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 对比药物基因组学导向药物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30例,常规经验用药)和实验组(30例,药物基因组学导向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且实验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药物基因组学导向药物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现精准医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Luminex筛查法(LMX)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检测性能,为器官移植实验室选择合理HLA抗体检测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124例连续送检的样本同时采用单抗原微珠法(single antigen-bead assay,SAB)、ELISA及LMX方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的差异。以SAB检测为参考方法,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设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LISA与LMX筛查方法检测HLA抗体的敏感性均较低,HLA Ⅰ类分别为34.4%和31.3%,HLA Ⅱ类分别为29.7%和51.3%,特异性均较高,HLA Ⅰ类均为98.9%,HLA Ⅱ类分别为100%和91.9%。在124例样本中,SAB(+)LMX(-)ELISA(-)的例数为17,而SAB(-)LMX(+)ELISA(+)的例数为0,提示有相当一部分筛查存在漏检的可能性。在SAB(+)ELISA(-)LMX(-)的情况中,SAB检测的中位荧光强度(MFI)值分布范围为750~7 000。结论由于两种筛查方法的敏感性均较低,对于先做筛查,检测为阳性后再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方案存在较大抗体漏检的风险,应给予重视,尤其对于受者有致敏史的阴性结果,应考虑采用SAB或其他检测方法给与复核。而初检时直接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更高的SAB法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可以结合SAB检测的MFI值,确定是否再辅以其他检测方法来验证SAB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相关代谢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基因多态性与mRNA及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籍31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采用直接PCR电泳法检测胃癌患者TS基因5′UTR 2R/3R基因型,PCR-RFLP方法检测5′UTR 3R G>C及3′UTR+/-6 bp基因型,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胃癌患者TS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TS基因多态性与mRNA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S基因5′UTR 3R/3R、2R/3R基因型患者较2R/2R基因型患者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3、P=0.016),3′UTR+/-6 bp基因型患者较-/-6 bp基因型患者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43、P=0.011),其余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mRNA和蛋白表达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TS基因5′UTR 2R/3R和3′UTR +/-6 bp多态性与TS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TS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改变表达水平影响TS的酶活性进而影响5-FU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损伤中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光诱导下RPE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ARPE-19)随机分为12 h对照组、12 h模型组、12 h 3MA组以及24 h对照组、24 h模型组、24 h 3MA组。对照组采用锡纸包裹避光培养;模型组接受光照刺激;3MA组中加入3 mmol/ml 3MA后接受光照刺激,以自制三基色LED(发光二极管)冷光灯作为光源,在(16 500±500)lx光照强度下照射细胞12 h和24 h。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每组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结合倒置荧光显微镜定性、定量分析自噬-溶酶体形态及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 1、LC3和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光照12 h后,ARPE-19细胞自噬水平可以抵抗光损伤,降低细胞凋亡率(F=931.53,P<0.001);光照24 h后细胞自噬水平超过其正常调节范围,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67,P<0.001);使用3MA可抑制光诱导的ARPE-19细胞过度自噬,降低细胞凋亡率(F=2.856,P=0.027),进而保护细胞以应对光损伤。结论:ARPE-19自噬水平随光照时间而变化;随着光照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升高。抑制细胞的过度自噬可以保护ARPE-19细胞应对光损伤。
简介:【摘要】根据最新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报告】[1],2019年全球约有4.63亿20~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将会达到7.002亿,糖尿病的患病形势极其严峻。低血糖、高血糖和血糖波动大是糖尿病血糖管理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特征,其中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的主要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活性检测细胞基质流感疫苗病毒滴度的新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对NA活性检测使用底物的浓度和终止液类型、病毒感染靶细胞数目以及细胞裂解剂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细胞基质培养的流感疫苗毒种的病毒滴度,并与传统的病毒滴定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NA活性检测法的最适底物浓度为25 μmol/L,最适终止液为0.2 mol/L Na2CO3。细胞数目为4×104个/孔,病毒感染48 h后,用0.5% TritonX-100裂解,检测细胞内复制病毒的NA活性,产生的相对荧光值最大。检测4批细胞基质培养的流感疫苗毒种病毒滴度,该方法与传统病毒滴定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NA活性检测细胞基质流感疫苗病毒滴度的新方法,可用于生产过程中细胞基质流感病毒毒种的检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20例小儿白血病患者,患儿均出现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护理方法,总结有效的护理手段。结果20例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的肠炎症状完全消失的患者为13例,好转的患者为6例,无效的为1例,护理的有效率达到95.00%。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实施有效周全的护理,有利于患儿缺乏性肠炎症状的消失,有效缓解患儿病情。
