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在973“我国重大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安徽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等单位合作,在国内第一次利用我国生产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依靠中国科学家自己的力量开展了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提出了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订正的概率配对方法,发展了基于区域膨胀方法的退速度模糊方法,完善了涡度散度方法、VVP方法和变分方法等3种单多普勒雷达风反演技术,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风场反演 天气雷达资料 系统研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双多普勒雷达
  • 简介:利用1960—2013年辽宁省61个国家气象站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60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和物理诊断方法对暴雨发生过程中多个时次的环境与物理量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大暴雨天气是极地、西风带、副热带及热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低层冷式切变线带动极地冷空气从偏北路径入侵辽宁地区,西风带短波槽东移使低空急流加强,诱发地面辐合线锋生触发辽宁地区大暴雨。辽宁地区大暴雨的落区、强度与低空急流和冷暖空气的路径、强度密切相关;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是产生强降水的基础,动力抬升条件是降水强度的决定因素。环境和物理量的合成分析揭示了辽宁地区大暴雨的共性,可为辽宁地区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大暴雨 环境场 物理量场 合成分析 影响系统
  • 简介:1引言福建省前汛期是指每年的5~6月,全年降水的高峰就出现在前汛期。前汛期降水的预报是每年长期预报的关键。以前用得比较多的降水预报方法以传统的相似或经验统计等方法为主。目前一些新的预报模式被许多研究者所采用,有些已取得不错的预报效果。在这里我们应用其中的均生函数模型对福建省前汛期降水量做试预报,以期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 标签: 均生函数场模型 前汛期降水 降水预报 福建省 检验 长期预报
  • 简介:本文介绍微机自动挑选组合因子的方法。根据逐步回归的思路,在组合选点过程中,引进、对比、剔除试验交替进行,最后在有限区域格点要素场内分别得到相关“最好”的“关键区”块状因子和梯度(锋区)因子。

  • 标签: 锋区 基准点 点过程 模式预报 预报模式 相关系数
  • 简介:利用升级后的ECMWF细网格模式2m温度、大尺度降水量(LSP)、累积降水量(TP)及850hPa风速等气象要素预报,采用客观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乌鲁木齐米东区气温、降水及风速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2m温度对于米东区最高、最低气温有较好的预报能力,最高、最低气温年均准确率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均高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产品,分别达69.1%和73.8%。细网格和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的晴雨准确率均接近或超过80%,对降水天气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降水分级检验上看,ECMWF细网格和中央指导预报准确率均不太高;对于降雨天气,细网格的预报能力略高于指导预报;对于降雪天气,指导预报对小雪和大雪的预报准确率高于细网格;ECMWF细网格850hPa风速产品与实况风速有较好的相关性,对逐日风的预报有较好地指示意义。

  • 标签: ECMWF细网格 2m温度 TP LSP 检验分析
  • 简介:在T63L16谱模式中,初始输入的水汽,经展谱后,垂直各层一般出现2%~8%的负水汽点。为了克服这一负水汽现象,我们采用了“逐步循环订正法”对初值进行了一些特别处理。经实例计算表明,其效果明显,不仅负水汽现象得以克服,而且对各层水汽的水平分布不会带来明显的变化。

  • 标签: 水汽场 谱模式 初始场 水平分布 初值 订正
  • 简介:用测定横向降水量订正降水测量中的风变形误差本项目得到中国气象局支持,并于1988年开始实施。自18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雨量器的测量精度受风的影响。高出于地面的雨量器由于收集口上方的风变形,使得雨量器的收集率偏小。仪器安装高度越高,收集率越小,雪比...

  • 标签: 降水量 降水测量 场变形 横向雨量器 相关系数 对比实验
  • 简介:1引言从2005年6月17日傍晚起到22日闽北地区(本文闽北地区包括南平市及三明北部三县,下同)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连续五天的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有17个站次出现大暴雨、1个站出现特大暴雨;过程平均雨量达到460毫米,强降水中心在建宁(雨情详见表1);南平下里庵站最大三天洪水流量为历年洪水总量第一,超过“98.6”洪水。由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范围大、强度强、

  • 标签: 闽北地区 演变分析 暴雨过程 持续性 “98.6”洪水 暴雨天气过程
  • 简介:云导风反演明显的局限是在晴空区无法获取风。为克服这种局限,提出利用静止卫星红外图像资料反演晴空区风的方法——时间序列差值法,利用LOWTRAN7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应用云导风实验系统CWIS进行晴空区导风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NCEP资料低空风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在传统的"云导风"基础上,增加晴空区卫星导风,可为卫星遥感资料在台风、梅雨和强对流等天气系统分析预报中的定量应用提供更多的卫星风矢。

