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2007—2015年北京市大兴观象台、28个道面自动气象站、部分区域自动气象站等多种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2015年北京地区能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5年北京地区春季平均能见最高、夏季平均能见最低,夏季及年平均能见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春季和秋季能见均呈波动增加,冬季颗粒物浓度的显著增加致使北京地区冬季能见下降的时段集中在2011—2014年;空间上,北京西北地区能见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秋季和冬季能见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年平均能见的分布特征较一致,表现为能见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递减;与能见相关性最高的为相对湿度、颗粒物浓度、风向及风速,但不同要素在月、季和年尺度上的相关性差别较大;根据天气现象统计表明,近10a来北京地区雾、霾、沙尘日均呈增加的趋势,但是山区与城区气象站点低能见事件的发生频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来看,小于10km能见事件的发生频次在全区以增加为主,而小于1km能见事件的发生频次在全区以减少为主。此外,近10a来北京地区干霾的发生频率为44.29%,湿霾的发生频率为7.13%,低能见事件多由干霾造成,但湿霾发生时,能见恶化的更明显。

  • 标签: 能见度 颗粒物
  • 简介:选择1988年以来ECMWF资料齐全的沙尘暴个例,将其按区域分为全区、西部、中部、中西部以及中东部5类,再按强弱分别分为强和一般2类,建立不同的样本库.根据多年预报经验建立消空指标,对实时资料进行消空,在消空的基础上,用相似离分析方法对ECMWF的3个场(50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的历史资料库和实时资料进行比较,制作不同时次的沙尘暴预报.并利用VB和Fortran语言编程,建立沙尘暴预报业务系统,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完成预报的制作,实现预报结果在Micaps系统下的自动显示.

  • 标签: 沙尘暴 预报 相似离度方法 温度场 海平面气压场
  • 简介:介绍了目前国内观测业务上广泛使用的DNQ1型前向散射能见仪的工作原理、算法及安装环境,通过分析尤溪站能见仪观测数据出现的问题,体现了安装环境与工作人员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为保障能见仪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维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能见度仪 气象光学视程 前向散射 安装环境
  • 简介:利用NCEP1x1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根据螺旋(Helicity)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旋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

  • 标签: 东风波 中尺度低涡 暴雨 螺旋度
  • 简介: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的要求和国家气象计量站对省级气象计量所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所作的规定,使用二等水银标准温度表标准装置检定台站仪器时,必须对检定结果的不确定进行分析、评定.

  • 标签: 气象计量所 温度检定 确定度 评定
  • 简介:陕西省气象局从2007-2009年连续3年开展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进一步了解了各类气象服务受众的需求,评估了公共气象服务发挥的效益,对发现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亮点,分析当前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大针对性。本文通过对2009年陕西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结果分析,提出应加强预报预测准确率,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关注民生需求、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强化媒体意识,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流程等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公众气象服务 评估报告 陕西省 效益评估 气象服务工作 防灾减灾体系
  • 简介:大气能见成为当前区域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指标,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能见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别。在线连续监测了2008年11月—2009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粒子数浓度的日变化,同步收集了相同区域空气水平能见的数据。比较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空气水平能见和颗粒物消光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值粒径为0.4μm和0.65μm的大气颗粒物对上海嘉定空气水平能见的影响最显著;中值粒径为0.17、0.26、0.40μm和0.65μm的大气颗粒物对颗粒物的消光系数影响较大。该相关系数的分布趋势与各种组分(SO42-、NO3-、NH4+、OC和EC)的粒径分布十分一致,证明了这5种组分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消光系数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空气水平能见度 相关性 消光系数
  • 简介:介绍了水银气压表真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分析判断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气压表 真空度 误差 预防
  • 简介: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气科学教育,包括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位教育、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大气科学普及教育等多个方面,一直足世界各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科自身走向成熟,大气科学不仅建立在近现代物理科学坚实的理论和更为可靠和全面的观测事实之上,而且通过数值模拟和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的全面应用,

  • 标签: 大气科学 教育现状 美国 相关学科 20世纪初 十九世纪
  • 简介:《瞭望》新闻周刊文章,评析中国智库发展现状与未来。文章认为一个国家,智库的繁荣和强大也离不开国家决策部门建立在对其充分重视和信任基础上的支持和需求。然而作为政府决策思路和战略分析的提供者,近年来,中国智库在关键领域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

  • 标签: 中国 政府决策 《瞭望》 提供者
  • 简介:本文就新型自动气象站配套的能见仪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日常维护和故障诊断排除加以介绍,为业务人员在维护、检测维修方面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自动站 能见度仪 维护检修
  • 简介:英国Namre杂志是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学类综合学术期刊,代表着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最前沿研究动态。在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中,气候变化一直是NaCre杂志最关心的内容。随着气候变化加剧、社会瞩目的不断上升,尤其是哥本哈根大会的助力,2009年NaCre杂志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关注比往年更高。

  • 标签: 气候变化 杂志 自然科学 学术期刊 大气科学 哥本哈根
  • 简介:本刊在2007年第四期,曾刊载了《全国气象软科学评奖管理办法》,据悉这一由中国气象学会正式设立的奖项即将在2008年下半年启动首届评奖活动。

  • 标签: 气象学会 软科学 评奖工作 评奖活动
  • 简介:刘志军在《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课程评价工作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开始之前进行需求评价;对课程标准的事前评价与修订评价;深入开展教材评价研究;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通过审视和反思这些课程评价工作,当前课程评价还存在诸如对课程评价的宽泛理解、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过于强调行政意义上的评价等问题。

  • 标签: 课程评价 课程改革 评价工作 教材评价 课程标准 教法