简介:摘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部分SCD患者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误诊漏诊率较高。回顾性分析1例13岁女性患者,具有严重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单侧多关节肿痛、双下肢瘫痪、多腺体受累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未见致病性变异,诊断为SCD伴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及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疾病),经过免疫治疗(皮质激素冲击、免疫球蛋白等)、补充维生素B12及甲状腺片、输血及康复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SCD伴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少见,且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早识别、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Erdheim-Chester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患者男性,66岁。因额面部多发包块10余年,伴癫痫发作4年,近期加重入院。头颅CT示额部皮下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右侧额叶片状低密度影。MRI示右侧额叶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同时双侧硬脑膜、大脑镰不规则增厚、明显强化。额面部软组织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较明显强化。行额部包块切除术和脑膜、额叶病变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Erdheim-Chester病侵犯中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对1岁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岁婴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依据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随机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每组150例儿童。对其3组儿童进行定期测量体格生长指标,比较3组儿童体格生长情况。结果儿童1岁体重中人工喂养组最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1岁身长以人工喂养组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1岁肥胖的总体发生率以人工喂养组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喂养儿童肥胖率及超重总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组儿童,并且母乳喂养可能具有预防肥胖发生的潜在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49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肝癌MHCC-97H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保存的肝癌组织标本56例(肝癌组),同时选取正常肝脏组织标本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495表达;选取肝癌MHCC-97H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质粒组和转染组,其中空白质粒组转染空白质粒,转染组转染miR-495抑制剂,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495表达,用CCK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多组间数据比较使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DS-t检验,两组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肝癌组miR-495相对表达量为2.043±0.382,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iR-49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65±0.284和2.290±0.355,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组miR-495相对表达量为0.653±0.102,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组培养24 h和48 h MHCC-97H细胞A值分别为0.404±0.106和0.604±0.136,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 < 0.05);转染组MHCC-97H细胞迁移数为(6.10±1.20)个,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 < 0.05)。结论miR-495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miR-495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以及迁移能力有一定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掌握我生活”(TELSA)结构化教育对我国成人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综合管理门诊就诊,符合入排标准且有意愿参加TELSA结构化教育的成人T1DM患者64例作为干预组,同时入组年龄、性别等匹配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过程中,干预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4例,最后干预组有效样本61例,对照组有效样本60例。对照组由T1DM专职教育护士进行1次面对面的教育,历时约2 h。干预组实施TELSA结构化教育项目。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评估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年龄M(Q1,Q3)分别为30.0(22.0,43.5)、29.5(22.3,42.5)(P>0.05),男性比例分别为 47.54%(29例)、45.00%(27例)(P>0.05);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均存在组间×时间的交互效应(P<0.05)。TELSA结构化教育干预后6和12个月,干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由基线水平的(7.87±1.45)%分别降至(7.23±1.06)%、(7.28±0.93)%(均P<0.05),低于对照组的(7.72±1.20)%、(7.76±1.24)%(均P<0.05)。TELSA结构化教育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成人T1DM自我管理量表(SMOD-CA)得分呈上升趋势(P<0.001),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A-DQOL)得分呈下降趋势(P<0.001),而对照组患者得分趋势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3和0.227)。干预后6和12个月,干预组患者的SMOD-CA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A-DQOL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TELSA结构化教育可有效改善成人T1DM患者的糖代谢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疼痛行为、软骨修复及背根神经节(DRG)中转录激活因子3(ATF-3)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外泌体治疗关节炎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外泌体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均于左后肢膝关节腔注射4 mg/50 μl单碘乙酸钠(MIA)建立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腔注射5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14天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左后肢膝关节腔注射50 μl生理盐水,外泌体组大鼠注射50 μl外泌体。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第7、14天及给药后第7、14、28天对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进行测定;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DRG,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ATF-3及GAP-43表达情况;并取出相应时间点各组大鼠膝关节,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软骨修复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外泌体组在给药后第7天时,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均明显增加,直到给药后第28天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G水平ATF-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GAP-4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01);膝关节水平使用国际骨关节炎研究所(OARSI)软骨评分,在外泌体给药28天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泌体可减轻MIA诱导的关节炎疼痛,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及软骨修复有关,且神经修复早于软骨修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B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经治疗血糖均明显下降,A、B组患者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显著,相对于常规治疗见效快,纠正酸中毒无反复,低血糖发生率低,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