  • 标签: 静止卫星红外图像 晴空区导风 时间序列差值法
  • 简介:基于北京市海坨山赛区4个自动气象站2014、2015年冬半年地面风资料,分析第24届冬奥会海坨山赛区冬季地面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站冬季地面风具有明显的风向取向以及风速值分布区间特征,其中海拔较高的A1492站风向呈明显的西西南至西北4个方位取向,10.0m·s~(-1)以上风速的发生频率约为49.1%,月平均风速均〉10.0m·s~(-1);(2)各站月平均风速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A1489、A1490和A1491站风速最小值均出现在11月,A1492站最小值出现在3月;(3)各站日逐小时平均风速呈典型的日变化特征,08:00—16:00风速逐渐增大、16:00—18:00缓慢减小。

  • 标签: 地面风场 变化特征 海坨山 冬奥会
  • 简介:利用1964-1993年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与E1Nin^~o有关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与Nin^~o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关系,发现在E1Nin^~o事件之前,暖池的次表层海温都有明显正异常出现,它的东传导致了E1Nin^~o的发生,并且SOTA的传播随纬度变化,沿赤道东传,在赤道外西传。然后,选取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最强的E1Nin^~o事件讨论了引起这种机制的可能原因——西风异常的作用。最后,对1964-1993所有的E1Nin^~o年的风、次表层海温和海表温度的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

  • 标签: 海表温度异常 次表层海温异常 E1 Nin^~o 风应力
  • 简介:本文分析从台湾岛南部西行台风影响福建近海海域风的分布特点,以0313号台风为例,通过用MM5加入一个人造台风涡旋(BogusTC)和改变台湾地形方面的模拟试验,结果发现地形诱生低压效应和峡管效应对近海海域风的分布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台风风场 地形诱生低压效应 BOGUS TC MM5
  • 简介:本文利用1959-1993年冬春季节(10月一次年3月)青南高原15个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距平和月降水量距平资料,采用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青南高原地区冬春季节气温、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几种典型的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应的时间系数。对这些典型和时间系数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从一个侧面探讨雪灾与气温异常和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

  • 标签: 青南高原 气温距平 降水距平 综合EOF 高原雪灾
  • 简介:利用2005年单点的高空逐日物理量和余姚市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10个物理量与日最低气温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逐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经实际业务使用检验,预报效果尚好。

  • 标签: 最低气温 物理量 预报模型
  • 简介:1预报与实况对比1.1实况2008年4月中旬南平出现两降水。其中4月11~12日南平市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11日有四个气象站出现暴雨,12日有两个站出现暴雨,另外南平市已建的自动站显示11日有32个区域站日雨量大于50mm,以光泽司前的104.4mm为最大;12日有6个站日雨量大于50mm。16日南平出现小雨至中雨,日雨量最大为29.1mm。两次降水过程,南平市十个县市区具体雨量如表1。

  • 标签: 降水过程 南平市 预报 暴雨天气过程 原因 偏差
  • 简介:1.引言由卫星观测提供的新的宏观远景已经证实了深厚对流云及其伴随的强天气通常被组织在各种具有中尺度空间和时间的结构里。这些结构中的大部分如Maddox(1980)定义的近似圆形的中-α尺度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s)。还有另一种中-β系统,它们在类似的形势里发展,但其大小或生命史都不及MCCs。有些系统发展成非常长的对流线,它的面积较大,并

  • 标签: 中尺度对流系统 MCCs 环境场 卫星观测 强迫作用 等风速线
  • 简介:利用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的15个耦合气候模式在不同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对我国夏季降水及相关大气环流的未来时空变化特征与模式之间的不确定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夏季降水表现出较强的局地特征。其中,我国东部和高原地区的降水在21世纪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变暖的加剧而增强,同时模式模拟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也更好,表明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较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新疆南部地区表现为持续的降水减少趋势,而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则呈现出先减少(21世纪初)后增加的特征,不同模式对降水这些局地特征的模拟也都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其他地区夏季降水在21世纪的变化不大,同时模式模拟的一致性也较差。多模式模拟的我国未来百年夏季降水的这些变化特征在温室气体高、中、低不同排放情景下基本一致,A2情景预估结果变化最大,AIB次之,B1相对最小。东亚夏季大气环流的预估结果显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大部分模式的模拟结果都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有所增强,从而使得由低纬度大洋和南海地区向我国大陆的水汽输送增加,造成该地区大气含水量的增多,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增加提供有利条件。此外,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其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也明显增大。这些环流及其不确定性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夏季降水未来变化预估结果的可信度。

  • 标签: 降水 大气环流 预估 不确定性
  • 简介:利用2010年夏季祁连山地形云探测试验期间的风廓线和气球探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资料变化趋势的一致程度和资料的偏离程度。同时,用风廓线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区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风演变。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总体上能反映风向的变化,具备监测祁连山地形云近地面风向变化的能力;(2)风廓线雷达探测的风速误差较大,尤其是1400m以下误差更大,在使用时应注意。

  • 标签: 风廓线 误差 检验 地形云 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