日至2月22日武汉市中心医院连续收治的30例确诊COVID-19的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随机纳入该时间段内收治的30例非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筛选出可能预测疾病程度的临床指标。结果危重组中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中位年龄为68岁;非危重组以女性为主,中位年龄为58.5岁。危重组患者的发病至入院中位时间,既往吸烟史,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慢性肝脏病、恶性实体肿瘤)与非危重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室检查方面,危重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更低(中位淋巴细胞计数<0.5×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C-反应蛋白升高更明显(P值均<0.05)。并发症方面,危重组患者在病程中更易合并心肌损伤(46.7%比23.3%)以及肝脏损伤(80.0%比65.0%)(P值均<0.05)。治疗上,危重组患者较非危重组患者更多使用了糖皮质激素(90.0%比50.0%)以及丙种球蛋白(76.7%比40.0%)(χ2=9.603、6.857,P值均<0.05)。截止2020年3月20日,危重组患者中12例(40.0%)死亡;18例(60.0%)病情好转出院。结论COVID-19危重症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较非危重组患者明显降低,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病程中更易合并心肌、肝脏损伤,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